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周环反应教学案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6679597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周环反应教学案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周 环 反 应,第一节 周环反应的理论,一、周环反应 前面各章讨论的有机化学反应从机理上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离子型反应, 另一种是自由基型反应,它们都生成稳定的或不稳定的中间体。还有另一种 机理,在反应中不形成离子或自由基中间体,而是由电子重新组织经过四或 六中心环的过渡态而进行的。这类反应表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同时发生 的,它们都对过渡态作出贡献。这种一步完成的多中心反应称为周环反应。 周环反应: 反应中无中间体生成,而是通过形成过渡态一步完成的 多中心反应。 反应物 产物 周环反应的特征: (1)多中心的一步反应,反应进行时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同时进行的(协同反应)。 例如:,(2

2、)反应进行的动力是加热或光照。不受溶剂极性影响,不被酸碱 所催化,不受任何引发剂的引发。 (3)反应有突出的立体选择性,生成空间定向产物。 例如:,二、周环反应的理,(一)轨道和成键 周环反应的过程,广泛的应用轨道来描述,这些轨道往往是用图形 来表示。有机化学中涉及最多的原子轨道为1p轨道和2s轨道。 原子轨道线形组合成分子轨道。当两个等价原子轨道组合时,总是 形成两个新的分子轨道,一个是能量比原子轨道低的成键轨道,另一 个是能量比原子轨道高的反键轨道。,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和前线轨道理论是近代有机化学中的重大 成果之一。为此,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创始人之一R.霍夫曼和前线轨 道理论的创始人福井谦

3、一共同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键的形成 当两个原子轨道沿着键轴方向对称重叠时,可形成两个-键的分 子轨道。对称性相同的原子轨道形成-成键轨道,对称性不同的原 子轨道形成*成键轨道。 2-键的形成 当两个P轨道侧面重叠时,可形成两个分子轨道。对称性相同的 P轨道形成成键轨道。对称性不同的P轨道形成反键*轨道。,(三)前线轨道理论 前线轨道理论的创始人福井谦一指出,分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填有 电子的轨道和能量最低的空轨道在反应只是至关重要的。福井谦一认 为,能量最高的已占分子轨道(简称HOMO)上的电子被束缚得最松 弛,最容易激发到能量最低的空轨道(简称LUMO)中去,并用图象 来说

4、明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经验规律。因为HOMO轨道和LUMO轨道是 处于前线的轨道,所以称为前线轨道(简称FMO)。 化学键的形成主要是由FMO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第二节 电环化反应,电环化反应是在光或热的条件下,共轭多烯烃的两端环化成环烯 烃和其逆反应环烯烃开环成多烯烃的一类反应。例如: 电环化反应是分子内的周环反应,电环化反应的成键过程取决于 反应物中开链异构物的HOMO轨道的对称性。,一、含4n个电子体系的电环化,以丁二烯为例讨论丁二烯电环化成环丁烯时,要求: 1.C1C2,C3C4沿着各自的键轴旋转,使C1和C4的轨道结合形 成一个新的-键。 2.旋转的方式有两种,顺旋和对旋。 3.反应是

5、顺旋还是对旋,取决于分子是基态还是激发态时的HOMO 轨道的对称性。 丁二烯在基态(加热)环化时,起反应的前线轨道HOMO是2 所以丁二烯在基态(加热)环化时,顺旋允许,对旋禁阻。,丁二烯在激发态(光照)环化时,起反应的前线轨道HOMO是3 所以丁二烯在激发态(光照)环化时,对旋允许,顺旋是禁阻。,其他含有电子数为4n的共轭多烯烃体系的电环化反应的方式也基 本相同。 例如:,二、4n+2个电子体系的电环化,以己三烯为例讨论,处理方式同丁二烯。先看按线性组合的己三烯的六个分子轨道。,从己三烯为例的轨道可以看出: 4n+2电子体系的多烯烃在基态(热反应时)3为HOMO,电环化 时对旋是轨道对称性允

6、许的,C1和C6间可形成-键,顺旋是轨道对称 性禁阻的,C1和C6间不能形成-键。,4n+2电子体系的多烯烃在激发态(光照反应时)4为HOMO。 电环化时顺旋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对旋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其它含有4n+2个电子体系的共轭多烯烃的电环化反应的方式也基 本相似。 例如:,第三节 环加成反应,两分子烯烃或共轭多烯烃加成成为环状化合物的反应叫环加成反应。 例如:,环加成反应: (1)是分子间的加成环化反应。 (2)由一个分子的HOMO轨道和另一个分子的LOMO轨道交盖而成。 (3)FMO理论认为,环加成反应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一反应物分子 的HOMO轨道与另一反应物分子的LOMO轨道的

7、对称性是否匹配,如果 两者的对称性是匹配的,环加成反应允许,反之则禁阻。 从分子轨道(FMO)观点来分析,每个反应物分子的HOMO中已充满 电子,因此与另一分子的的轨道交盖成键时,要求另一轨道是空的,而 且能量要与HOMO轨道的比较接近,所以,能量最低的空轨道LOMO最 匹配。,一、 2+2 环加成 以乙烯的二聚为例 在加热条件下,当两个乙烯分子面对面相互接近时,由于一个乙烯 分子的HOMO为轨道,另一乙烯分子的LOMO为*轨道,两者的 对称性不匹配,因此是对称性禁阻的反应。,光照条件下,到处于激发态的乙烯分子中的一个电子跃迁*轨道 上去,因此,乙烯的HOMO是*,另一乙烯分子基态的LOMO也

8、是 *,两者的对称性匹配是允许的,故环加成允许。, 2+2 环加成是光作用下允许的反应。,与乙烯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的环加成方式与依稀的相同。,二、 4+2 环加成 以乙烯与丁二烯为例讨论 从前线轨道(FMO)来看,乙烯与丁二烯HOMO和LUMO如下图:,当乙烯与丁二烯在加热条件下(基态)进行环加成时,乙烯的HOMO与丁 二烯的LUMO作用或丁二烯的HOMO与乙烯的LUMO作用都是对称性允许的, 可以重叠成键。所以, 4+2 环加成是加热允许的反应。如下图:,对称性允许的 乙烯和丁二烯的环加成(热反应)图,在光照作用下 4+2 环加成是反应是禁阻的。因为光照使乙烯分子 或丁二烯分子激活,乙烯的*L

9、UMO或丁二烯的3*LUMO变成了 *HOMO或3*HOMO,轨道对称性不匹配,所以反应是禁阻的。 如下图:,对称性禁阻的 乙烯和丁二烯的环加成(光作用)图,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了这个推断的正确性,例如D-A反应就是一类 非常容易进行且空间定向很强的顺式加成的热反应。例如:,环加成除 2+2 、 4+2 外,还有 4+4 、 6+4 、 6+2 、 8+2 等。 例如:, 2+2 、 4+4 、 6+2 的归纳为电子数4n的一类; 4+2 、 6+4 、 8+2 的归纳为电子数4n+2的一类。,第四节 - 键迁移反应,双键或共轭双键体系相邻碳原子上的键迁移到另一个碳原子上 去,随之共轭链发生转移

10、的反应叫做键迁移反应。 一、1,j 键迁移 11,j 键氢迁移 迁移规律可用前线轨道理论解释: 为了分析问题方便,通常假定C-H键先均裂,形成氢原子和碳自由 基的过渡态。,烯丙基自由基是具有三个P电子的体系,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它 有三个分子轨道。,从前线轨道可以看出,加热反应(基态)时, HOMO轨道的对称性 决定1,3 键氢的异面迁移是允许的。光反应(激发态)时,HOMO 为3*,轨道的对称性决定1,3 键氢的同面迁移是允许的。如下图: 对1,5键氢迁移,则要用戊二烯自由基体系的分子轨道来分析。,由戊二烯自由基的分子轨道图可只知: 在加热条件下(基态), HOMO为3,同面1,5 键氢迁移是

11、轨 道对称性允许的。 在光照条件下(激发态),HOMO为4*,异面1,5 键氢迁移是 轨道对称性允许的。,21,j 键烷基(R)迁移 1,j 键烷基迁移较键氢迁移更为复杂,除了有同面成键和异面成 键外,还由于氢原子的1S轨道只有一个瓣,而碳自由基的P轨道两瓣的 位相是相反的,在迁移时,可以用原来成键的一瓣去交盖,也可以用原 来不成键的一瓣去成键,前者迁移保持碳原子的构型不变,而后者要伴 随着碳原子的构型翻转。 1,3 键烷基迁移(热反应,同面迁移,构型翻转)示意图,实验事实与理论推测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对1,5 键烷基迁移,加热条件下,同面迁移是轨道对称性允许 的,且碳原子的构型在迁移前后保

12、持不变。,二、 3,3 键迁移, 3,3 键迁移是常见的i,j 键迁移。最典型的 3,3 键迁移 是柯普(Cope)重排和克莱森(Claisen)重排。 1柯普(Cope)重排 由碳-碳键发生的 3,3 迁移称为柯普(Cope)重排。例如:,3,3迁移假定键断裂,生成两个烯丙基自由基的过渡态,当两个 自由基处于椅式状态时,最高占有轨道HOMO中,3,3两个碳原子上 P轨道的对称性是匹配的,可以重叠。在碳原子1和1之间的键开始断 裂时,3,3之间就开始成键,协同完成迁移反应。,2克莱森(Claisen)重排 克莱森(Claisen)重排是由乙基烯丙基型醚类的碳-氧键参加的 键 3,3 迁移反应。 例如:,在酚醚的克莱森(Claisen)重排反应中,如果两个邻位被占据, 则烯丙基迁移到对位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