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精品)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67950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精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苏教版)第一部分(26分)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jian)赏愉 (yue)一丝不 (gou)实事求 (shi)2.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炯然相异。 们产生一种错觉,蔚蓝的天空倒印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倾的湖面了。错别字改 正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须晴日, , 。(毛泽东沁园春)诗家清景在新春, 。(杨巨源城东早春)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梦回吹角连营。(

2、辛弃疾破阵子)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 )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孟子)4. 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3分)答 5. 下面是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请你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3、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一下,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思考这些问题后完成下面的填空。(5分)(1) 从表一可以看出, (2) 从表二可以看出, (3) 表一和表二比较, 第二部分(44分)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4、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 和 7.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A

5、.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

6、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地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

7、眼泪又来了。11.想像一下,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一细节?(3分)12.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请以“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一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2分)对鲁迅的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读了:“雪四人谈”这一组文章后,你对雪可能会有新的见解。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15题。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

8、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仿佛看见冬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着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撇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提的雨,是雨的精魂。13.王蒙认为“读雪需要联想”。读了第一段之后,你对鲁迅笔下“江南的雪”产生

9、了什么联想?请用几句话加以描述。(2分)14.灵魂的柔软和坚硬的作者黄蓓佳从雪中读出了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你从上面的文字中读出了这种感受吗?请作简要阐述。(2分)15.的独特之处的作者李允经认为,雪一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并在这种对比描写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请以上面的文字为例谈谈你的看法。(2分)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6-18题。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雪球地球”曾出现过。当时,整个地球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近美国科学家提出,23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罪魁祸首。科学家推测,在23亿年前,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

10、菌突然变异出分解水及释放氧气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使当时大气中丰富的温室气体甲烷很不稳定。在至少10万年的时间内,温室效应被破坏,地球没有了甲烷,温度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地球变得十分寒冷,赤道海洋被大约1.6千米厚的冰层覆盖,大量生物死亡,只有转入地下或在温泉中的生物才得以生存下来。研究小组还证明,在变成“雪球地球”后大约几千万年里,温室效应再次发生,地球温度又逐渐升高,冰层融化,生命重返地球。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认为,如果目前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地球有可能再次成为“雪球”,地球上的生物将再次面临被毁灭的危险。16.“雪球地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什么现象?(2分)A.冰层覆盖赤道海洋B.大量的

11、生物死亡C.地球环境继续恶化D.全球结冰的状态 答 17. 科学家推测,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A. 温度逐渐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在漫长的时间内,地球变得十公寒冷B. 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使地球上的水和氧气极不稳定C. 蓝菌或蓝绿藻释放出的氧气使甲烷由不稳定到消失,温室效应遭到破坏。D. 地球上连赤道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层,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无法发挥作用。18.文中画线的句子语言表达十分准确,请举例加以说明。(2分)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秋山红叶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

12、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儿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 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

13、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以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徽,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