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鄂教版九年级上)(精品)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66712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五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鄂教版九年级上)(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第五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鄂教版九年级上)(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第五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鄂教版九年级上)(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五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鄂教版九年级上)(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五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鄂教版九年级上)(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全卷共三大题,满分150分,90分钟完卷)一、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45分)(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5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4分)“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一本好书,可以滋润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心旷神怡;即使是一则短小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wng时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亲爱的朋友,莫观望,莫等待,赶快振翅高飞,飞向书籍的太空去尽情o游吧!心旷神怡 豁然开朗 迷wng o游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阒静陷井中流柢柱花团锦簇 B、诠释修缮言中肯綮家境富赡C、迤逦磨厉管窥蠡测无耻澜言 D、山岚骄正咬文

2、嚼字宁缺勿烂3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4分)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C.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我国正考虑在最近的20至30年内建造5条跨海隧道。 B、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收获。 C、在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D、连战、宋楚瑜

3、对大陆的访问,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5按要求填空。(4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请列举小说里的两个主要故事: _ 、 _ (每个不超过5个字)6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它与前两句话组成排比句。(4分)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 。7综合性学习试题。(11分)(1)某校学生会打算举办“爱我中华读书周”活动。请你为此项活动拟写两句大致相对的主题标语,要求紧扣主题,简练上口。(3分)主题语:,。(2)针对此项活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不少于三条,要求

4、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与针对性)(3分)_。_。_。(3)针对此项活动,假如你是学生会主席,要在读书动员会上讲几句,请你设计一个开场白。(5分)(二)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9,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0我国有很多传统佳节,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作诗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节日情感”。请你写出两句与“节日”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两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词) , 。 , 。11根据语境填出恰当的诗文名句。每次读杜甫江村诗,读到“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眼前便浮现出杜甫一

5、家平静怡然的生活景象,哪还有“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的苦恼呢?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如同桃花源那样,游目骋怀,但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心也就满注阳光了。二、阅读(55分)(一)孩子施舍的天堂(22分) 张丽钧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谁,找,你!”那位妈妈

6、看了一眼旁边的广告牌,没有理会。那个孩子又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一个小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气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应该穿上棉衣。”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

7、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日后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

8、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12根据全文内容,为本文重新拟个能揭示主题的标题。(答案不超过6个字)(4分)13根据文章主题,说出文中画线句“我”“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的具体含义。(4分)14“我”认为文中那位母亲的做法大可不必,你同意“我”的观点吗?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来表明你的态度。(4分)(1)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对母亲说?(2)如果你是那位母亲,你会怎样做?15联系文中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的话,请针对现实生活中“孩子想长大,大人想年轻”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5分)16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应怎样正确对待童真童趣。(5分)(直接种葡萄核是长不出葡萄的。

9、)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将吃下的葡萄核埋在花盒里,想种出葡萄来。几天后,女孩的花盒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实际上葡萄是女孩的父亲瞒着女儿插下去的。(选自刘柳的萌芽,有改动)(二)阅读歌剧白毛女选段(有删节),完成1724题(33分)第一幕(1935年冬。河北省某县杨格村,村前平原,村后大山。)第一场(除夕,天降大雪。佃户杨白劳之女喜儿手拿玉茭面在风雪中上。)喜:(唱)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推门进屋)(屋中简陋,内有一灶,旁有灶神,柴火及盆罐散放在角落里,锅台上放一油灯。)喜:

10、 啊,今儿年三十啦,家家都蒸黄米糕,包饺子,烧香,贴门神过年啦。爹出门七八天啦,还没回来,家里过年的东西什么也没有。(稍停)家里就是我爹跟我两个啦。三岁上就死了娘,爹种了财主黄世仁家六亩地:爹种地,我跟后,风里来,雨里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一到快过年的时候,爹就出去躲账了。今儿年三十晚上,天这么黑了,爹怎么还不回来?(焦虑地)唔,刚才我到大婶家去,她给我一些玉茭子面,我再掺上些豆渣,捏上几个窝窝,等爹回来好吃。(舀水,和面,做窝窝)(屋外风把门吹开,喜儿跑去看,无人。)啊,是风把门吹开了。(唱)风卷雪花在门外,风打着门来门自开,我盼爹爹快回家,一脚踏进门里来,一脚踏进门里来。(白)爹出去的时候是

11、挑着豆腐担子出去的,要是卖了豆腐,称回二斤面来,那还能吃上一顿饺子哪。(唱)我盼爹爹心中急等爹回来心欢喜,爹爹带回白面来,欢欢喜喜过个年,欢欢喜喜过个年!(继续做窝窝)(王大婶子上。)婶 今儿大春从集上称回二斤面来。我去看看他杨大伯回来了没有,要是回来了,喊他们爷儿俩过来包饺子。(到杨白劳门口一看)啊,准是他杨大伯回来了,看那门神都贴上啦!(打门)喜儿,开门!喜 谁啊?婶 你大婶子嘛!(喜儿开门,大婶进门。)喜 大婶子,你看我爹回来啦。婶 他大伯,你多会回来的?杨 才回来一袋烟的工夫。喜 大婶,我爹称回二斤面来,我才说喊你过来包饺子,你可就先来了,你看,你看!婶 好孩子。你大春哥也称回二斤面,

12、二升米还换了一斤肉,我是喊你爷儿俩过去包饺子的。喜 就在这儿包吧!婶 还是过去包吧!喜 就在这儿包嘛,大婶子。杨 咳,就在这儿包嘛。婶 看你们爷儿俩!还能让到外人去吗?(转身悄声对杨)他大伯,过了这个年,喜儿和大春都大了一岁了,还我等着你的信儿呢!杨(怕喜儿听见,又要让喜儿听见)她大婶,你先不要着急,只要等上个好年月,咱就准给孩子们办,咳喜(故作不知,打断话头)大婶过来和面嘛!杨 唔,唔,快和面去吧,快和面去吧!婶(笑)哈哈哈(去和面)17在上面选段里,括号内的文字称为_,它的作用是_。(4分)18“除夕,天降大雪”,这句环境描写在剧中的作用是_。(4分)19在寒碜贫穷的喜儿家,灶旁贴有门神,你怎样理解杨白劳父女的这一举动?(4分)20、从喜儿的台词中,你获得了关于喜儿的哪些重要信息?。(4分)21在喜儿的唱词里,有两处使用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一处是“_”,反映出喜儿_心理;一处是“_”,反映出喜儿_心理,写出了她_。(5分)22“怕喜儿听见,又要让喜儿听见”这句话反映出了杨白劳的矛盾心理,“怕喜儿听见”,是因为_。“又要让喜儿听见”,是因为_。(4分)23“故作不知,打断话头”这反映喜儿_的心理,刻画了她_的性格。(4分)24“包饺子”这场戏刻画了喜儿_的性格特点。 (4分)三、作文(50分)25藏在心底的 要求:将题目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