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卢沟桥事件纪念党政PPT模版

上传人:20****y 文档编号:136658871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0.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卢沟桥事件纪念党政PPT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卢沟桥事件纪念党政PPT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卢沟桥事件纪念党政PPT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卢沟桥事件纪念党政PPT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卢沟桥事件纪念党政PPT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卢沟桥事件纪念党政PPT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卢沟桥事件纪念党政PPT模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七,七,变,目,录,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卢沟桥事变过程,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缅怀卢沟桥抗日英雄,敲响警钟、勿忘国耻,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PART 01,“到1936年初,日本陆军常备兵力从1930年初的25万人增至40万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69页),材料一,据1936年9月22日申报讯:华北日驻军总数已达1.4万人以上。,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材料二,“(1936年)本年6月至7月上旬,步兵学校教官千田上校为普及新步兵操典草案,曾在卢沟桥城北面实施演习。北平及丰台部队的干部多数参加。”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

2、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144页。】,日本大肆扩军备战、意图扩大对外侵略,“(1936年)7月下旬,日本驻屯军步兵旅第1团第3营强行进驻丰台。9月中旬,再次挑起两军枪击事件,逼迫宋哲元从丰台撤出中国驻军。”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3年版),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材料一,材料二,(卢沟桥事件)“有关出兵、作战的事宜,无一不是依照圣命(天皇的命令)进行的。”【(日)祢津正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中译本,1988版,第129130页。】,“1937年7月7日19时30分,驻丰台日军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大瓦窑

3、之间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深夜零时许,诡称日军在卢沟桥演习时失落士兵一名,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7月8日晨5时,日军对中国守军发起攻击。”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3年版),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日军强占丰台、威胁卢沟桥,材料一,材料二,日军蓄意挑起了“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日本蓄意发动“七七事变”的罪证,卢沟桥事变过程,PART 02,战争发起者,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香

4、月清司中将(接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陆军大臣,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大将 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中将,1936年4月,日本驻华北的中国驻屯军由1771人增至5774人,分驻北平、天津、秦皇岛、山海关等要地;关东军向察哈尔多伦(今属内蒙古)、热河围场等地屯兵至5000余人,整编伪蒙军达4万余人,驻扎在张家口以北地区;扩编盘踞在冀东的伪保安队约1.7万余人,已经形成了从东西北三面对北平的威胁。,从1937年5月起,日军频繁在宛平城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5、,卢沟桥事变过程,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1937年7月7日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 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 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

6、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1937年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

7、指挥下奋起抗战。,卢沟桥事变过程,7月15日17日,日本参谋本部相继制定了对华作战要领和在华北用兵时对华战争指导要领,准备在两个月内“讨伐”中国第29 军,预定在三四个月内消灭中国中央政权,从而表明了日本政府不断扩大侵华战争规模,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决心。,7月27日,日本参谋本部下令向中国第29 军发动攻击,并下令在国内进行第二次战争动员,增调第3、6、10、11师团等部共20余万人派往中国华北。,7月28日,宋哲元在平津危在旦夕之下,才拒绝日方一切无理要求,于当日向全国发出自卫守土通电。为了不使北平古都受到损害,宋哲元、秦德纯、张自忠等商定,决定放弃北平,退守保定。 同日,日军在南宛向中国军

8、队发起总攻,日军第20 师团、驻屯军步兵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火力支援下,从东、南、北三面向南宛发起进攻。由于宋哲元的对日妥协,中国守军被迫应战,在5个多小时的惨烈战斗中,伤亡2000余人,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英勇牺牲。南宛遂陷敌手,次日天津沦陷。,卢沟桥事变过程,“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七七事变的第二

9、天,即7月8日就发表了号召全国奋起抗战的宣言,通电全国:,卢沟桥事变过程,蒋介石又特别提醒宋哲元,在与日方谈判中:“尤须防其奸狡之惯技,务期不丧丝毫主权为原则。”并急电宋哲元:“从速构筑预定之国防工事,星夜赶筑,如限完成为要。”这表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由原来的对日妥协开始向对日抵抗的强硬态度转变,也是他抗战初意的表现。,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对七七事变的态度,坚持外交“谈判”与军事“应战”两手并重的方针。,卢沟桥事变过程,当蒋介石得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随即电示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其主旨是: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实际上是国民

10、党政府的抗战动员令,一扫蒋介石国民党在九一八事变以来对日采取的不抵抗、妥协政策,极大地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9月22日,国民党终于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认为“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卢沟桥事变过程,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PART 03,对日本侵略者,七七事变是一个标志,七七事变的发生表明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对中国而言,七七事变的发生拉开了

11、我国全面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序幕,同时也表明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亚洲战场的开端。,七七事变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于中国而言还是整个世界而言, 都是一个十分鲜明的标志。,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01.全面抗战,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次世界大战的战火,02.生死存亡,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

12、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03.民族意识,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04.抗日救亡,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

13、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团结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缅怀卢沟桥抗日英雄,PART 04,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并提出“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缅怀卢沟桥抗日英

14、雄,“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佟麟阁(第29军副军长),抗战全面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苑抗击日军,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7月31日追赠陆军上将。1979年8月1日追认为革命烈士。,佟麟阁,赵登禹,激战中,佟麟阁腿部负伤,仍坚持作战,壮烈殉国,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英勇牺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第 92 页,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缅怀卢沟桥抗日英雄,吉星文,七七事变打响第一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吉星文提出,卢沟桥坚决不能丢。7月8日晚,吉星

15、文进行了精心安排:一、将日军要进宛平县城搜查的事,交给王冷斋专员应付;二、宛平县城防务由姜团副负责;三、自己带人悄悄出城,直奔三营营长金振中营部,召集连长以上军官商议。他分析形势,鼓舞士气,组织敢死队夺回桥头堡。在他的号召下,官兵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当时报名参加敢死队的有300多人。吉星文亲自挑选出150名精干人员,编成5个组,敢死队每人带步枪1支,手榴弹2枚,大刀一把,准备出击。指挥第29军219团在卢沟桥抗击日军二十余日,从此开始了之后的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1946年改任第77师37旅长。,敲响警钟、勿忘国耻,PART 05,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要铭

16、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敲响警钟、勿忘国耻,习近平说,习近平说,历史不仅关乎过去,更是关乎现在和未来。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战争场面血雨腥风,军民伤亡3500多万,血染的历史教训何其深刻: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自当理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科技/电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