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老师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的的思考.docx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36678876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的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的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的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的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学生工作老师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的的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学生工作老师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的思考 【摘要】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在这样一个学生享有充分自主意识、自由理念的互动时代,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学生工作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其特点 媒体的发展一般概括为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著名传媒人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不同的媒体,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是不同的影响。纸质媒体,消解了宗教统治意识,使传播从少数人拥有的特权成为了大多数可以获取信息的手段;电子媒体,给人类带来了更

2、为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但也导致了人们轻视逻辑思维、疏于思考的习惯。网络和手机引领的规模空前的传媒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一种综合了传统媒体优势的媒体,它集传、受为一体,使传受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即时通讯软件、移动电视、桌面视窗、电子广告屏、数字影视、手机及其他移动通讯形式等。相对于报刊、户

3、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新的媒体形式,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是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0年1月15日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网民中最大的群体是学生;中国目前的手机用户数达到7.28亿,手机作为基本的通讯工具在大学生中已极为

4、普及,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学生手机网民人数占到32.3%。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 新媒体具有三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无边界性,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早已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国家和民族、政治和宗教的界限;二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转变,“权威”和“草根”、发布者和受众间的身份日渐模糊,媒体不再是传统上点对多的形式,而是多对多的形式,成为网状结构;三是影响力大大提高,数字终端已大量普及,因新媒体带来的快速、便利,更重要的是其资费低廉乃至近乎零费用,浏览和发布都越来越便捷。 二、新媒体时代加强学生工作科学化的重要

5、性和必要性 媒体时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电视、电影、电台、报刊、网络、手机等多种多样的传统与新兴媒体在满足学生视听感官需要的同时,将大众文化信息传播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渐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认知、行为心理、知识结构等等。大学生很难做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很难做到不按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媒体已经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课堂,并逐步影响甚至动摇着学校教育的权威地位。新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的。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是一个以博客、播客等最为典型的新媒体时代。我们的学生大都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有充分自主、有维权意识、有

6、自由理念,很多学生都会用QQ、飞信、博客、播客等等媒体形式来创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说的学生很快就能自己找到,我们没说的学生也一样能自己搜索到,但是便捷菜单搜索式生活的背后,道德观念多元化、价值判断趋利化、主体意识个性化、心理素质脆弱化等现象日益凸显,特别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问题特别显著,他们需要的是思想和价值观、生活和学习的正确引导。 第一,新媒体正在极大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表达方式与思维模式。截至2009年12月,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较2008年底增长5940万人,使用率提升了3.4个百分点。活跃博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空间的

7、博客用户规模达到1.45亿,增长率为37.9%。截止2009年12月,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许多大学生热衷于网络聊天、撰写博客、做各种论坛的版主等等,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已经具有明显的网络色彩。一些知识面广、善于思辨的大学生甚至在一些网络社区里成为一呼百应、一言九鼎的意见领袖。 第二,新媒体的无边界性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社会信息的广泛来源,并对学校教育和行政管理形成补充和冲击。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校园,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和表达、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生活更加丰富和便利,学生个体的学习与生活完全被网罗在新媒体的围绕之下,教师的权威

8、地位受到动摇,学生渴望得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自主独立意识增强。新媒体对学生的社会认知、知识结构、行为心理具有巨大渗透力和快速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消解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第三,新媒体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方式使发布者和受众间的身份日渐模糊,信息的来源难以确定,容易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 随之而来的信息发布失控、无缘头未确证信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带来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一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论调、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和一些谣言等会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 给高校校园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

9、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也会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新媒体如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等都具有很明显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大学生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会给传统的学校管理和教育以及学生工作带来冲击。 第四,新媒体的超强影响力,会迅速燃起一个社会热点,可以迅速地为学生群体和个体提供社会规范、社会期待和人生理想的模型,也会迅速地造就一个刻意宣传和塑造的突出形象,比如超级女声、比如犀利哥等热点人物。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随时随地娱乐的方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学生的生活, 但是伴随着娱乐方式和时间的增多,不少学生沉溺网络游戏、低俗不良信息等无法自拔,致使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显而易见的影响甚

10、至做出一些失去理智和违法违纪的事情,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也需要学生工作者给予高度关注。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都拉所说,人的学习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本人行为后果所引起的学习,一类是通过他人示范过程引起的学习,媒体影响就属于后一类。可是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到媒体在舆论的议题设置、受众的态度引导方面的作用,却忽视了媒体对人的巨大渗透作用,而这种作用可以是价值观的、心理的、文化的等等。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大学生的巨大影响已毋庸置疑。新媒体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同时,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由此可见,与时俱进地

11、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新媒体时代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学生工作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新媒体时代,知识获取和分享将越来越受到技术的影响,因而传统的教育过程将会被彻底改革,新的知识社区将会形成。接受具体知识的重要性将会降低,而在复杂系统中寻求某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去探求、判断、组织和创造性地运用有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将会变得至关重要。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教育者去培养学生媒体素养,使之科学地批判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体,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目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是需

12、要从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来系统考虑的。 第一,学生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增强管理的客观性、公正性而减少随意性。比如实行学生日常信息情况登记、就业手续的办理规范等等,所有这些关于学生日常工作的规范都有一个地方让学生能够菜单式查阅到,或者在网上,或者在办公场所,或者在公共服务区域,不受正常办公时间的限制。规范化有利于操作程序的明晰、有助于工作流程系统性的形成,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院系等各个具体工作环节,比如评奖评优、发展党员等等应当列有非常明晰的操作程序并常态化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日常事务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能提高院系和学校管理的实效性,切实做到监督性强、透明度高、以学生为

13、本。 第二,学生工作实现信息化服务,有利于信息的迅速沟通与工作方式的革新。这能够使学生工作更加便捷、公开、高效,也是我们适应和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最显性的方面。比如一个年轻的辅导员,有很多信息化的符号在他身上体现。一上班,先打开BBS看看今日十大和校园新闻,有没有对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和热点事件,然后是上办公系统查看各类通知事项,登陆飞信通知相关的学生,上班级或者年级QQ群上传相关资料,上POPO和辅导员群体分享工作心情或者困惑,上校内贴出一些今日的工作心得或者工作备忘,上博客或者空间抒发一下感情。 有些问题上班时间没有办法沟通,比如办公室学生来的比较多,日常事务忙碌等等,可以私下里以学生更能接

14、受的方式进行了解和沟通。 第三,学生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应用平台体系。搭上技术的快车,将使我们的日常事务更加便捷。高校加大投入与研究,加强各类面向学生的就业、心理、资助、迎新等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服务的育人功能, 提高运用新媒体为学生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将会持续赢得学生的关注和信任,造就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比如东南大学目前正在实施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使学生日常信息管理、学生奖助学金申请管理、学生就业系统、学生离校和迎新系统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很多方面都已经借助于网络新媒体实现了科学化。 第四,学生工作建立健全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舆情管理体系。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校园,需要我们做到

15、信息的透明公开与学生思想动态的普遍了解双管齐下,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也需要建立健全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舆情管理体系。既要对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热点、焦点、疑点问题要作深入的调查了解,更要解决做好及时的沟通、解释与引导,将把握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困难与解决学生的迫切需求相互结合。借助新媒体的信息化技术,在实现方便高效服务的同时,给学生工作者留出时间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技术是最终为人服务的,往往是非常人性化的细致工作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重要的影响。学生工作科学化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在实现方便高效服务的同时,留出时间做细致入微的工作,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为学生

16、着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总而言之,面对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科学化的方法途径,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与机遇,进一步创新学生工作的机制,全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展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和要求,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能,以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学生他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毕业视频分享给全世界而不是将他们可能有的委屈、不满和愤恨传播给全世界,当他们走出校园时,留下的是对校园的无限留恋,带走的是对校园的无限感恩。 参考文献 1江雪华.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9,1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1-15. 3韦钰.在东南大学的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