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304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亳州市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为100分。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班级填写清楚。3.第卷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4.第卷务必写在答题卡的相应部分。第卷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1古代中国的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史载三国时曹操每日带人登观稼台,观看各处的庄稼长势,察看天气,测定晴雨,及时告知田间耕作的百姓。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 A以农立国

2、B抑制商业 C封建迷信 D以民为本2.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搭配准确的是A.商周铁器 B.秦汉青花瓷 C.唐宋青铜器 D.明清棉布3.江宁会馆位于亳州市古泉路中北侧,是南京药材商人为经商方便于清嘉庆12年(1807)在圆觉寺的基础上集资改建而成的,它具有祭祀神灵、交流信息、方便起居和娱乐休闲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会馆是清代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清代工商业会馆具有浓厚的地域观念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 C D4古代中国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

3、策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5清代前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富国强兵 D.保护森林和渔业资源6 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黄金的狂热追逐向海外传播基督教开发土地资源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 B C D7.到18世纪后期,英国已经自称为“日不落帝国”,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在兴起过程中先后打败的殖民竞争对手是 A法国葡萄牙西班

4、牙 B葡萄牙西班牙法国C葡萄牙荷兰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8.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开幕前夕,西班牙邮政部门发行了四枚纪念邮票,画面分别为曾经举办过世界博览会的城市。能够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邮票是A.1970 大阪 B. 1958年 布鲁塞尔 C. 1889年 巴黎 D.1851年 伦敦9.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殖民主义扩张10. “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

5、中的“发明”是指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1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A导致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部分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12.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投资者所占比例(%)官僚、地主30.86一般商人18.52手工作坊主7.41华侨商人7.41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C

6、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13.右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Z处可以用下列哪句诗比喻最为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14.发表于1958年的一幅漫画(右图)中写道“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以下对图片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因二战经济日益凋敝B“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并超越了英国C大跃进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急于求成,要求“赶英超美”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经济陷入“滞胀”15. 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的“特”主要指(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B特

7、殊的地理位置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19.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20.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 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21.2011年3月11日当

8、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的海啸。几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报刊杂志 电影 电视 互联网A. B. C. D.22.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潜伏着巨大社会风险 社会财富的分配比较合理A. B. C. D. 23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9、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新经济”出现A. B. C. D.24.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大幅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25.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不利于“人”的发展和生活水

10、平的提高C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6.前苏联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在谈到苏联改革时说:“谁也没有纲领”。先提的是“加速”,后提的是“改革”,然而改革什么,往哪儿改革,没有人知道。他认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是A 缺乏明确的目标 B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C 任务繁重而艰难 D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第卷2、 非选择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合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年份茶(万磅)丝(包

11、)鸦片战争前年平均500050001841年8019132201845年9919230401863年1186983264材料三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1866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1872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1878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它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这些新变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3)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4分) 32.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

12、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在这些探索中,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失败,我们也得到了启迪与借鉴。(12分)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入住白宫时,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失业的人们四处游荡,在夏日的酷暑里,在苍蝇成群的垃圾堆中寻找食物,他们甚至不放过变质的肉,因为他们可以将“最坏的部分去掉后再食用”,他们还会摘下眼镜食用坏掉的肉,因为“这样就看不见肉上的蛆了” -选自亚当.科恩著无所畏惧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时)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