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8551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十六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前预习 无师自通1.给加点字注音。 答案:(1) (2) (3) (4) (5) (6)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赘言 一坐雕像 隐藏起来 新闻媒介B.玉笏 失去双臂 毋用赘言 神秘气氛C.妩媚 天生丽姿 精美绝伦 驰聘沙场D.抑或 觉察不到 自找烦恼 销魂勾魄答案:D解析:A项“坐”应为“座”;B项“用”应为“庸”;C项“聘”应为“骋”。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断臂维纳斯代表了_艺术的最高成就。作者独辟蹊径,两眼凝视着“虚无”,放任想像,挥洒笔墨,准确而酣畅地阐释了维纳斯独具的“_”,给了我们醇浓的艺术享受,他让我们学会

2、了欣赏美和表现美。答案:古希腊雕像 缺憾美4.解释下列词语。(1)攫住(2)丰腴(3)毋庸赘言(4)销魂勾魄(5)精美绝伦答案:(1)抓住。攫,抓。 (2)丰盈或多而好。 (3)无须说不必要的话。 (4)魂魄离开了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5)极其精致美好,独一无二。课堂巩固 一点即通1.对“为了这绝代妩媚,她必须失去双臂”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失去的双臂更笼罩着某种难以捕捉的神秘美的气氛。 B.为了顺利地跨越国界,也为了更好地超越时代。C.因为维纳斯失去了双臂,才奏响了对那双手的姿态进行各种想像的梦幻曲。D.只有失去双臂,维纳斯才具有绝代的美丽。答案:D 解析:D项

3、“失去双臂”与“绝代的美丽”之间,不是必要条件关系,说她绝代妩媚,是因为她给人留下了无限想像空间。2.对作者反对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手臂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失去了双臂精美绝伦,不能推定,复原的双臂却显得拙劣,难以媲美。B.人们对失去了的双臂已有过发自内心的感动,恐怕再也不会被复原的手臂所打动。C.失去了的双臂的艺术效果的高度高,复原的双臂的艺术效果的高度低。D.失去了的双臂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复原的双臂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答案:A解析:A项“不能推定”不对,“复原的双臂却显得拙劣,难比媲美”错误。3.下列句子的正确顺序是_ 我只是想强调胳膊说得更确切些,是手在人的

4、存在中所具备的象征意义。当然,它有着实体与象征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调和,但它是人与世界、他人或者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这里我无意接受雕刻方面的美学理论。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答案:解析: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4.“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句中“据说”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答案:不能去掉。因为有关维纳斯雕像的说法有很多种,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用“据说”一词,留有余地。5.“断臂维纳斯”的“残缺”与“完美”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答案:“断臂维纳斯”因其形体的“残缺”,反而具备了艺术的“完

5、美”,文章中与之对应或关联的词语有:“特殊”与“普遍”、“部分”与“完整”、“具象”与“抽象”、“有”与“无”对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要深入体会。尤其是“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是何等地精美绝伦”一句,深含道家思想,有兴趣的话,可追宗溯源,悟其真义。 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和人生的体验能够验证这种“残缺”与“完美”。人生是残缺的,绝对的完美不存在的。但残缺的人生,呼唤我们去追求,去不断弥补,从而接近完美。因此人类的追求也永无止境。也许,这正是完美的价值所在。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形体的残缺”不等于艺术的残缺,有时恰恰相反,形体的残缺会铸就“艺术的完整”;艺术创

6、作贵在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在艺术创作中舍去一些东西,但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像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这也就是艺术上“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原则。课后检测 触类旁通一、本课阅读(一)阅读第三段,完成12题。1.作者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个美的曲型”,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说的?2.作者变换角度,对失去了的双臂作出了种种评价,这些评价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参考答案:是从各个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和失去双臂产生的艺术魅力两个角度来说的。解析:作者先从各个局部讲起,这些局部,构成了“惊人的调和”,“而且”一词另起一层,说失去的双臂给人带来的神秘,最后两句从反面说加上双臂就使雕像“一览无遗。”2

7、.参考答案:这些评价,阐明了失去了双臂的维纳斯不再是一尊具体的雕像,而是一种艺术的抽象。正因为如此,它才使人产生多种多样的联想和想像,才使人想像它那双玉臂的各种各样的姿态,才使人想起她那可能多种多样的生命之歌。解析:本题需要首先找到有关的评价性语句,然后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整理。(二)阅读第六段,完成34题。3.结合全文看,“假定丧失的不是两条胳膊,而是其他的肉体部分,恐怕也就不会产生我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的魅力了”一句中的“魅力”指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 B.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 C.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D.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

8、的奋然一跃。4.“譬如生命光彩了”一句中,“生命光彩”指的是( )A.维纳斯的雕像具有生命力。B.维纳斯的雕像放射出了永久的艺术光彩。C.维纳斯的雕像复活了维纳斯本人。D.维纳斯有生命力,并放射出光彩。3.答案:B解析:B项“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理解不当,原文是说无手臂的作用。4.答案:B解析:整个语段是从艺术角度说的,A项望文生义。C项无中生有,陈述对象应是“雕像”。D项偷换概念。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瑕之美 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翠,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气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些

9、“缺陷”,而别具魅力。 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颖、活泼的史湘云偏是“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

10、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实三虚”的描写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

11、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是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他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恶的。 或问,难道只有“缺陷”才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完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

12、摸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含局部的“缺陷”,不是有“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谚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现“缺陷”。 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5.第一段借“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用来指代什么?6.在第三段中,作者用“千虑一失”和“惶恐心理”这样的文字,意在说明什么道理?7.全文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示。8.对

13、第五段所强调的意思有下列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A.无“缺陷”的美,难以捉摸到。B.塑造美的形象可以表现局部的“缺陷”。C.“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D.鞭挞身心俱丑的人物,并不是在表现“缺陷” E.塑造美的形象,必须表现局部的“缺陷”。F.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5.参考答案: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解析:请注意“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一句。6.参考答案:描写人物的“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解析:接着下文有“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句。7.参考答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解析:这个中心论点是在首段提出来的,下文就论述了这一点。8.答案:BE 解析:该段的中心句是“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含局部的缺陷”。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