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产者选择

上传人:pyr****el 文档编号:136674504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生产者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第3章 生产者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3章 生产者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3章 生产者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3章 生产者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 生产者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生产者选择(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1,2,引 言,厂商: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经济单位。它一般可以采取个体、合作和公司等法定组织形式。厂商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即意味着厂商的销售总收入和生产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取最大值。厂商的总收入取决于产销量及其价格,总成本则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要素价格。 生产理论是如何根据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的物质技术关系,合理确定要素投入的数量和要素间的最优组合。 成本理论将着重分析产量与成本变动的各种经济关系。,3.1 生产函数 3.2 成本函数 3.3 生产者均衡 3.4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3,4,生产的定义,经济学中的生产(Production):是创造具有效用的

2、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也就是把生产要素或资源变为商品或劳务的过程。即:将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过程。 生产理论:是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人员如何有效率地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决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最佳结合方式,使产量最大或成本最低。,3.1 生产函数,5,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一般分为: 土地包括一切自然资源。 劳动包括体力和脑力。 资本包括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 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组织管理资源与承担风险的努力。,6,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由各种投入要素的给定数量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它可以用一个数量模型、图表或图形来表示。简单在说,就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7

3、,生产函数表示,用Q代表产量,用a、b、c、n代表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则厂商的生产函数一般可表示为: Qf(a、b、c、n) 仅有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的情况,即生产函数表示为: Qf(K或L) 仅有两种投入要素的情况,即生产函数表示为 Qf(K、L) 其中,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Q代表产量。,短期和长期: 短期: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时间周期。,一、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生产短期生产,除一种是可以变动的之外,其它都是固定不变的情况下的生产,这是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短期变动的一种情况。 在生产函数Q = f ( L , K )中,假定K固定不变,则生

4、产函数可写成: Q = f ( L,K )=f(L) 这是通常采用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形式,它也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8,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9,总产量TP(total product) :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TP=Q= f (L),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如劳动力L) AP = TP/L=Q/L,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如劳动力L) MP = dTP/ dL=dQ/dL,表 只有劳动作为可变投入时的生产函数举例,0 8 12

5、 16 12 7 5 0 -4,0 8 10 12 12 11 10 8.6 7,0 8 20 36 48 55 60 60 56,0 1 2 3 4 5 6 7 8,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总产量(TP),劳动量,10,当MP0时,TP是上升的; 当MP=0时,TP为最大; 当MP AP时, AP是上升的 当 MP 1;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的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 E 1 ;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的增加比例等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 E =1 。,30,加的比例小于1 ;而产量由100增加到200,增加了一倍,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两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图表述的是规模报酬递

6、增的情况。由A点到B点,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分别从6增加到10、从3增加5,增,31,图表述的是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由A点到B点,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分别从6增加到14、从3增加7,增,加的比例大于1 ;而产量由100增加到200,增加了一倍,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两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32,图表述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由A点到B点,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分别从6增加到12、从3增加6,增,加的比例等于1 ;而产量由100增加到200,增加了一倍,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两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33,34,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资本与劳动使用的专业化。 随着规模的扩大,劳动对工作任务更熟练,设备专业

7、化更高。 工程关系。更大规模的设备常常更有效率,基本的面积/体积关系常常可以降低成本。 不可分性。某些经济活动并非无限可分的。 随机经济性。需求留有余地应付偶然事件,但所需数量不一定与产量成比例。,35,协调与控制问题 随着规模增加,难以发送和接收信息。 厂商规模过大的其它缺点 因层次过多而决策缓慢 对市场变化缺乏灵活性 企业家技能上的限制(若授权不足的话,CEO的边际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3.2 成本函数,一、成本的含义 成本(cost):是厂商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成本或费用(expensive)在经济分析中涵义是一样的。,3

8、6,37,1.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均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亦称择一成本(alternative cost),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它可能的最大收入。,38,38,没花钱也有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花钱买原料、发工资都是成本,要增加利润就要降低成本。但是,不花钱有没有成本呢?经济学认为,不花钱也有成本,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为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放弃某种东西并没有货币支出,不会记入会计账本,因此它不是外

9、显成本,而是内含成本。 比如上大学,假设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学费、书本费等等共1.5万元,4年的成本就是6万元。这种成本是家庭的实际支出,可以记在家庭账本上,是会计成本。但上大学就无法工作,也就是放弃了不上大学可以赚到的收入,这就是为上大学(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放弃工作机会)。如果不上大学每年工作收入1万元,4年就是4万元。这种放弃的收入(并没有实际支出货币)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上大学的总成本应该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即10万元,而不仅仅是会计成本6万元。,39,39,姚明为什么不上大学? 因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40,40,小王下海得失如何? 能否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在下海

10、大潮中,当处长的小王和夫人用自有资金50万,又向银行贷款50万,办了一个服装厂。一年下来总收益(出售服装的全部收入)为120万元。支出的会计成本包括:设备折旧10万元,购买原材料70万元,工人工资10万元,支付银行利息万元(假设利率为10),其他支出(如税收等)5万元,共计100万元。小王夫妇认为自己赚了20万,因此“下海”的选择是正确的。 按经济观点来看,他们只算了实际支出,而没有算放弃了什么。小王原是处长,每年工资有6万元,还享受医疗等社会保障,再发点实物,加起来也有3万元。夫人的工资和其他收入一年也有3万元。二人辞职下海就放弃这12万元的收入。自有的50万元,如果不用在办企业,借出去,每

11、年按10%利率计算有5万元利息;厂房是自己的房子,如自己不用租出去也有7万元房租收入。这样总共放弃了本可得到的24万元。这就是机会成本。把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加在一起,总成本是124万元,总收益只有120万元,因此不但没有盈利,还亏了4万元。更别说办厂吃的苦了。,41,机会成本概念的启示,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最具有闪光点的思想之一,它与资源的稀缺和资源的多种用途相联系。 它告诉我们:企业在对其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进行选择时,不能只考虑到当前所获收益的大小,而且必须考虑做此选择时将会损失及收益的大小。各种经济资源的用途多种多样,选择其一必须同时放弃其他用途。放弃的收益也应视为成本。企业只有将资源配置到

12、最有利的用途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机会成本是从社会角度来看有限资源用于某一经济活动的代价。但放弃的用途难于穷尽,获利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所以机会成本的计算是困难的。但它对于经济决策是至关重要的。,42,2. 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显明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依据合同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各种费用,如支付给雇工的工资,借入资本的利息以及购买原材料的费用等等。显明成本实际上就是财务上的会计成本。 隐含成本(implicit cost)就是放弃了从事其他活动、获得其他东西的机会或把资源投入其他使用方案而不要求货币支付而形成的成本。 显明成本有时也称为支出成本,而隐含成本称为非支出成本,

13、两者加在一起构成厂商的生产成本,即机会成本。,43,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是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显明成本(会计成本)后的余额。 正常利润:则属于隐含成本,它包括在厂商的生产成本之中,是使一个厂商滞留在原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生产成本(显明成本加隐合成本)的余额。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关系是: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含成本=总收益机会成本,44,3.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是指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它包括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 社会成本是指由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本。比

14、如,一个化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集中起来并倒入工厂边的小河里。,45,4. 沉没成本与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是由于某项生产决策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即总成本的增量,因新增产量而增加的各种变动成本。 沉没成本是业已发生而无法收回或不因生产决策而有所改变的成本。是与生产决策无关的厂房、设备等不相关成本,即固定成本。,46,5.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它是企业在可变要素上的支出。 注: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或短时间内讨论。 各类成本的关系简要概括

15、如:,厂商的生产成本 厂商的私人成本 厂商的机会成本 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会计成本+正常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1.短期与长期的划分 短期(Short Run):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即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Long Run):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二、短期成本函数,47,48,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是有无固定投入要素,而非具体时间的长短。 一定时期内固定要素变动的难易跟企业所属行业的性质紧密相关,因而短期或长期的时间跨度一般取决于企业所属的行业。 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的成本无限大,企业只

16、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来提高产量;而在长期,企业可以通过扩建厂房、增添设备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49,经营与规划,一般而言,不管在哪个时点上,企业的经营总是短期的,因为总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但多数企业在不断地计划和考虑改变整个经营规模,这又导致所有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因此,我们常将企业在短期内的活动称为“经营”(Operating),而将其在长期内的活动称为“规划”(Planning)。,2.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的关系,生产函数:产量与生产要素量的关系。 成本方程:成本与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50,成本函数: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反函数:L=L(Q),代入,在短期,厂商共有 总成本TC 固定成本FC 可变成本VC 边际成本MC 平均成本AC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51,表 一个假想厂商每月的短期成本,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