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136655355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有感3篇篇一肖老师的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是我读的第一本作文教学的专著。说来惭愧,虽然教了几年书,但是一直没有认认真真沉下心来研究作文教学。刚带完一轮高三下来,深深感觉作文教学是自己的短板。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总是强调要培养思辨能力。可是我自己都没办法说清楚到底什么是思辨作文,反思以前的教学,真是“欲以己之昏昏,而使人之昭昭”了。阅读这本书,虽然因为自己理解能力不足,有一些读不懂的地方,但是这本书真的解答了我很多疑惑。看得出作者在写作教学上功力深厚。我认为这本书的第一个优点是思辨角度丰富。什么是思辨?肖老师给了我们答案:理性思考辨别能力。在这本书中肖老师不是笼统的阐释思辨的概念

2、,而是非常具体的为读者提供了16个思辨角度。这16个思辨的角度就给学生指引了思考方向,就是为学生提供审题和写作的思路。这本书的16个思辨的角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的基本角度。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想过我们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或者思考某一类问题时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思维。而肖老师把这些角度归纳整理下来,形成了一个思维体系,就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但是我认为这些角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思维角度存在交叉,这是可以斟酌的地方。这本书的第二个优点是可操作性强。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分为“思辨导引”“思辨例析”“思辨揭秘”“思辨例文”“思辨自修”。“思辨

3、导引”是对这一章节内容的概述。“思辨例析”有点类似于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我很喜欢这个部分,作者的举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事例可以直接在课堂上用。比如说对立统一的时候,引用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句子。说主要矛盾的时候,举了管仲鲍叔牙的例子。讲事物的特殊性时,引用了王观的词。本来这些思维方式是比较艰涩的,学文科的学生学习过哲学理解起来还容易一些,理科生读起来恐怕困难更大,但是有了这些丰富生动的例子就更加容易理解。当然这些例子也不都是很恰当的,有的事例不是很符合逻辑,有点像是编造的,应该斟酌。“思辨揭秘”有点像是我们课堂的小结,给学生敲黑板划重点。“思辨例文”“思辨自修”可以说是我的福音。这是

4、很清楚明白的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的思维训练的方法和素材。每一次讲作文最苦恼的不是没有合适的题,而是有了合适的题却没有范文。有时候自己写的下水文还真不如学生的作文。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有两个例题和三篇例文,还有例文的点评。最后还有留了一个“思辨自修”的练习题,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也让人不禁感叹作者在教学中真是非常善于整理和积累。当然我觉得有的例题例文有点陈旧了,有的例文还需要斟酌。这本书从思维训练的高度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想肖老师应该是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才能如此“体察民情”急师生之所急,才能有如此丰富的素材积累。肖老师在他的书中解答了我关于作文教学的很大一部

5、分困惑,但是我在新教材教学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新教材的作文教学任务该如何完成?写散文、写文艺评论、写调查报告、做文献综述等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进行。如果高考不能面面俱到的考察,这些任务会不会流于形式,甚至被人遗忘呢?对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的一些认识孟子在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和辨具有一种不可分离的辩证关系,“慎思”是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谨慎的思考,“明辨”是能够辨别是非真伪,“辨”建立在“思”的基础之上,是在思索基础上而进行的辨别,因而思辨是我们对待世界的一种逻辑化的方式。回到语文教学当中,“思辨”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教学与实践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世界的基

6、础上产生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在作文中准确真实地表达观点,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恰当的论据和合理的逻辑进行论证。因此,思辨性作文是理性的作品,是学生对物质世界与社会生活进行思辨的文章。肖家芸老师在这本书的自序中讲到在大数据时代思辨能力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认为思辨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为人处世的弱项。青少年人生阅历不足,容易凭直觉产生偏激的想法,思考浅尝辄止,在作文时难以入情入理,所以在这方面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一是为获得高考作文优势,“得语文,得人生”,二是获得科学理性精神以成人成才。肖老师这本思辨作文课从十六个角度来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实在是为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源

7、与可操作的方法,编著这样一本书,必定要收集大量的材料,付出很多时间与精力,这是肖家芸老师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个人非常佩服而且感激。肖老师在本书中将思辨类作文分为特殊性思辨、表理性思辨、互利性思辨等16种类型,而在我看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思辨类作文都有着很强的共同性。如主题明确就是思辨作文写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思辨性文章的主旨必须通过周密的论证表达出一个明确的主张或观点,或赞同支持或反对驳斥,这是一种要求明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辞。再如材料的真实与准确,思辨性作文对材料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论证价值,要求真实、确凿、典型、新颖;在形式结构上,思辨性作文的个性特

8、征表现为逻辑性强,组织结构基本上以逻辑推导为线索,说理必须遵循逻辑,材料的组合必须反映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既然思辨性作文具有如此强烈的内在一致性,我们又为什么要把它的类型分得如此细化呢?这是我读这本书读到一半时最大的疑问。当我用一周时间把这本书读完的时,我感到自己仿佛学习了一个思辨性作文系统训练的课程,我开始明白这些角度实际上是给学生预设的,是提供系统性学习的一种必须。学生只有通过对思辨性文章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才能通过经验积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思辨性文章的本质特征,从而提高思辨能力。我认为对思辨类作文十六个学习角度的设立,是本书最大的实用性价值。读这本书的过

9、程当中,我感到自己的思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对书中的部分内容产生怀疑的的时候,需要反复思考,明辨是非。比如,第3页,特殊性思辨作文一章中,第二个一级标题“概念的特殊性思辨”,作者写道:“同一概念在不同语境或是命题中各有自己特殊的内涵”,我阅读过第5页“如果你把人生看成短镜头,那它就是一出悲剧;相反,当你在长镜头里拉远了看,生命就是一出喜剧了”这一“命题解析”,认为作者所谓“同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特殊内涵”就是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我想这两个概念即“词语”和“概念”不能等同,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再如,第28页,互利性思辨作文一章中,“利他才能更好地利己”所用材料我有疑问,上尉扑倒小

10、战士后,发现自己原来所站的位置有两个大坑,但在战场上的众多此类情况中,我们完全能够找到很多“上尉为了救小战士而被弹片击中负伤甚至牺牲”的例子,而且很可能概率更高。此处因这一现象,归纳出“必然”的道理“利他实为利己”,逻辑上是讲不通的,这是在用单一偶然事件来证明必然的道理。又如,第29页,“有利才能更好地互利”材料中,一直在搬家的鸽子身上散发出的“浓烈的怪味”不是“无利”而是“有害”,而且材料中没有交代其他鸽子在搬家,所以我认为这则材料不适于反映“有利才能更好地互利”这一道理,应该是“人不自知”或者“过分关注外界环境,而不从自身找问题”。“材料与观点不匹配”“同一层级分类中有概念交叉”等问题在本

11、书各个章节中时有出现,读这本180页的书还实在花费了一些功夫,但在辨别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也经受了锻炼。这也让我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用这本书有了一些想法。第一,对书中的题目与例文等素材的使用一定要有筛选,使学生初步接触思辨训练时不被这些不当之处所困扰。第二,在学生经受了一段时间思辨训练后,也可以把自己在书中找到的不当之处拿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引领学生发现这些逻辑上的错误,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另外,这次阅读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逻辑学知识与理论上的不足,而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习中,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思辨类文本的阅读与表达”这一部分中,就需要适当教给学生一些逻辑学的

12、理论知识。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增强自身的逻辑学基本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读后感得到肖老师赠书有一段时日了,因为期末工作繁忙,加上一堆家务事,阅读推进得就慢了些。好在小伙伴们互相激励,终于坚持读完,获益良多是套话,但也是实话。敬佩于肖老师花甲之年,退而不休,依然对语文教育倾注如许热情,依然在语文教学上探索前行。一线教学18年,作文教学似乎一直没有思路。总是抱怨教材作文不成体系,总是抱怨语文课时太少,总是在自我安慰大家都是如此,总是在套路化上苦心孤诣做教研工作五年时光,总想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研究和突破,于是申请了省级规划课题高中作文分层级序列化教学实践研究,之后还被人教社选中,作为

13、人教社的课题。本以为借着课题研究之机好好梳理一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序列,为此,我购进了大量关于作文教学的著作,搜集了网上很多专业论文,但是因为不在一线任教,各学校的教学情况很难把控,所以尽管课题最后顺利结题了,但私以为这课题是“蒙混过关”的,因为我只在分层级方面做了重点研究,在序列化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只是在结题论文上做了点儿“投机”的设计而已。所以到现在,统编本新教材已经开始在我们辽宁试用,在作文教学上我依然处于迷茫状态。因为新教材的作文序列依然是不清晰的,而且还不独立。当然,这是教材编者读写结合理念的体现,我无意诟病新教材,但是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有序列化的训练;而肖家

14、芸老师的这本肖家芸的思辨作文课就是一本序列化的训练学生思辩性思维的作文教学指导用书。我曾经看过一本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位美国教授朱迪斯博斯所著的一部畅销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教科书。看完这本书,我就在思考,如何将批判性思维引进高中作文教学之中,毕竟在美国,这是作为一本大学教材出现的,而且是一门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的教材。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批判性思维、思辨性思维,但是很多训练都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将批判性思维、思辨性思维引进作文训练体系,肖老师也算走在了前列。这本著作,以16种思维辨析法为线,串起了几百个典型案例,近五十篇“思辨例文”点评,近五十个“思辨自修”题目,从

15、不同角度,提供可资借鉴的仿写模式和审题训练。所以,从教师层面讲,我认为这就是一本序列化的训练学生思辩性思维的作文教学指导用书。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边读边批注边思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总是抱怨学生思维混乱,下笔空洞。一方面固然是学生阅读面狭窄、缺乏积淀所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否还在于,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有序的训练,没有给学生提供思维路径,学生很多时候真个是“有力无处使”。而肖老师的这本书,就是要教给老师们如何有序地进行作文教学指导,如何在具体写作指导中给学生引路。16章,每章都分为五个板块“思辨导引”“思辨例析”“思辨揭秘”“思辨例文”“思辨自修”,其中“思辨例析”和“思辨例文”是书中占大篇幅的内容,尤以“思辨例析”更见肖老师功力。在这一部分里,肖老师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真是古今中外、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举以为例,深入浅出地将高深理论讲解得十分透彻,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指导提供了极好的案例支架。“思辨例文”部分精选的习作,绝大多数是学生作品,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直接可用做学生范文。而我向来认为,作文教学的起点就在于仿写,而仿写要做好,首先就是要找好可资仿写的范文。当然,这本著作也不是毫无瑕疵。有些逻辑和表达,个人认为还可以更严谨些。但是,瑕不掩瑜,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完美,一本著作能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迪,我认为就是一本值得你花时间去阅读、去研究的好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