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2020年春季《中外教育史》离线考核答案

上传人:哼**** 文档编号:136680437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2020年春季《中外教育史》离线考核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2020年春季《中外教育史》离线考核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2020年春季《中外教育史》离线考核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考核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学记 全文共20节,1229个字,篇幅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2、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方针。教无类实指不分种族、贫富贵贱,皆可入学读书。所以,孔子的学生包括各行各业的人,他的教育是一种大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术的格局,使教育活动扩展到了民间,适应了“士”阶层的兴起,文化下移的历史潮流,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

2、来源,这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中国科学社 中国科学社是新文化运动中研讨现代科学及科学教育的学术团体。1916年10月,由留美学生发起,在美国成立。任鸿隽任社长。1918年迁回国内,1928年定址于上海。该社成立之前,于1914年发行科学月刊,先行筹划立社,定其宗旨为“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的发达。”该社除发行月刊外,还采译各国科学书籍,编定专门名词,设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组织科学讲演团,以科学方法解决科学上、实业上、教育上的各种问题。该社认为在以民主与科学为中心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时代,民主是专制主义的对立物,科学是蒙昧主义的对立物。提倡民主与科学就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以

3、认识事物的科学法则来反对封建迷信和蒙昧主义。因此,十分重视研究科学的方法,也注重以科学方法研究教育。4、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代表作,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但主要地是讨论所谓“正义国家”的问题。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开始发生危机,于是他留心于探索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竟定下一套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够建立起称得上是理想的国家?这种国家在本质上既可以克服某些城邦(如雅典)所固有的“弊病”,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甚至外邦)理应仿效的“范型”。大概这就是柏拉图在殚心竭力地构造他的理想国家时,所面临和考虑的主要课题。5、教育心

4、理学化思想 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 1827)率先提出来的,经由赫尔巴特(17761841)得到发展,福禄倍尔(17821852)也提出了相关理论,丰富了其内容,为教育走向科学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成为人的和谐发展理论、要素教育论、简化教学方法和初等教育各利、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使教育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欧洲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6、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国家教育思潮它形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在19世纪的德国得到较快的发展。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以追求新的“理想王国”为出发点,强调由国家办世俗教育、培

5、养公民和推行义务教育。国家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张是教育摆脱宗教的控制,改由国家世俗政权管理和领导;教育内容突破宗教经典的狭窄范围,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的知识纳入学校课程;在国家对教育领导的前提下允许宗教团体及私人办教育等等。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宋初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一次兴学运动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即所谓“庆历兴学”。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州、县立学,并改进太学和国子学;二是改革科举。凡应科举者须先受教育,规定士子在学三百日方准考试。第二次“熙宁、元丰兴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整顿地方官学和实行太学“三舍法”。二是改革科举制

6、度。王安石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科举取士应“本于学校”。但当时学校尚未完全恢复,权益之计就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办法。三是创办和恢复各种专科学校。第三次是“崇宁兴学”。此次兴学只是恢复熙宁、元丰兴学的某些措施,在学校制度方面没有多大改变。所不同的是,曾一度停废科举。宋初的三次兴学运动,尽管每次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成就很大。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造成了重视学校教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校对科举的依附;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宋朝无论是中央的官立大学还是地方的郡县学校都比唐朝发达,学生的入学范围和名额也比唐朝时期有所扩大和增加。2、 如何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资产阶级维新

7、派的基本思想是“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也称“政本艺末”思想。“以政学为主义”就是以它为体,把它放在教育内容的首位,也就是说教育目的首先是在培养政才,管理国家的人才。“以艺学为附庸”就是要求把艺学放在次于政学的地位。它要求教育要把培养政才放在首位,其目的就是要用这种政才取代封建官吏,从而改变官吏的政治素质,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了近百所新式学堂。主张废八股,变科举;广兴学堂;建立译书局、编译局;派人出国游学。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思想的产生使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了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

8、应该肯定的。3、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所谓“中学为体”,就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之本。中学,亦即旧学,指中国封建主义的典章制度、纲常名教。如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等。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应放在学习的首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变。西学,分为“西政”和“西艺”两方面,其纲目为:“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西学为用”的目的在于富强,“借富强以保中国”,保中国即用西政、西艺来为洋务事业服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某种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教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扩大了学习西学的范围。,“中学为体、西

9、学为用”的思想虽然对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这一思想中三纲五常封建伦理思想占着重要地位。密封线4、简述英国1870年初等教育法。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蓬勃发展,这客观上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机器大生产的素质。由于初等教育对培训工人大有好处,因此当时英国的竞争者美国和德国都非常重视初等教育的发展。这使英国感到巨大的压力。同时,工人群众本身已在革命斗争过程中用各种形式开展自己的教育活动,而且,这种教育活动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是紧密联系的。所有这些情况引起了统治阶级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使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再也不能把初等教

10、育只作为单纯的宗教慈善事业了,并认识到如果政府不直接控制初等教育将对其统治十分不利。因此,国会于1870年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初等教育法规定了如下一些内容:(1)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2)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3)各学区有权实施五至十三岁儿童的强迫教育。(4)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5)学校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凡是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一律不得强迫学生上特定的宗教课,一般性宗教教学则须安排在首节课或者末节课,以利于

11、学生在听课与不听课之间自己做出选择。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在英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它只适用于劳动人民子女,上层社会子弟仍然在家或在预备学校中接受进入中等学校的预备教育。但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以后,英国又相继通过了有关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的法规,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5、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有别于哲学、生理学的科学的人,同时他还是最先强调教育应根据于心理学的人。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联想主义的心理学基础

12、上的,具体而言,是建立在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基础上的。赫尔巴特认为, 兴趣是形成统觉的条件, 兴趣赋予统觉以主动性,因此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企图扩充知识的兴趣。赫尔巴特把任何兴趣都分为四个阶段:即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同时,他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钻研(接受和学习教师所讲材料)和理解(深入思考新材料)两个环节。基于这种对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赫尔巴特对教学过程的理论分析,在外国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依据,为教学理论找到了一个比较充实的理论基础,为此,他被称为科学

13、教育学之父。6、 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1、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有它独有的优点: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学生在群体中学习更有兴趣;学校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学校教育还可以养成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儿童到一定年龄就应到学校中接受教育。三、 论述(每题10分,共40分)1、 述评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论教育作用。二、论教育对象。三、论教育目的。四、论教育内容。五、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六、论德育。七、论为师之道。他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

14、和方法,是一种创造性的,又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理论。它有以下三大主张:(一)“生活即教育”;(二)“社会即学校”;(三)“教学做合一”。3、当代欧美教育思潮有哪些?请对各教育思潮作简要陈述。存在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品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上提倡学生“自由选择”;反对团体教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师生间应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萨特和布贝尔等。新行为主义教育强调一切教育和教学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的行为;主张程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教育研究应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等。结构主义教育强调教育教

15、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儿童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要辅导者。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分析教育哲学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一切教育研究中,它有三个分支:一支是受逻辑实证轮的影响,强调教育的实际情况应反映在一定的“手段目的”逻辑模式中;一支是受语义分析学的影响,强调把教育概念的语言应用作为分析的对象;还有一支是对二者的综合,强调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的结合。在分析方法上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举出反例子,而是解决先决问题。代表人物是彼得斯等。终身教育在本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朗。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人本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强调课程的“一体化”、“人本化”和“情感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等。4.论述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1.赞科夫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背景 2“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1)赞科夫对“一般发展”概念的界定(2)教学论体系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