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精品)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67855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期末试题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4分)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xun( )耀,也不是为了献mi( ),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格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yn ( )藏着温柔的谦xn( ),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2、根据下面语境,把备选词语填入相应的横线处(3分)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国内_、两岸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和谐 和平 和解)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2、用有限的时间,干出无限的事业,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珍爱生命的人永远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面对。被称为“美国张海迪”的残疾女作家金史密斯凯文虽然双目失明,但无时无刻都在用自己灼灼燃烧的生命之火温暖他人。这样的生命是多么生动完美啊!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4、根据提示默写 (共4题,任选3题作答) (6分)(1) , ,古道西风瘦马。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该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相似, (3)西江月中,作者用嗅觉、听觉捕捉景物特征,写出了丰收景象的句子是_,_ 。 (4)四季皆可入诗:“ , 。”悄然带来了春的气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尽情展现了夏的风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形容描绘了秋的浩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巧妙渲染了冬的奇美。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2分)材料一:据川东周末报道:一位八旬的老人被子女遗弃在广安一卫生院,无人照料。其实老人有四位子女。卫生院也曾多次联系老人子女,希望他们承担起照料老人的义务,但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老人。”材料二:据报载,一位学生在班上乐于助人,积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不料却招来一些同学“出风头”的讥讽,让其很受伤。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学生,

4、面对上面材料中老人的子女和材料中的那位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任选其一,在下面写出你要说的话。(注意说话对象,语言得体,易于对方接受)(2分)A、面对遗弃父亲的子女,你会对他们说:“_ _” B、面对被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_ _” 6、你一定读过不少名著吧。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时,可以运用“颁奖词”的形式汇报阅读名著的成果。请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完成该题。(5分)如:人物 孙悟空 出处 西游记 作者 吴承恩 颁奖词:你桀骜不驯、敢做敢为,是西天取经路上的第一功臣;你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风趣,深受人们喜爱。选择人物: 出处 作者 颁奖词: 7、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4

5、分)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32分)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8-17题。(一)豆芽菜(17分)学校门口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亮亮的,岸边的青石板光溜溜的。每天清晨,沿岸坐着一排排晨读的学生,朝阳照着他们在水中的影子,温暖着那琅琅的读书声;傍晚

6、,孩子们在溪边散步、漫谈,谈过去、现在和将来,谈这大山以外的世界。他们踩着那清澈的溪水走进了暮色,走进了属于他们的遥想。在我们这游乐条件极差的山乡中学,有这样一条小溪,实在是孩子们的幸福!难怪每届学生写这条小溪的作文都会产生一大批佳作,也难怪有一个学习极差的学生,他的家长要他辍学,他硬是哭闹着来上学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舍不得这条小溪。”更有趣的是每年春天,沙滩上到处埋着豆子,这里一窝儿,那里一窝儿,顺着河岸足足有半里路,那是孩子们生的豆芽菜。春天,青黄不接,正是“菜荒”,山里的中学生全是寄读,带啥吃啥,他们便在这沙滩上生产度荒的蔬菜。这实在是个好法子,不几天,沙滩上便到处冒出白胖白胖

7、的嫩嫩的豆芽菜,一丛一丛的。散步虽不方便,但使你感觉到一种生气,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你心中仿佛也在萌生起一片生机这个时节,怕的是下雨。溪水涨起来是极快的,大雨一来,不消半个时辰,清澈、温柔的小溪便会变得 ,会把沙滩上正在生长的豆芽菜冲走。倘是碰上这种时候,孩子们就要咽几天没有菜的饭了。这天上午,学校组织年级语文测验,我在自己班上监考。考试刚开始不久,一股股凉风便从窗子灌进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窗外,雨哗哗;屋内,笔沙沙。溪水变浑了,涨高了,再有一会儿,就要冲走那些豆芽菜了。冲走了豆芽菜,孩子们就又要过苦日子了。虽然他们默默地咽着无菜的饭,仍然会刻苦地读书,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是一些应该得到幸

8、福的孩子。这时,却没有一个孩子请假,甚至没有一个孩子抬头看我“同学们,快去把豆芽菜拔回来。”我终于这样决定,我来不及请示学校。孩子们去了,抢回了那些豆芽菜,顶多用了十分钟,可奇怪的是大多数同学最后三大题都没做。是时间不够吗?不是!我找来班长询问原因,我说:“只有我们班去抢了豆芽菜,怕别的班同学说你放我们出去了,互相商量做了弊,考好了反会给你添麻烦,所以好些同学故意没做完。”“你们商量过吗?”“没商量。”班长是个老实的孩子,他是不会说谎的。这次测验由于我们班上的“特殊”情况学校决定重考。当我在班上宣布这个消息时,几个女孩哭了。我或许是个失职的监考教师,重考时学校没再派我监考。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我的

9、意料,我们这个过去的中游班居然得了全年级第一,几个很少及格过的学生都及格了。领导要我介绍抓质量的经验。我怎么说呢?说实在的,我只是在下大雨时让孩子们去抢回了他们的豆芽菜。他们说要为我争气,语文要好好学。这是学习委员告诉我的,这也是经验吗?小溪边又有一些豆芽菜生出来了,白胖白胖的,嫩生生的(作者:温新阶 选自中学生阅读)8、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说说“有这样一条小溪,实在是孩子们的幸福”的原因?(3分)9、在第五段横线上填入两个恰当的词。(2分)10、第四段第一句描写豆芽的 ,是实写;第二句表现看到豆芽菜的 ,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11、第七段“窗外雨哗哗,屋内笔沙沙”表现了同学们的什么

10、精神?下面哪个自然段与它相照应?(3分)1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二)、学会谅解(共15分)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

11、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

12、、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

13、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13、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14、文章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5分)15、文章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16、如果将第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17、仿照文章第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三、古诗文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