中耳炎幻灯资料教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703526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耳炎幻灯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中耳炎幻灯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中耳炎幻灯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中耳炎幻灯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中耳炎幻灯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耳炎幻灯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耳炎幻灯资料教程(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中耳疾病,第一节 大疱性鼓膜炎 大疱性鼓膜炎是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亦可连续地发生于双侧,常见于冬季。由于鼓膜大疱常为血疱,故也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hemorrhagicbullousmyringitis)。,病因 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耳痛剧烈。 鼓膜充血,后上方一个或多个血疱或大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 诊断 流感史,若鼓膜血疱,即可诊断。 治疗 治疗为缓解耳痛,防止感染。耳痛剧烈难忍时,挑破血疱。,第二节 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

2、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1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2粘液。 其他名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非化脓性中耳炎、胶 耳(glueear)。 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急性反复发作,迁延而来。本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成人亦可发病。,病因,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1咽鼓管功能障碍 :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2)功能障碍:腭裂。 2感染 1213患者中耳渗出液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3免疫反应 小儿

3、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大。中耳积液中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溶菌酶等。,临床表现,1症状 (1) 传导性听力减退,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2)耳内闭塞或闷胀感。 (3) 间歇性耳鸣: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2检查,(1)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壁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呈毛玻璃样。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慢性者可呈灰蓝或乳白色。 浆液性者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听力检查:

4、低频传导性聋。重者可达40dBHL左右。 声导抗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压型(C3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有积液。,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听力检查+鼓膜穿刺术。 鉴别诊断 1传导性耳聋须与鼓室硬化、听骨链中断等鉴别 。 2蓝鼓膜者须与胆固醇肉芽肿、鼓室体瘤(或颈静脉体瘤)相鉴别 。 3鼓室积液须与脑脊液耳漏、外淋巴漏鉴别。 4需排除鼻咽部肿瘤、鼻咽癌的可能。,治疗,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鼓穿、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术、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咽鼓管吹张。 2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如腺样

5、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3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短期治疗。,第三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儿童。本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因,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感染主要通过3种途径: 1咽鼓管途径:上呼吸道感、急性传染病、污水中游泳或跳水、婴幼儿平卧吮奶。 2外耳道鼓膜途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 3血行感染 极少见。,病理 中耳粘膜

6、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 1 鼓膜穿孔前的剧烈、搏动性耳跳痛或刺痛,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减轻。 1听力减退及耳鸣 ; 3流脓 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后为脓性分泌物。 4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倦怠,纳差。小儿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检查,1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小穿孔不易看清,稍大穿孔处之鼓膜有搏动亮点,或见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融溃,形成大穿孔。 2乳突部轻微压痛。 3。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4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鉴别诊断 1外耳道炎、疖

7、肿 :耳内疼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口及耳道内肿胀、疖肿。 2急性鼓膜炎 鼓膜充血、大疱。 预防 1 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陈旧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不宜游泳。,治疗 原则是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并去 除病因。 1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 2. 局部吸脓或滴耳剂。 3 . 鼻用药。,第四节 急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acute mastoiditis)多发生于儿童,是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故亦可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因及病理,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特点: 1称融合性乳突炎或乳突蓄脓:气化型乳突的气房骨壁很薄,受脓液压迫及炎症的影响,发生坏死,气

8、房融合,形成一大的脓腔。 2出血性乳突炎: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杆菌引起的急性乳突炎,乳突骨壁多保持完整,气房内充满血性渗出物。,3隐性乳突炎:乳突气化不良,如板障型乳突,乳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则可表现为乳突骨髓炎,由于抗生素用量不足或治疗不彻底,乳突炎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易发现。,临床表现,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不逐渐减少,反而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突然减少等,应考虑有本病之可能。全身症状亦明显加重,如体温正常后又有发热,重者可达40C以上。儿童常伴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 2乳突部皮肤轻度肿胀,耳后沟红肿压痛,

9、耳廓耸向前方。鼓窦外侧壁及乳突有明显压痛。,3骨性外耳道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一般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 4乳突x线片早期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脓腔形成后房隔不清,融合为一透亮区。 5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鉴别诊断 应注意和外耳道疖鉴别。 治疗 及早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类,改善局部引流。 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切开术。,第五节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多见于儿童,其原因在于; 1小儿咽鼓管较成人者短、平而宽,咽口位置较低; 2机体抵抗力差; 3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常腺样体及扁桃体增生

10、肥大; 4中耳局部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防御能力较差。,临床表现,与成人比较其特点: 1全身症状较重,伴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由于2岁以内小儿的岩鳞缝尚未闭合,中耳粘膜与硬脑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管联系,故中耳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影响邻近硬脑膜,出现脑膜刺激征,但脑脊液无典型化脓性改变,称假性脑膜炎。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并发症。,2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表现为搔耳、摇头、哭闹不安。 3婴幼儿鼓膜较厚,富有弹性,不易穿孔;即使中耳已蓄脓,鼓膜却无显著红肿等病变,尤需警惕。 4新生儿仅有鼓窦,且其外壁甚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该处骨膜易水肿。2岁时乳突气房始发育,约6岁时气房有较广泛的延伸,继续

11、发育直至成年。故23岁以内的小儿一般不发生急性化脓性乳突炎,而出现急性化脓性鼓窦炎。,治疗,1全身治疗 足量敏感抗生素+支持疗法。 2鼓膜切开术 。 3单纯乳突切开术 。,第六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otitismedia)是慢性化脓性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临床特点:,1 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 2 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3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病因,病因 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 一般认为急性中耳炎病程延续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就可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常见致病

12、菌多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或混合感染逐渐多见。,病理及临床表现,按病理及临床表现,本病可分3型: 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1单纯型 最多见。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粘膜,一般无肉芽或息肉形成。鼓膜穿孔大者,锤骨柄亦可见破坏。乳突气房良好,无明显变化。 病理变化:慢性炎症。,单纯型临床特点:,1 耳间歇性流脓,量多少不等。上感时 流脓发作或脓量增多; 2 脓液呈粘液性或粘脓性,一般不臭; 3 紧张部中央性鼓膜穿孔,大小不一; 4 一般有轻度传导性聋。,2. 骨疡型,1 病变超出粘膜组织,可有听小骨坏死,并有鼓室之骨壁、鼓环或鼓窦骨质破坏,又称

13、坏死型或肉芽型, 2 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 3 鼓膜穿孔处可见听骨坏死缺损,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妨碍鼓室引流。 4 外耳道或鼓室内脓不多,常带臭味,重者影响听力,有时可伴有头痛和眩晕, 5 乳突多为硬化型。,临床特点:,1 耳持续性流粘稠脓,常有臭味,如有肉芽或息肉出血,则脓内混有血丝或耳内出血。 2 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即穿孔的边缘有一部分已达鼓沟,该处无残余鼓膜,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长蒂的息肉从穿孔脱出,可堵塞于外耳道内,妨碍引流。 3 病人多有较重的传导性聋。 4 乳突x线片有边缘模糊不清透光区。CT扫描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内有软组织阴影,可伴轻微骨质破坏

14、。 5 此型中耳炎可发生各种并发症。,3 胆脂瘤型,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非真性肿瘤。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 胆脂瘤能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对骨质破坏起到一定作用。炎症可由骨质破坏处向周围扩散,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胆脂瘤形成的机制,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学说有: (1)袋状内陷学说: (2)上皮移入学说:,临床特点,1 耳内长期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特殊恶臭;。 2 较重的传导性聋;晚期病变波及耳蜗,混合性耳聋。 3 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

15、或豆渣样无定形物质,奇臭。 4 少数病例可见外耳道后上骨壁缺损,上鼓室外侧壁向下塌陷。 5 乳突x线拍片或颞骨cT扫描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表: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要点,鉴别诊断,1中耳癌 好发于中年以上病人,多为鳞状上皮癌。耳内有血性分泌物,伴耳痛,可出现同侧周围性面瘫及张口困难,晚期有第、X、颅神经症状。过去多有耳内长期流脓史。外耳道或鼓室内有新生物,触之易出血。影像学检查示骨质破坏。可疑者作新生物活检即可确诊。 2结核性中耳乳突炎 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起病隐袭,耳内脓液稀薄,鼓膜可为紧张部中央性或边缘性穿孔,有时可见苍白肉芽。听力损害明显

16、。乳突x线拍片示骨质破坏或死骨形成。肉芽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泌物涂片有助于确诊。,治疗原则,消除病因; 控制感染; 清除病灶,通畅引流; 恢复听功能。,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及时治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局部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依不同类型病变而定。 (1)单纯型:吸脓局部用药,干耳后鼓膜修补。 (2)骨疡型:保守疗法及手术。改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 (3)胆脂瘤型:手术治疗。,第八章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第一节 概 述 中耳、乳突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向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统称为“耳源性并发症” 1 按其发病的位置分为颞骨、颅内和颅外3大类。 2 最重要和最危险的是颅内并发症。 3 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