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6679168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下学期1月一模语文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江南古镇是江南文化的源头。人们提到江南,已不再仅仅是最初的地理范畴,“江南”更多成为一种虚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寄托,呈现的是自古至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2、向往”。文化性和文化引领,是江南古镇发展的第一要义。江南古镇的物质文化元素,最突出的就是水。“亲水和泽”是江南古镇的地域生态,正所谓“上善若水”,主动融合、浸润、和谐是水的基本特质。于是,“和”成了江南最核心的文化要素,也成就了江南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如今的江南水乡古镇已不再是“古老”的代名词。近年来,江南古镇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会展论坛、体育赛事等,致力打造多元文化聚集地,成为文化创新的新磁场。随着越来越多文艺的、国际的、互动的展览和节庆的植入,愈加多元的审美观、价值观在这里碰撞交融,江南文化正被绵绵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原有的本土文化之外,一系列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合现代灯光舞美及西

3、方文化艺术形式的文化项目,在古镇不断上演。周庄“江南人家”水剧场,朱家角实景版昆曲牡丹亭叫好又叫座。江南文化正是在这样接续不断汲取新鲜血液的基础上,保持着不竭活力。江南古镇为什么会令人向往?关键在于,它的人文与生活,它那与时俱进的古老中又带着烟火味的、宁静的江南水乡古镇生活方式。之所以能汇聚多元文化,就在于江南古镇千百年来所凝聚的文化力。自东晋至宋以来,江南水乡逐渐从一个地理名词转变为蕴含美丽、文气与富庶的审美概念。正是凭借自身强大的文化力,江南文化才能做到不失其根,又以自身文化涵养外来文化,以自我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在汲取传统之上融合创新,在兼容并蓄上创造流行,打造经典。集聚多元文化是第一步,

4、扩建文化空间,承载多种文化更为重要。这里的文化空间并不囿于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而是广义的概念。江南古镇,抑或是其它古镇的文化空间,一定是鲜活的、有着特定色彩的文化由秉持趋同价值判断的人在一定场域内交错上演的立体形态。这里的人既有原住民,也有饱含感情的文化回归者,也可能是带着文化创意的外来者;这里发生的文化有着“这里”而非“那里”的鲜明的特色,即便是外来文化,最终的呈现形态也与原生文化有着强烈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是一种交融后的模样。江南古镇在文化空间扩展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比如乌镇,以乌镇大剧院为核心的文化表演空间群体和以国际戏剧节为依托的戏剧孵化基地;朱家角也通过文化空间扩展和文化坐标

5、树立,从“商业行动期”步入“文化感动期”。而代表传统江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与当代艺术互相激荡,在特定的空间下,正在酝酿创造一种新的江南文化类型。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只有空间才可以让流动的文化停下脚步,结根于兹,慢慢繁华。这是每一种文化生长的先决条件,而多种文化空间的扩展也恰是大气、开放、包容的江南文化的最好体现。(摘编自李亚娟的新时期江南古镇的文化创新实践)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提到江南,已不再是地理范畴,而是一种虚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寄托。B. “和”成就了江南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这与水的基本特质有很大关系。C. 江南古镇长期凝聚了强大的文化力

6、,江南文化才能不失其根,涵养外来文化。D. 多种文化空间的扩展能最好地体现出江南文化的大气、开放和包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文化是江南古镇得以发展、繁华的重要因素。B. 文章主要从凝聚自身文化和扩展文化空间两方面,来谈江南古镇的文化创新实践。C. 文章以乌镇、朱家角为例,论证了江南古镇在文化空间的扩展上做出的有益探索。D. 文章通过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对比,指出江南古镇正在酝酿创造新的文化类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江南古镇要得以发展,既不能倚老卖老不思改变,也不能谋求利益,商业开发。B. 扩展文化空间,不能

7、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狭义视角,而应承载容纳多种文化。C. 古镇文化因能汇聚不同地域文化、包容不同价值判断的人而充满活力得以发展。D. 江南古镇的文化无论怎样地发展与创新,都不能丢掉自己原生的文化特色。【答案】1. A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已不再是地理范畴”错误。结合“人们提到江南,已不再仅仅是最初的地理范畴,江南更多成为一种虚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寄托”分析,不是“不

8、再是”,而是“不再仅仅是”。故选A。【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通过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对比”错误。结合“随着越来越多文艺的、国际的、互动的展览和节庆的植入,愈加多元的审美观、价值观在这里碰撞交融,江南文化正被绵绵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原有的本土文化之外,一系列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合现代灯光舞美及西方文化艺术形式的文化项目,在古镇不断上演

9、”“集聚多元文化是第一步,扩建文化空间,承载多种文化更为重要。这里的文化空间并不囿于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而是广义的概念。江南古镇,抑或是其它古镇的文化空间,一定是鲜活的、有着特定色彩的文化由秉持趋同价值判断的人在一定场域内交错上演的立体形态”等分析,文章并没有对这两者进行对比论证,而是指出二者的融汇激荡。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也不能谋求利益,商业开发”错误。文章并没有依据证

10、明是排斥商业开发的;B项,“不能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狭义视角”错误,原文说“并不囿于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是不局限于,不是不能用;C项,“包容不同价值判断的人”不对,原文是说“秉持趋同价值判断的人”。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长沙晚报6月4日讯) 今年,长沙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现全市633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根据长沙垃圾分类推进时间表,10月底前全市将实现所有社区和单位垃圾分类全面覆盖到位。同时,随着前端分类减量和末端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等)中的填埋方式将逐年减少,预计202

11、1年长沙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今年,长沙将推行“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干湿分类主要就是要求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干垃圾分开投放,这样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未来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市城管执法局介绍。“四分类法”则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四类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置。垃圾分类的短板在前端投放,关键在全民参与。据了解,长沙各社区正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上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摘录自今年长沙市社区垃圾分类全覆盖,2021年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材料二:7月1日,上

12、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于2019年底联合开展面向市民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其中的两个调查统计图表。图1 市民扔垃圾时主动遵循垃圾分类的情况图2: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摘编自2019年12月3日澎湃新闻)材料三: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

13、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几年,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从今年开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总体上,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垃圾分类不是哪一方面的事,需要全社会人

14、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摘编自2019年06月04日人民日报)4. 下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与上述材料不符合的一项是A. 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环境保护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问题。B. 垃圾分类工作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抓下去

15、。C. “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垃圾分类模式,易于居民理解和接受。D. 垃圾分类工作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城乡环境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预计到2021年长沙将实现垃圾“零填埋”的目标。B. 上海绝大部分市民认可政府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并在扔垃圾时能体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C. 长沙各社区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以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D. 上海市民认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是“垃圾分类标准太过复杂”“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和“居民意识薄弱”等方面。6. 针对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答案】4. C 5. A 6.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的后续工作及相关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推动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问的是“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