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1.3 重要的碱第三课时教案 华师大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60423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 1.3 重要的碱第三课时教案 华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1.3 重要的碱第三课时教案 华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 1.3 重要的碱第三课时教案 华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 1.3 重要的碱第三课时教案 华师大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要的碱(第三课时)碱是初中科学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了解碱的用途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一、 学情分析碱在工业和农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学生尽管有点了解或听说但并不知道原理,从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学生对生活中碱的作用有了很大的好奇性,在这样背景下,学生对学习本节内容将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引导、启发,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两种碱的共性与个性,并通过性质来得出碱的用途。了解性质决定用途的科学方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习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 情

2、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和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三、 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在前一天让学生回去收集碱的用途的资料,准备第二天在班级交流。(二)、引入新课:出示一块满是油脂的瓷砖,你们能用那些方法把它清理干净?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方法给予肯定与鼓励。老师:今天我也带了一种能去除油脂的物质,你们肯定猜不出它是什么物质?出示碱面(叫小苏打)学生有点好奇。实验:把碱面倒一部分在海绵上,在瓷砖上擦洗,一会儿瓷砖变干净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激励同学通过观察现象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猜测、思考、讨

3、论。老师听取学生意见后进行小结:实际上小苏打在水中呈碱性,能与油脂反应从而除去了油脂。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碱在生活中具有那些重要的作用。 板书:碱的用途(三)新课教学出示书本P18阅读材料,请同学看后谈谈感受。学生进行讨论,谈感受,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科学家的发明是建立在对事情仔细观察,并通过不断思考与钻研成功的。 教师设问:为什么氢氧化钠能制肥皂而硫酸不能呢?(激励同学产生思维碰撞,引出用途由性质决定)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出:用途由性质决定。 为了能更好了解碱的用途我们再来回顾碱的性质。由学生回答碱的性质同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1、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

4、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提出问题:你能根据碱的性质联系生活说说碱有那些用途吗?(先让学生根据性质来猜测碱可能有那些用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创意给予鼓励。 (看时机成熟让学生拿出自己查得的资料,来看看碱到底有那些用途与自己的猜测有那些相似,还有那些没想到的)让学生出示查得的碱的用途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碱的用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老师把碱的用途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再小组讨论,这些碱的用途又由碱的什么性质来决定的。(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清楚是怎样来利用碱的性质)(这次讨

5、论让学生根据用途去对应性质,加深学生对碱性质的了解)由于学生所学的知识的局限,学生对某些碱的用途不了解,教师必须加以补充。本环节结束后,教师又提出:能否根据碱的性质再来具体设计碱还能在生活或科技上那些用途。(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查的资料,来进一步设计碱的用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老师引导:由这些用途发现碱的用途并不是都一样,比如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有不同用途,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这两种碱的性质并不相同。老师归纳:尽管碱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但不同的碱还拥有自己不同的性质,这就是碱的个性。 出示书本P17图片说出化学原理,同时写出化学方程式。(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习知识是为了服务于社会,

6、所以学习了碱的用途后,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所以我出示了以下几个材料题:材料一:一工厂排出的废气主要成分是SO2,造成大气污染,不符合环境排放标准,同学能帮助它使排放的气体符合排放标准吗?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材料二:氢氧化钠易潮解,利用这个性质我们有什么用途?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讲好后再趁机出示一道题:有一氢气中混有水蒸汽,要得到纯净的氢气,该如何处理?再进一步提问,假如混有二氧化碳又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调动学生的兴趣。材料三:波尔多液形成原理(内容见拓展资料)。书写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人们逐步认识酸与碱请同学思考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请同学补充。老师在学生回答上补充在科学家探索酸、碱认识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酸、碱的认识是否科学、合理,必须经过科学家不断的探索,才能更接近实际情况,这一探索过程仍在继续。(四)、实验探索:活动制作叶脉书签:(五)、课堂小结-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