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60093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1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难点突破】高考试卷上已经出现的名句,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引譬取喻,意蕴丰赡。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这类“名句”具有明晰的象征意义。刘禹锡的诗句揭示了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李商隐笔下的“春蚕”“蜡炬”是对默默奉献的人们的写真。韩愈的诗句点明了历史潮流的不可阻遏。杜甫的诗句将抽象的听觉形象化。这类“名句”意象丰赡,境界开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受到命题者青睐

2、。 2饱含哲理,发人深省。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马总意林)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这类“名句”写的是寻常事物,作者平中见奇,推出新意,以清新质朴的语言,言常人意中所有笔下所无,提示真理,给人启迪。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以之勖勉他人鉴戒自身,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益”,亦为命题者看重。 3言辞警策,辉映千秋。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寄意寒星荃小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脊梁

3、式的人物,彪炳史册,垂范后人,他们表达自己理想信念情操气节的警句,也随着其事迹众口相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人们在钦佩其业绩之同时,也就很自然地记住了其人之“名句”。 4绘景融情,体物入微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描绘风花雪月,歌咏湖海山川,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这类“名句”融情于景,情景相生,触发读者思绪,引起读者共鸣,颇具艺术魅力,深受人们钟爱,也很容易为命题者注目。【难点探究】择取“名句”的几个方面

4、:1首选目标: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近体诗中的“名句”。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诗词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两个高峰。诸子散文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历代仁人志士立德修身,匡世济民,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时至今日,仍为读者广泛喜爱。唐宋诗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近体诗中的“绝句”,以方寸之地抒写万物,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命题者不可能不去扫视这两个时代两种体裁中的“名句”。2重点内容:提高思想素质,增进认识能力方面的“名句”。读书一为明理,一为识事,在这方面,古人留下了许多箴言。这与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一致的。提高人的素质,增进认识水准,是“名句”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3主要途径:由名人向名句“辐射”,由课内

5、向课外扩散。“名句”之“名”应当说与“名人效应”密不可分。纵观37条“名句”的作者,没有学生不熟悉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注出处为马总意林。其实,此句系马总据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改)。因此,不妨以学生熟悉的名人为中心,向“名句”辐射。以屈原为例,“屈平词赋悬日月”,但符合上文界定的条件、应为中学生识记的“名句”似乎并不多。“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离骚)。笔者认为,结合屈原生平,介绍上列课外“名句”,一般地说,检测非教材中的屈原“名句”,不会超出这一范围。4基本材料:中学语文教科书

6、中的“名句”。试卷中的“名句”,突破了背诵课文(或段落)的限制,突破了“基本篇目”的限制,突破了课文文句的限制。举凡知识短文、注释练习中的“名句”,没有轻重之分,都在熟记之列。其命题规律如下: (一)所谓“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在中国历来被公认为一流作家一流作品中的名句名言,特别是仍流传于当今各种文学出版物和人们口头的那些名句名言。这些名句名言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古诗歌名言警句、古文名言警句、现(当)代名言警句。 (二)从以往高考试题看,这个考点一般采用填空默写的题型,或给出上句,要考生填下句,或给出下句,要考生填出上句。并且列出多个考题,让考生选填其中的几句。这样做降低了考题的难度,尽量避免

7、偶然因素。 (三)从以往考生答题的情况看,因不会背诵而失分的情况并不严重,明明会背却因写错而失分的情况较为多见。 “默写名句”,考试大纲对此类题亦做了改动:“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今后几年中此类题将会成为一较为稳定的考点 1考查类别不再拘泥于名言警句的识记默写,还涉及名篇及其段落的识记默写。 2题型样式由单一的填空向理解、分析、鉴赏的方向发展。当然,这类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来自初高中学过的课本。 2取材范围将稳中有变,紧扣时代脉搏。 (1)取材对象会以“考生学过或非常熟悉的”句篇作为设题取材对象 (2)取材内容强调暗合时代思想潮流,舍去不合时代旋律的名句名篇。 (3)取材时代主要集中于先秦诸子散文

8、和唐宋近体诗与词。 (4)分值基本稳定(4分),但随着题型的调整将会有所增加。【错误解答】 (1)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尊酒家贫只旧醅。隔篱呼取尽余杯。(2)何时复西归?老大头伤悲。【错解分析】 加点字要么写不出,要么写错。原因是对于诗歌中的重点字没留意,根本原因是记忆不牢固,准确性不高。【正确解答】 (1)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是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樽酒家贫只旧醅。隔篱呼取尽余杯。 (2)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

9、羊宰牛且为乐, 。(李白将进酒)(2)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海内存知己, 。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 ,教然后知困。(札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错误解答】 (1)学然后而知不足(多了一个“而”字),明月何时照我回。(将“还”误作“回”)【错解分析】 记得不准确,字音相近易混,字数不准确。主要原因上平时读书不求甚解。【正确解答】 (1)学然后知不足(

10、2)明月何时照我还(3)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特别提醒 1默写题一般设置的难度不大,基本上是常见常用的,所以不必去记那些偏、怪、冷的句子。名句名篇句段的默写,重在”名”字。 2经常考查的内容: (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 (3)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 (4)其他反映科学技术、和平、以德治国等方面的名句 (3)诵读记忆法。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旬或句子中的关键字,做到眼到口到手到,从而加深印象。 (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

11、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易错点2 将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考查。1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送我至剡溪”;王维 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特别提醒1将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识记放到一起考,应注意这几点:一是出处。这主要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出自哪篇文章中,题目是什么,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谁,风格流派是什么等。二是内容。主要是对名句准确记忆:的考查。内容应该力求准确,不仅要记得住上下相对的对偶联句,还要记得跨度较大的地方所用的过渡句。 2结合作者习惯运用的风

12、格、特色、表达手法等特点来加强记忆的准确性。 3要能够背出课本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同时也要留意课外的,考试题中往往也涉及到课外的,所以不能仅局限于课本。 4准确识记字形是关键。有的同学虽然能够写出对句,但就是因为某个字写不出或写不对,就前功尽弃,因为名句默写的不成文规定是错一字该句就不能得分。【变式探究】1 在下列横线处填空、默写。(1)屈原是我国 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用楚辞形式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 ,哀民生之多艰”便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2)韩愈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 , ”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进学解中有这样脍炙 人口的

13、句子:“ ,行成于思毁于随。”(3)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与 、 和 并称“元剧四大家”。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的著名悲剧,唱词“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道出了窦娥对封建社会的质问和反抗答案:(1)积极浪漫主义(或“浪漫主义”)长太息以掩涕兮(2)古文运动 业精于勤荒于嬉(3)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2 古人作诗常“化用”前人成句。请把下列涛句所化用的前人成句默写出来。旧时王谢,堂前又燕过谁家?前人成句 。玉盘大小乱珠进。酒上汝面,花艳眉相并。前人成句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前人成句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哪里人家有。”前人成句 。【2013高考突破】 1 在下列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 奴七百余里; , 。孔雀东南飞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凭中国弹箜篌。 ,芙蓉泣露香兰笑。姜夔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