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四大诗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89313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兴四大诗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兴四大诗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兴四大诗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兴四大诗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兴四大诗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兴四大诗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兴四大诗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兴四大诗人 南渡以后,诗坛出现了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等四大诗人,他们在诗风变革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陆游成就最为突出。,第一节 陆游 陆游(1125一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小时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志向。十三、四岁时,“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秦桧孙子秦埙考第二,遭到秦的忌恨,次年礼部复试时,被黜落第。直到秦死后第三年才得起用。孝宗即位,主战派稍受重视,陆游被皇帝召见,赐进士出身。张浚北伐失利,统治者又走上屈膝求和老路,他被诬罢官。 乾

2、道六年(1170),陆游四十六岁,出任夔州通判。八年三月,陆游到达南郑前线,但不到一年,就被调离。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兼四川制置使,请陆游担任参议官。成都聚会,主宾唱酬,甚为欢快。他因不拘礼法,被同僚讥为颓放,索性自号放翁。淳熙五年奉调回朝,在福建、江浙等地任地方官。 绍熙元年(1190)后,陆游在故乡贫困而又宁静的生活中度过了他的晚年。,陆游诗分三期:早年藻绘为工,颇重技巧;中年开拓诗境,务求博大宏肆;晚年退隐家居,风格转趋平淡。 陆游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但其气魄雄浑,热情洋溢,又富于浪漫色彩。他多方面学习前人:屈、杜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直接给他丰富的思想营养

3、;陶渊明和王维的高洁恬静,和他不慕荣利性格与隐居自适生活有精神上的契合;岑参边塞诗中表现的雄伟壮阔气概,对他也有多方面影响;李白独往独来,鄙视流俗的生活态度与天马行空,变化莫测的创造能力,和他在思想上发生共鸣,也在艺术上给他带来启发。对于同时代诗人也很重视,如学习梅、苏、黄的诗歌成就。 陆游的创作,不仅质量高,数量也丰富。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现传剑南诗稿八十五卷,存九千三百多首,放翁词一卷,存一百三十多首。,收复国土是陆诗最大的主题和题材。他从不同角度表现这个主题。首先,他对抗金斗争作了正面歌颂。如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4、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诗中不仅歌颂目前胜利,还充满对今后北伐取得更大胜利的信心。末二句预祝朝陵使者将在次年寒食节梨花盛开的大好春光中到达洛阳,扫除陵寝。在现实生活的描绘中掺入丰富而生动的想象的手法,正是陆游爱国诗篇的特征之一。不幸的是,此后值得诗人正面歌颂的胜利并不多见。 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是陆游尽情歌颂的。如“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这些小诗真实地写出了沦陷区普通人民的感情。,再如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摧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

5、,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共十二句,分为三个层次: 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揭露南宋统治者对外屈膝投降以来,将军荒废战备,沉湎歌舞。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老死战场的极度悲愤心情。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之下惨遭迫害,渴望收复国土,但遥望无期。 全诗通过将军不战、士卒怨愤、遗民伤痛三个场面,揭露和谴责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膝投降政策,抒发了诗人收复国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与壮志无法实现的悲愤。,艺术成就: 1.以“月”结构全诗。 作者将三个场景巧妙地和“月”联系:“朱门沉沉按歌舞”,暗示这是在

6、月夜的将军府内;“戍楼刁斗催落月”,“沙头空照征人骨”,明白点出月夜。“几处今宵垂泪痕”,不仅点明月夜,而且是在今晚。三个画面虽远隔千里,却可理解为共处同一时间之中,从而构成一幅边地内外的月夜全景图。 2.对比手法。 如第二、三层写戍边战士、遗民的抗敌壮志、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与第一层将军守约不战,沉湎歌舞,形成鲜明对比。将前线的战备荒废,士兵白白牺牲与后方人民的长久期待形成对比。把将军们的醉生梦死与战士们欲战不能、苦不堪言进行对比,深刻反映了南宋的社会现实。,再如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

7、仲间? 此诗前四句概括当年,后四句感叹今朝。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将物、景、地两两对列,全用名词,不用动词带动和虚词连缀,通过意象的碰撞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爱情在陆游创作中不是很重要的主题,但他为前妻唐琬所写的一些诗词,却也情真意深。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天,31岁的陆游到故乡沈园游玩,与唐巧遇。唐送陆游酒食。诗人在园壁上题了钗头凤词,申诉自己的哀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死后,陆游陷入更深悲痛。晚年退居故乡后,常到沈园

8、凭吊。庆元五年(1199),75岁的他旧地重游,写下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近人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论说:“古今断肠之作,无如此前后三首者。”“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这些无比深挚的作品,反映了诗人爱情生活上的悲剧和他对于这种悲剧的抗议。,陆诗的艺术成就: 一是创作方法上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陆游从杜甫和屈原身上分别汲取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和创作方法又多方面地服务于爱国主题,与爱国激情相结合。

9、 二是取材广、命意新。广阔的社会生活,给他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题材,正如瓯北诗话所说:“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三是体裁完备,运用得最多、最有成就的,当推七言古体和七言律诗。沈德潜说:“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 四是语言平易,精炼自然。他认为:“雕琢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刘熙载艺概评论道:“诗能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白香山、陆放翁擅场在此。”,陆游词数量上较诗为少,但爱国精神却一脉相通。如写于南郑军中的秋波媚: 秋到边城角声哀,锋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登高远望,长安

10、近在眼前,禁不住豪情迸发,酹酒悲歌。在诗人眼中,月亮也多情,特地冲破暮云,光泻大地。那“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该正等我们到来。 再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再如卜算子咏梅,借物咏怀,表明自己如同寒梅,虽历经风雨,沦落泥土,仍清香不改的孤傲品质。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着积极影响。 永嘉四灵虽学唐人而实际上是“用陆之法度”,“多酷似处”。江湖派直接师承陆游。 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

11、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第二节 杨万里的诚斋体 杨万里(1127一1206),字廷秀,吉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他任零陵丞时,曾拜谒谪居永州的名将张浚。张以正心诚意之学勉励他,因而他将自己书房取名诚斋,并以自号。乾道三年(1167),上书千虑策给宰相陈俊卿,虞允文见后赞叹说:“东南乃有此人物!”推荐他为国子博士。由于刚正不阿,他为当权者所忌,光宗末年,就再没担任实际职务。宁宗即位后,授他焕章阁待制,拒,家居十五年不出。韩侘胄专权,他忧愤成病。韩请他为南园作记,他坚决拒绝。韩后请陆游写了南园记和阅古泉记,他写诗批评陆游。当他知道韩冒险发动对金战争时,不禁痛哭失声

12、,提笔写道:“韩侘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放下笔后去世,终年八十岁。,杨万里以诗擅名。他在(江湖集)序中自述早年学诗从江西派入手,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他36岁,觉得不对头,把旧作全部烧掉。(南海集)序中,他叙述了诗风变化的时间历程: 予生好为诗,初好之,既而厌之。至绍兴壬午,予诗始变,予乃喜。既而又厌。至乾道庚寅六年(1170),予诗又变;至淳熙丁酉(四年),予诗又变。 直到52岁时,他才开拓出新的道路,从此得心应手,这就是诚斋体。 附:诚斋体 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始学江西,继而学唐,后师法自然,进而创制出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诚斋体

13、”即指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其突出特点是“活脱”,表现为:构思新颖奇特,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他强调诗要有诗味,所谓诗味,就是指风雅、比兴的传统。如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他善于选择生活中富于诗意又为人忽略的细节,以风趣又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富于幽默感。如嘲稚子: 雨里船中不自由,无愁稚子亦成愁。 看渠坐睡何曾醒,及至教眠却掉头。 吴之振曾巧妙地说:“不笑不足以为诚斋之诗。” 他善于描摹各种物态,捕捉它们的特征,并用奇巧的构思和多变的手法表现出来,姜夔说他“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他继承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唐代

14、诗人的优良传统,从口语中提炼出明快活泼、雅俗共赏的语言入诗。如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笆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上述几点,构成诚斋体的独特面貌。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推称诚斋是“一代作手”,“天才清妙,绝类太白”。,第三节 范成大和田园诗 范成大(1126一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人。四岁时,金兵渡江。十四、五岁时,逢母、父之丧,从此杜门不出,取唐诗“只在此山中”之语,自号此山居士。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这一时期,他写了一组悯农诗,标明“效王建”。如后催租行: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自从乡官新

15、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去年衣尽卖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极端的愤怒通过冷隽的反语表达出来,显得格外深刻。,绍兴三十一年(1161),范成大回临安。孝宗命他出使金国。当时孝宗下达的外交任务有两项,一是要求收复河南陵寝之地,二是想改变接受金国书信的仪节。他要求在国书中把两项大事写清楚,但执笔朝臣只载明索取陵寝之事,不敢把改变受书礼仪的要求写上,要他到金国后想办法交涉。到达燕京时,在向金世宗递交国书后,范成大突然拿出自己写的要求改变受书仪式的奏疏。金世宗大为恼怒,厉声呵斥,赶他出殿。他屹然不动,坚持提出要

16、求后才肯退出。太子完颜允恭准备杀他,经旁人劝阻才未下毒手。金世宗虽不准改变仪式,但对他的忠贞表示嘉许。回临安后,得到朝廷上下一致赞扬。州桥创作于此: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由于他不辱使命升任中书舍人,后因反对孝宗重用奸佞和外戚,主动引退。,淳熙九年秋,他回到苏州灵岩山南的石湖别墅,过了十年田园生活。他创作了一批农家诗和风土节序诗,成为著名的田园诗人。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标志着范成大田园诗的成熟。它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都是七言绝句。这一组诗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农村的风土人情,一定程度上也触及了农民所受到的剥削压迫。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