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679387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学习目标: 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 了解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层的组成并认识电子政务数据访问层的组成要素。 了解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层的两个关键技术与应用层的各个系统。 了解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第一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概述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增强部门协调,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和促进勤政廉政等都具有重要作用。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分析了建设完备的电子政府应具备的整体架构,对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澄清人们对电子

2、政府模糊和不完整的概念与思路,从而在电子政府建设之初就能走上正确的轨道。,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系统是指建设在Internet和其他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实现政府电子政务活动为目标,满足政府工作、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支持政府的对外业务协作,从运作、管理和决策等层次全面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为政府提供辅助决策的人机系统。,(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质 1.电子政务系统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目的是输入数据而输出有用信息或形成有用知识。 所以电子政务系统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确定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可访问性、安全性,2.电子政务系统是人机协

3、作的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是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因此,必须以政府信息化为出发点,与政府人员观念改变和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推进信息化进程。 防止技术简单化或技术夸大化倾向,3.电子政务系统是具有统一性的系统 网络互联与实时通信实现时空统一; 信息资源共享使系统在信息联系上统一; 是历史的统一:今天系统产生的信息在未来也具有可读性可用性 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各子系统的统一; 是多部门多领域的统一。,4.电子政务系统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是具有事务自动处理性质的工作流系统 Workflow:由计算机工作流软件系统控制其执行的过程 工作流的实现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4、能够满足组织的适当协同能力、信息的大容量快速存取能力、流程规划能力为基础,它可使用信息和行政规则作为工作流程的自动发起者和推动者。,5.电子政务系统是智能性的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办公设施如打印机、投影仪、摄像头、电子白板、会议室等智能地互联,实现自动识别自动连接动态组合无线连接等功能。,白板是用户对话时使用的图形交流工具,对话双方可以交互使用。双方可以同时编辑同一幅图形,让用户更加直观的交流。,6.电子政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面向社会服务,输出面向社会; 电子政务系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产生动力来源; 电子政务的工作过程向社会开放受社会监督,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

5、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 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政府部门与社会 公众网上互动式交流,政府部门内部 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的构成,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系统的构成,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管理主要是指适应电子政务环境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调整,技术是指电子政务所采用的IT技术。电子政务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透明、高效、勤政和廉政的政府。,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网络等

6、技术手段建立一个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高效有序、服务优质的新型政府机制。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复杂,彼此间缺乏沟通,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各地在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地建设电子政务,将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并将对未来全国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构成极大障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应以在整体规划基础上的以“整合为主”战略,实现健康发展。,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1)业务关联性较强的跨部门政府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一体化,可以为企业和公众实现“一站式”管理。 (2)上下级政府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一体化,例如,在各政府内部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全社会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一体化设计,可以实现

7、高层次的数据汇总,从而协助进行高层次的政府决策。 (3)政府和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一表式”管理和数据提取。每个企业数据相当于一张表格,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各政府管理信息系统到企业数据中心提取相关数据。,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系统优于传统政务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应该规划和开发一批战略性、宏观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政务信息资源,并根据保密级别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服务。统一建设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库、人口信息库、地理信息库、法人信息库等信息资源库。作为一个良好的政务服务,可以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免费的查询服务,同时各级电子政务系统也可以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库,建立政府决策系

8、统。,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要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降低社会信息的不对称,使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的个体享有充分的信息。设计的重点是社会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行动服务项目建设、政务网站与公共网接口建设、互动项目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安全是电子政务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政府部门的公文往来、资料存储和服务提供都以电子化的形式来实现。政务活动关系到党政部门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政务信息涉及国家的政府机密。电子政务安全应当成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采用有效措施保障系统安全,通过权限控制模块来控制系统中

9、用户可以使用的功能和可以访问的数据的范围。,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 系统,电子政务 网络平台,电子政务 应用服务平台,电子政务 中间件平台,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结构,赵国俊主编电子政务认为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结构 一个平台(IT基础设施平台)、 四个层面(信息资源服务层、应用服务支持层、业务应用层和表现层)、 两个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LDAP是一个用来发布目录信息到许多不同资源的协议。其实是一电话簿,类似于我们所使用诸如NIS(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DNS (D

10、omain Name Service)等网络目录,也类似于你在花园中所看到的树木。 SSO英文全称Single Sign On,单点登录。SSO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它包括可以将这次主要的登录映射到其他应用中用于同一个用户的登录的机制。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 portal是一种web应用,通常用来提供个性化、单次登录、聚集各个信息源的内容,并作为信息系统表现层的宿主。聚集是指将来自各个信息源的内容集成到一个web页面里的活动,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基础层是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三大网络体

11、系的统一,它们是实现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政府内部办公、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政府政务信息发布)的基础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基础硬件设施由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了整个网络构架,即网络层。硬件设施配以相应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网管软件等)构成了网络基础层,此层向数据访问层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政府内部办公网简称“政府内网”,是政府的内部网络系统,通过内部网络互联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内网”主要用于政府机关内部公文、信息处理和政府系统内部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提高政府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逐步实现政府

12、各类文件、信息处理的无纸化办公。,政务内网(intranet)是党政机关涉密业务办公网络,运行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信息,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 http:/www.e-,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政府内网办公侧重于政府日常协同办公运作,并运用先进的内部办公自动化、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及发布手段,使得各政府机构在同一平台上传递信息、开展纵向和横向协作业务,促进原来分散的业务系统的整合,加速政府内部、政府间的信息交流。优化传统办公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加强工作监督。因此,其功能主要包括文件流转、公文管理、签批管理、会议会务管理、政务信息

13、管理、档案管理、领导日程安排、车辆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等系统。,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高起点:如青海省升级改造后的政务内网,省至各州(地、市)采用20M光纤电路,各州(地、市)至县采用10M光纤电路组网 高性能:支持集成的多服务器系统与数据均衡负载,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高安全系数:通过先进的备份、防范病毒和安全保护等手段保障数据和网络的安全。,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政府专网是实现政府内部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垂直互连和横向互连的重要电子形式。在政府专网中,按照政府业务可划分为各种办公业务资源网,包括各类政府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应急指挥系统。政府专网网络

14、结构规划就是要建立各级政府的、具有统一标准和规范的信息交换中心平台,作为本级政府同上下级政府、各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本级政府各部门之间交换电子信息的枢纽。,政务专网extranet是在内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上下左右互联而成的政府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是党政机关的非涉密内部办公网,主要用于非涉密公文、信息的传递和业务流转,它与外网之间通过网闸以数据“摆渡”方式交换信息,以便实现公共服务与内部业务流转的衔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基本不受互联网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另外,政务专网不是涉密网,可实现广泛的内部互联,还可与外网实现安全信息交换,形成公共服务的外网受理、内/专网办理、外网反馈的闭环机制。,第三章 电子

15、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1提供政府内部完全协同的应用环境和信息交互功能。 通过政府网络将政府机关的内部资源,包括政府内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下级单位、上级领导等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使政府机关变成一个电子化的内部协同工作的组织。 2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流程处理高效化和规范化,制造一个完全相互配合、统一管理、协作的政府网络环境,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智能和政务效率的功能。,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因特网是政府面向社会的窗口。和传统的政府公众信息网相对应,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的门户网站,代表了部门在互联网上的形象,是公众通过互联网了解政府信息的窗口和获得政府服务的途径,也是政府部门收集资料和

16、公众反馈信息的一条全新渠道。在门户网站上,政府为社会直接提供“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政务外网internet,是政府对外服务的业务专网,与国际互联网通过防火墙逻辑隔离,主要用于机关访问国际互联网,发布政府公开信息,受理、反馈公众请求和运行安全级别不需要在政务专网运营的业务。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门户网都属于这一范畴。,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政府公众信息网,简称“政府外网”,是政府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和服务的综合类门户网站。政府公众信息网对于扩大政府对外宣传渠道,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公众信息网构建了一个电子化虚拟政府,人们可以从全新的渠道取得政府的信息及服务,网上的栏目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具有可视性和可读性,并实时播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综合新闻和信息,对于实现政务公开,树立政府新形象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交换、网上办公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政府外网提供的服务,第三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政府信息资源是指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对政府活动有直接影响的信息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