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21世纪 总论 (NXPowerLite)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89377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21世纪 总论 (NXPowerLite)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内科21世纪 总论 (NXPowerLite)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内科21世纪 总论 (NXPowerLite)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内科21世纪 总论 (NXPowerLite)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内科21世纪 总论 (NXPowerLite)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21世纪 总论 (NXPowerLit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21世纪 总论 (NXPowerLite)(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教材 中医内科学,总论,中医内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法则,系统地阐述和处理内科病证的一门学科。 内容 外感时病和内伤杂病两类。,中医内科学,包括疾病的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学及各疾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中必须以活的思维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详加审察,细微辨证,谨慎用药施治。,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古称“大方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 山海经一书中,就可以看到“风”、“疟”、“疫疾”、“腹痛”等内科病证的名称和症状。 周礼天宫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

2、已分有疾医、食医、疡医、兽医四种,其中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而扁鹊被人们视为分科的先师 。,黄帝内经 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各81篇。,基本理论可概括为: 强调整体观念: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健康与病态与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 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探索出人体疾病变化与治疗的粗略规律。 重视脏腑、经络: 论述人身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病因学说: 六淫、七情、饮食、劳伤等病因以及脏腑经络 的病理变化。 四诊: 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方法和具体内容。 治疗法则: 确定治未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本,正治反治,制方,饮食

3、宜忌,精神治疗及针刺大法等。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已见理法方药的雏形,成为内科学理论的渊源。,伤寒论六经论伤寒 金匮要略脏腑论杂病,张仲景开创辩证论治的先河 因证立法、以法系方、按方遣药、及剂型对疗效的影响。 书中共制375首方剂 功效卓著的名方,一直沿用至今,仍有很好的疗效。 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学术及内科学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外台秘要记载消渴病人的尿是甜的,进一步总结了消渴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药物、食治等疗法,并规定了饮食、起居的某些禁忌。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候学专著,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和总结。 如对泄泻与痢疾、痰证与饮证,临床表

4、现都有极其深刻的认识。,金元时代四大医家特色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刘完素 “火热论”。治疗上,使用寒谅药物,称之为“寒谅派”。 张子和 病邪之害,驱邪外出。应用汗、吐、下三法,称 “攻下派”。 李杲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病补气升阳,称他为“补土派”。 朱丹溪 “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 。在治疗上,滋阴降火之法,称他为“滋阴派”。 此四者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四大学派。,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病因学在此时也有重要发展。创立外因、内因、不内外因的三因学说。 金元以后,在中医学术界掀起了发展、创新的风气。 对人体某一脏腑生理、病理的新的探讨,对脏腑的代谢产物引起重视等,以及某个内科病证证

5、治的见解不断有新的突破,从而使中医学及其内科学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明代继承金元学术成就并有所发展,薛己的内科摘要是我国最早用内科命名的医书。 虞抟的医学正传对当时内科学术思想的总结。 龚廷贤寿世保元先论基础,后涉临床,有论有方,并附医案,适于内科临床参考的好书。 景岳全书载内科杂病部分28卷,记述了70余种病证的证治,每病证均引录古说,参以己见。张氏结合病证对温补学说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明清时代温病学说形成和发展,吴又可温疫论我国传染病学较早专著。 瘟疫别于其他热性病, “戾气”的传染途径自口鼻而入。 叶天士温热论提供了理论与辨证的基础。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温病传

6、变规律; 卫、气、营、血由浅入深,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 论述风温、温热、瘟疫等证治,提出治法,温病学说更趋系统和完整,建立了温病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薛生白湿热病篇对湿温病进行了深入论述; 王孟英温热经纬新感与伏气两类辨证施治。 对温病学说作了发挥和补充,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发展。,明清内科杂证发展,喻昌寓意草提出疾病发生与时代背景相连的观点, 提高了对疾病的诊疗和理论水平。 林佩琴类证治裁是一部很好的实用内科学。 熊笱中风论及尤在泾著金匮翼对中风病的叙述; 胡慎柔慎柔五书,绮石理虚元鉴对虚痨病分析; 卢之颐痃疟论疏对疟疾的认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王清任的医

7、林改错对瘀血证的论述。 气虚血瘀所创立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实用价值。 唐容川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著。 对血证的认识,治血证四大要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中 西 汇 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医学传入我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 中西汇通派产生,张锡纯 中衷参西录中西结合的开端。,新中国中医学不断取得新进展,毛主席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指引下,继承发扬中医学的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医院校和中医医院的建立,内科学取得日新月异发展。中医内科学教材多次编写(六版 ),21世纪教材 中医名家著书立说,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 蒲辅周医案、医话, 任应秋论医集都有一定的见解和发挥。,中医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医现代化的步伐更大。 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汲取了现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促进了中医内科学的迅速发展。 1983年的“衡阳会议”和1985年的“合肥会议”对振兴中医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党中央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医药学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独具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医必须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为中医走向世界创造政治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