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五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88214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课件 第五章(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主要问题: 一、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新浪潮 二、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四、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社会、思想的大变动 五、全球性资本主义市场走向开放 六、走向成熟的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一、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新浪潮,(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第一,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工业生产的大发展为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第三,19世纪50、60年代民族民主运动后,资本主义各国建立和健全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和经

2、济体制,为科技和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四,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一,电力的应用和电气工业以及与此相关工业的发展。,(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二,石油资源的开发及与此相关工业的诞生。 第三,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发明。 第四,化学工业的建立及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 第五,新的技术革命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的发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新技术发明更多地以自然科学实验为基础,技术进步与科学进步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二,从地理上看,第二次工业革命扩展范围广,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欧

3、美强国,并且德、美处于领先地位;在技术上,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而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运输等领域,形成了以电能为中心的技术体系。 第三,对一些后进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出现跳跃式发展,并成为世界强国,如德国。 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从纺织业和采掘业转移到重工业,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 第二,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及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三,使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革。 第四,使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日益加剧。 第五,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业也发生了革命,世界一体化程度提高。,二、帝国主义的

4、历史地位,(一)垄断组织的形成 (二)垄断组织的积极作用 (三)垄断组织的消极作用,(一)垄断组织的形成,1、垄断组织: 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前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旨在攫取高额利润的独占生产和市场的企业联合,又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它的形式是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1、垄断组织 2、垄断组织形成阶段,萌芽时期: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垄断组织在少数国家和少数工业部门中存在。 发展时期:19世纪70、80年代,垄断组织广泛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不占统治地位。 确立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开始占统治地位,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2、垄

5、断组织形成阶段,列宁:“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法、德、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二)垄断组织的积极作用,第一,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第二,具有一定的“调节生产”的作用,使之适应市场的变化。 第三,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率。,(三)垄断组织的消极作用,第一,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出现某种暂时的停滞趋势。 第二,垄断组织对更高利润的追求,势必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第三,垄断资本形成过程中充

6、满暴力、欺诈等。 第四,导致寄生的食利者阶层出现。 第五,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也成为战争的根源。,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俄国 日本,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下来。20世纪初,工业产值退居世界第三位。,1、经济发展状况,英国,1、经济发展状况 2、英帝国主义特点,2、英帝国主义特点,第一,与美、德相比垄断组织发展速度缓慢,数量少,垄断程度低。 第二,银行资本的垄断程度超过了美、德。 第三,垄断集中于生产领域,销售领域较少实行垄断。 第四,重工业方面垄断程度较高,轻工业方面较低。,2、英帝国主义特点,列宁把英国帝国主义称为“殖民帝国主义”。,法国,1、

7、经济发展状况 2、法国帝国主义特点,1、经济发展状况,19世纪80年代居于世界第四位,落后于美、英、德。,原因: 第一,普法战争的影响。 第二,法国资本家注重国外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 第三,工业中存在大量小企业,阻碍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第四,小农经济占优势。 第五,政局动荡。,2、法国帝国主义特点,第一,辛迪加是法国垄断组织的最普遍形式。 第二,工业垄断程度远不如美、德等国。轻工业落后于重工业;旧工业部门落后于新工业部门。 第三,银行资本集中程度较高。 第四,垄断资本家把积累的巨额过剩资本大部分输往国外,对象是欧洲,并以借贷资本的形式输往国外。,2、法国帝国主义特点,列宁把法国帝国主义命名

8、为“高利贷帝国主义”。,德国,1、经济发展状况 2、德国帝国主义特点,1、经济发展状况,19世纪最后30年,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领先地位。,原因: 第一,德国统一的完成,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第二,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50亿法郎赔款、阿尔萨斯和洛林)提供了条件。 第三,工业革命较晚,可以利用最新成果。 第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德国帝国主义特点,第一,垄断组织以卡特尔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为更高形式的辛迪加,并出现少数托拉斯和康采恩。 第二,经济上,容克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政治上,两者密切合作,日益合流,形成“容克资产阶级”。

9、第三,德国帝国主义是富于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2、德国帝国主义特点,列宁称之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美国,1、经济发展状况 2、美国帝国主义特点,1、经济发展状况,19世纪后半期,美国是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894年跃居世界第一位。,原因: 第一,内战后,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政局稳定,没有外患,长期处于和平安定的状态。 第二,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竭力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奖励科技、保护关税等) 第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四,欧洲移民大量涌入;大量输入欧洲“过剩资本”;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2、美国帝国主义特点,第一,美国垄断集中程度最高,列宁称之为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

10、国家。,2、美国帝国主义特点,第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展现实力走向世界的过程。,“门户开放”:1899、1900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两次提出。 内容:主张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 影响: 第一,它体现了美国的利益,目标是要求实现美国在中国无边界的商业利益,提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地位。 第二,它体现了一种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引起被开放国的反对。 第三,具有时代性,是一种新型的殖民主义政策,符合世界一体化进程。,(一)政治领域的调整 (二)社会领域的调整 (三)政治思想的变动,四、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社会、思想的大变动,(一)政治领域的调整,1、调整的原因,

11、第一,社会矛盾的尖锐和劳动人民觉悟的提高,使资产阶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第二,加紧海外殖民掠夺使国家职能日益加强。 第三,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政府解决。 第四,为了革除旧的政治体制弊病和缓和阶级矛盾。,1、调整的原因 2、政治变动的表现,2、政治变动的表现,第一,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 第二,行政权力的膨胀和加强。 第三,政府结构日趋完善。 第四,政治民主进一步扩大。 第五,两党制与政党政治的正式形成。,第一,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欧美各国均强化国家机器,加强国家干预职能。,2、政治变动的表现,第二,行政权力的膨胀和加强。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断膨胀。,

12、2、政治变动的表现,第三,政府结构日趋完善。欧美国家进行政府结构改革,以清除腐败,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工业时代的需要。,2、政治变动的表现,第四,政治民主进一步扩大。欧美各国加强国家机器的同时,逐步放宽加大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2、政治变动的表现,第五,两党制与政党政治的正式形成。欧美主要国家形成了两党制、多党制及其他形式的政党制度,它与议会制度共同协调,保持了国家政局的稳定。,英国:,美国:,(二)社会领域的调整,德国:疾病保险法1883、意外灾难保险法1884、老年及残疾保险法1889等。 英国:工会法、工人阶级住宅法、工人赔偿法案等。 美国:进步运动“丑恶揭发运动”、“社会正义运动”、“女

13、权运动”等。,1、内容: 在国家干预下,调整主要涉及到劳工和社会福利、经济和教育卫生等领域。,1、内容 2、影响,积极方面: 社会立法有利于保障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减轻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及财产分配上的巨大不平等,缓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消极方面: 调整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进行,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基础;使工人阶级满足现状,失去革命的远大理想。,2、影响:,(三)政治思想的变动,1、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 第一,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终目标是一种理想

14、的静止状态。 第二,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1、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2、尼采的唯意志论 3、格林的新唯心主义,1、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缺陷: 第一,他把自然科学的进化论不加变通地应用于人类社会,是荒诞的。因为自然界的规律不等于人类社会的规律。 第二,他把人类社会的未来说成是一种静止状态,完全是唯心主义的臆测。 20世纪初衰落。,斯宾塞(英),2、尼采的唯意志论,提出“强力意志”说。 第一,认为强力意志是生命本能的冲动,意志是世界上决定一切的力量。 第二,批判基督教道德,鼓吹新道德,即“自主

15、道德”,它肯定人生,激励人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第三,提出“超人学说”,认为新道德的出现有赖于“超人” 的出现。,2、尼采的唯意志论,影响: 赢得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热烈喝彩。因为: 第一,适应了容克资产阶级扩张侵略的欲望。 第二,他的著作言辞激烈,吸引众多读者。,3、格林的新唯心主义,强调扩大国家职能的重要性,反对自由放任和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 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社会,居于个人之上,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格林(英),五、全球性资本主义市场走向开放,五、全球性资本主义市场走向开放,新的世界市场的特点: 第一,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上的国际交通、通讯业是世界市场的技术保障。 第二,形成

16、了世界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 第三,世界贸易规模有了极大增长,但增长速度却放慢了。 第四,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 第五,国际条约盛行。,六、走向成熟的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一)巴黎公社 (二)第一国际 (三)第二国际,(一)巴黎公社,1、革命爆发的原因 2、巴黎公社的诞生及民主改革措施 3、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1、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一,巴黎公社革命是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1、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二,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法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爆发的。,1870年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1年2月,临时政府同德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法国割地、赔款。,2、巴黎公社的诞生及民主改革措施,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 3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