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 4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3084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 4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 4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 4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 4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 4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 4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石榴 4教案 苏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 16.石榴共几课时 2 课 型 阅读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做到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的生长过程。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石榴介绍 夏季,石榴花破蕾怒放。她繁花似火,凝红欲滴,点缀于绿叶丛中,使满树生辉,为庭园增添了热烈欢乐的情趣。 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带。汉代时,张骞出使西域,得到种子并带了回来。从那时起我国开始栽植石榴。石榴的果实非常奇美,在浅黄色隔膜分开的内部,有许多排列整齐、倒卵形的种子。红的如玛瑙,光彩夺目

2、;白的似水晶,莹光透亮;如果取几粒放到口中品尝,则美味多汁,清甜可口。 石榴不仅供观赏和食用,而且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石榴根皮、果实、叶、花都可以入药。 预习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划出文中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约 分钟) 1说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2看实物石榴。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约 分钟) 1根据要求,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笑得咧开了嘴玛瑙般的子儿 酸溜溜甜津津 郁郁葱葱的绿叶火红的石榴花 理解词意 驰名中外玛瑙甜津津 读长句 A熟透了的石榴高

3、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B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3读课文,说说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 4默读课文,思考石榴在春天,夏天,秋天的变化。 春天:抽枝、长叶 夏天:开花 秋天:结果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约 分钟) 1思考:课文哪个词说明枣庄的石榴园在世界上名气很大? 给“驰名中外”找近义词。 (闻名中外、举世闻名、闻名遐迩、远近闻名) 读这些词语 2把自己当成一名枣庄人,用自豪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四、 教学第二小节 1读这两个句子: (1)春天到了,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春天到了,石榴

4、树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体会“抽”的妙用。 2说说在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的样子。(很美,美在哪里?数量多) (1)颜色:火红 (2)形状:像小喇叭比喻手法 (3)花势:旺盛 联系上下文,找写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的词。(热闹) 3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约 分钟) 1认读生字。 2交流识记办法。 3描红、临写。 (板块一) 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2山东枣庄人最喜欢吃的水果是石榴。(提示看实物石榴)瞧,多可爱的石榴呀!今天,老师就要带小朋友们学习第十六课石榴。 3“榴”本来念第二声,比如有一种水果叫榴莲;在“石榴”这个词中,“榴

5、”念轻声。 (板块二)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字音 (2)解词 (3)长句子 3分小节读课文,说说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 4再次默读课文,思考石榴在春天,夏天,秋天分别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石榴的生长顺序。 (板块三)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枣庄的石榴园名气真大呀!课文哪个词说明枣庄的石榴园在世界上名气很大? “驰名中外”能不能换个词说说? 这么多的词语都是“驰名中外”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家乡的石榴园这么有名,作者一定会觉得非常(自豪、骄傲)。现在,请你把自己当成一名枣庄人,用自豪的语气读一

6、读这句话。 (板块四) 四、 教学第二小节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石榴树也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这里有一个动词:抽。比较这两个句子: (1)春天到了,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春天到了,石榴树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你觉得哪一个好?为什么? 2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自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是什么样子的? 除了这一小节的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热闹)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经常联系上下文。 3指导朗读。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 (板块五) 五、学习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甚”

7、、“讯”。 2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作 业 设 计 完成习字册 完成补充习题第1、2题。 完成一课一练第1、2、3题。 完成一课一练小书架。 教学内容 16.石榴 共几课时 2 课 型 阅读 第几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石榴,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仿写第四自然段。 (二)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学写。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拟人、比喻) 教学资源

8、 史思明还写过一首石榴:三月四月红花里,五月六月瓶子里;作刀割破黄衣皮,六七千个赤男女。 预习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熟。 2.圈画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准备质疑。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约 分钟) 1.学生读课题 石榴 2.认读词语: 驰名中外郁郁葱葱 咧开了嘴 玛瑙般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酸溜溜甜津津 读出感情来。 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二、精读课文。(约 分钟) (一) 教学第三自然段 1.理解“热闹”的意思。 比较句子: (1)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2)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 知道描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怎样

9、判断石榴成熟了。 A.颜色 学生读相应句子。 B.果皮裂开 读句子体会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石榴的可爱。) 找出文中另外的拟人句,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加上动作读,男女生分组读。 学生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教学第四自然段 看图片,学生回答:()的石榴子 读描写石榴的句子。 (学生尝尝石榴,说说石榴的滋味) 读写味道的句子。 引读读第四自然段 三、小练笔(约 分钟) 拿出带来的桔子,看一看,尝一尝, 照着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写。 学生写作,交流。 (板块一)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考考大家。 评价

10、:读得很正确,谁能读出感情来呢? 谁能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呢? (板块二) 二、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一) 教学第三自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按时间、季节的顺序写了石榴的叶、花、果。夏天过去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热闹”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怎样理解。 1.课件出示教学:“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能说成“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们可以根据什么判断石榴成熟了呢? A.颜色 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引读:

11、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同时出示图片) (突出:先是、逐渐、最后) 师:这几个词语写出了石榴颜色变化的过程。作者正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B.果皮裂开 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子儿。 这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指导朗读: 你们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怎么样?可爱吗?那就赶紧读一读,读出它的可爱来。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书时,脸上笑眯眯

12、地,看来都很喜欢石榴娃娃,再来读读课文第三段好不好? (二)教学第四自然段 这时,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 (出示图片)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这么美的石榴大家想尝尝吗? 出示: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让我们再来品尝一次石榴吧!(引读读第四自然段: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 (板块三) 三、小练笔 拿出橘子,剥开橘皮,看到了什么?尝尝,味道怎样?让你们照着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会吗? 出示:剥开( ),只见(),取下其中一个橘瓣( ),( )的。顿时感到( )。 作 业 设 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补充习题第3、4题。 完成一课一练第4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5题。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