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走向小康》教案 教科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6628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走向小康》教案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政治《走向小康》教案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走向小康》教案 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走向小康》教案 教科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走向小康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形成对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2、通过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认识“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小康,形成感性认识,体会人民生活富起来的事实。教学难点:认识我国“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教学方法:关键点拨法教学过程:一、感受小康:1、通过阅读资料我家的“现代化”进程,让学生感受小康。2、用与学生生活非常密切的衣食住行等的变化,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小康生活的到来。3、通过今昔对比,让学生

2、直观感受小康到来的脚步,形成感性认识。二、解读小康:(1)、追本溯源:对“小康”一词的来由的解读,描述小康生活的状态。(2)、现代意义的小康:1、阐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内涵。“是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其内涵更为丰富,更为深化。2、介绍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

3、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关系:我国经济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三大台阶)3、介绍“小康”的标准以及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不同发展时期小康的不同发展阶段。1979年小平同志第一次用“小康”描绘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党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1987年党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1990年小康定义: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000年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2002年十六大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3)温饱型小康:“温饱型”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在次基础上得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提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课后的阅读资料分别解释全面小康的内涵,感受全面小康社会的远景)具体内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个更加)三、课堂小结:通过阅读我家的“现代化”进程与从衣食住行看小康我

5、们感受了小康,提升了对小康的认识。通过解读小康,我们理解了小康的内涵和它的历史演变,知道了小康的标准以及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深刻地认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目标。四、作业布置:(见板书设计)阅读材料(略),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小康水平?2、六个更加是什么?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五:板书设计:第四课:走 向 小 康一、感受小康: 二、解读小康: 三、课堂练习:1、阅读资料; 1、追本溯源; 1、什么是小康水平?2、身边变化; 2、现代意义的小康; 2、六个更加是什么?3、今昔对比; 3、“温饱型”小康;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 4、全面的小康; 矛盾是什么?教学反思:要多举事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小康状况。可用图表、数字、图片等;更要突出全面小康,让学生展开想像,设想全面小康社会的状况。感受全面小康社会的远景。达到学生进一步懂得小康的标准以及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深刻地认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目标。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