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667954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姚中学 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36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创痕(chung) 晕车(yn) 筵席(yn) 老妪(y) 悄无声息(qio)B. 症结(zhng) 攒射(cun) 间(jin)断 菲薄(fi) 舂粮(chng)C. 矜持(jn) 乳媪(o) 槲寄生(h) 笑靥儿(yn) 泠然(lng)D. 绯闻(fi) 谂知(shn) 强颜(qing) 栏楯(shn) 呱呱而泣(g)【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的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

2、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B项,“间断”中的“间”应读作“jin”;C项,“笑靥”中的“靥”应读作“y”;D项,“绯闻”中的“绯”应读作“fi”。故选A。【点睛】字音积累法:以点连线法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如以“千”(qi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n、“纤”qin或xin、“跹”xin、“钎”qin、“迁”qi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

3、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极抱歉的是,由于篇副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B. 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C. 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置疑 “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D. 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费尽心思粘上去的,那是多么大的工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形

4、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A项,“篇副”中“副”应改为“幅”;B项,“亲睐”中“亲”应改为“青”;C项,“置疑”中“置”应改为“质”。故选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B.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正巧都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作秀的水平全是半斤八两。C. 我市理科状元吴光浩和文科状元贺春梅已分别接到清华和复旦的录取通知书,近日,他们将劳燕分飞,分别乘机飞赴北京和上海。D. 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们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5、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 项,“长歌当哭”,意思是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句中不是借以抒情,所以错误;B 项,“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使用正确;C 项,“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适用对象错误;D 项,“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

6、平常人,和 “们”重复,使用错误。故选B。【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6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蛇类 生长,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因与死亡衔接而放弃努力。面对迫近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 。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于 1990 年 10 月正式 。A. 终身 推托 启动B. 终

7、生 推托 启动C. 终生 推脱 起动D. 终身 推脱 起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词义辨析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第(1)句:“终身”和“终生”从意义看,“终身”指一生、一辈子,特指婚姻;“终生”指一生;从侧重点看,“终身”侧重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权利、荣 誉等;“终生”则侧重于事业方面,多用于事业、工作、

8、使命、抱负、业绩等。语境是一生都在生长,故选“终生”。第(2)句:“推脱”和“推托”从对象看,“推托”一般是指别人请求的事;“推脱”一般是指与自己有关的事,并且多为责任、错误等;从意义上看,“推托”强调借故拒绝或推辞;“推脱”指推卸、开脱。语境是面对死亡,鹿群之间既掩护又托故推辞,故选“推托”。第(3)句:“启动”是(机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开始工作(法令、规划、方案等)开始实施或进行开拓、发动;“起动”是开启,开动。语境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故选“启动”。故选B。【点睛】辨析词义可以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可以从色彩方面来辨析,分清

9、词的褒义、贬义、中性的感情色彩;可以从语法规定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进行辨析;可以从前后照应方面进行辨析。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因为自然科学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所以科学家们就会利用其研究成果为人类谋求利益。B. 音乐剧诗经采薇向社会传递正义的力量,显示了采薇最原始的作者创作的目的,给当时 残酷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泉,让人们在失望中寻找到希望。C. 由于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的暖湿化,高原湖泊面积增大盐度降低,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青藏高原水环境的保护力度。D. 我们只有对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比较和叙述,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

10、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不合逻辑,照应不周,前面有“双刃剑”,后面只说了一面,可以改为“科学家们既要利用其研究成果为人类谋求更多好处,又要避免一些人利用其研究成果危害人类”;B项,偷换主语,“显示了采薇最原始的作者创作的目的”的主语不再是“音乐剧”,在“显示了”前加主语“这种力量”;D项,语序不当,“比较”和“叙述”的语序不合理,将其进行对调。故选C。【点睛】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相矛盾例如: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突然”和“渐渐”矛盾。)2范围不清例如:

1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3强加因素例如: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4主客倒置例如: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B. 李白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王勃的滕王阁序可谓受了江山之助、天地之启。C. 我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和我以前所保持的

12、观点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D. 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还是对晋武帝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题中A项,“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是“听”的内容,前面“我没有亲见”强调的是“没见”,属于两个层次,小层次中已用逗号,大层次间用分分号,所以“听说”前面用分号;C项, “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插入语,前后都用破折号,所

13、以“是错误的”前面的逗号改为破折号;D项,第二、三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三问是选择问,中间不用问号,用逗号。故选B。7.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西汉时期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这部巨著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震川文集等。他的散文素以平淡自然、不事雕琢见称,饱含着真挚的情感。C.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有杂剧、散曲之分,包括唱、科、白三要素。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D.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马克思赞誉他是“

14、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识记的能力。本题主要考的是作家作品,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加强记忆。A 项,“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错误,史记是纪传体通史;B 项,“归有光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错误,归有光是明代作家,不是清代;C 项,“元曲 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中“王实甫”错误,应该是白朴。故选D。【点睛】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

15、,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做出正误判断。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是自己平时没有见过的,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过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做出相应的辅助的正误判断。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常识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青雀黄龙之轴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C. 其翼若垂天之云 子非三闾大夫与D. 及罪至罔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