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63828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201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2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会员独享】.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二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注意:请将本试卷中所有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请将本试卷中所有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卷 阅读题(共68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中国民居文化哲学思考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的展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早就提请人们注意:“从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溯历史,即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

2、的考察。”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人居住在“上栋下宇”般虚实相间的住宅里,犹如置身于阴阳际汇的风水宝地,可以汲取天地之精华,感受四时的节律,“天、地、人”三才互参并融为一体而生生不息。中国古人就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平静地度过了几千年诗意文明的历史。诗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诺,这并非意味着诗意仅仅附加于居住的装

3、饰物和额外品。居住的诗意特性也不是意味着诗意在全部居住中以某种方式和其它方式产生,而是通过诗意的建筑使居住成为居住。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论及中国古代社会文明时说过,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这种连续性文明的产生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能够在连续下来的宇宙的框架中实现,即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养育中国古代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正是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各抱地势,山环水绕、循环往复,从而创作了富于东方色彩的中国

4、传统民居形态。品察中国古代多种民族并存、千姿百态的民居,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境界的文化昭示。这种景况至今依然存留在中华境内的大江南北。中国传统民居在解决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关系问题上一贯遵循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和谐的营造哲理,自始至终显示了难能可贵的生态智慧。尽管这种生态智慧不是以今天所谓的技术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呈现的,而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这种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反倒比技术理性思维更容易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容易体验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看来,人来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并且必须在自然

5、给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生命的深化。故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并且“天地与我齐一,万物与我并生”,从而达到“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的垸地。中国古代的这种生态智慧若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以促进其直觉思维发展为现代的系统思维,可望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生态智慧。 (有删节)1下列对中国传统民居营造理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因陋就简,顺乎天道 B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C以人为本,实用舒适 D因地制宜,看重风水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需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的考察,而

6、非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 B居住的诗意并非是指某个具体的材料或方式,而是立足于居住本源性的承诺。 C中国的传统民居虽然千姿百态,但都体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特征,且该特征传承至今。 D东方的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远超西方的技术理性思维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更容易使人体验到中国民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特点。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民居文化具备诗意特性。 B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甚

7、至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 C中国传统民居显示出的生态智慧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由此可见古人没有理性的思维方式。 D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只有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才能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生态智慧。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

8、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

9、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选自(侯方域马伶传) 注伶,戏剧演员。肆,指戏台。引:发声。刻,刻画,指歌唱。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兴化于东肆 列:安排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 贾:商人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凌:超过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

10、称善也 坐客乃西顾而叹 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华林部和兴化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B因技不如人,马伶在演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竟然不辞而别,去寻找提高演技的途径。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华林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

11、水平不断提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4分)(2)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3分)(3)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4分)(二)古诗鉴赏(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春寒 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青帘”指酒旗。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9.梅尧臣在

12、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定风波) (2)楚天千里清秋, 。 (水龙吟)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5)岩扉松径长寂寥, 。 (夜归鹿门歌)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7)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8)五更鼓角声悲壮, 。 (阁夜)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无畏的腿长途汽车

13、在经过道口时遇上了歹徒。那个歹徒的脾气很怪,他抢了十几个包后并不离去,而是狂傲地冲乘客们说:“你们都是一群胆小鬼!”被抢的乘客惭愧地低下头。事实上,当他们看到歹徒满脸横肉、眼露凶光时,他们都怯懦了,有人甚至主动把包送了上去。歹徒晃晃雪亮的匕首,冲乘客们喊:“都下车!下去!”乘客们一个一个往车下走,最后,连司机也被赶了下去。歹徒站在大家面前,不住地吼着:“真是胆小鬼,一群胆小鬼!都给我蹲下!” 乘客们开始一个一个地往下蹲。歹徒目光一转,发现一个人一直笔直地站着。那是个身形瘦小的中年男人。歹徒奔到他面前,吼道:“蹲下!”那人嘴角一撇,一副不屑与歹徒说话的样子。“气死我了!”歹徒将匕首在那人眼前划了

14、几下,而那人连眼皮都没眨。歹徒挥着钵大的拳头,朝那人头顶砸去。但是,那人神色如常。拳头悬在了半空。歹徒说:“你装什么装?你是不是知道斗不过我,索性不和我斗?”教学资那人淡淡一笑,说:“你真以为我没有胆量吗?”口气中充满了嘲弄。歹徒暴跳如雷,脸上青筋突突直蹦,吼道:“我身材比你魁梧,我不会和你比摔跤的。你说,你有什么可比的方式?只要你能证明比我有胆量,我不但饶了你,还丢下这些皮包,从此再不抢劫!”歹徒的声音像打雷一样,轰轰直响。这时,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那人目光一亮,突然跨上几步,把一条左腿横在轨道上,朝歹徒说:“来吧,和我一样做。”列车轰鸣着逐渐逼近,歹徒脸色苍白,瞳孔张大,缩小,张大,又缩小。终于,脑袋垂了下来。他以前自以为胆量过人,甚至多次在光天化日下作案,原来遇到的都是一些懦弱者,现在他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他胆量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