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2届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2983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2届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2届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2届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2届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2届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2届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2届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一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卷高二 语文选修诗歌模块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2分)(1)千岩万转路不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2)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3) ,长安不见使人愁。蜀道难(4)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5)戎马关山北, 。登岳阳楼(6)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7)疏影横斜水清浅, 。山园小梅(8) ,风多响易沉。在狱咏蝉(9)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壁(10) ,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11)昔时人已没, 。易水送别(12)花间一壶酒,

2、。月下独酌(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

3、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

4、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略有删节)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迁徙B.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癯:清瘦C.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 贻:遗留D.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沛然:充沛的样子3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苏轼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B. 苏辙认为模拟古之诗作的人古已有之而追和古诗篇的人却未曾有过,追和古诗是从他的兄长苏东坡开始的。C.苏轼对陶渊明的自我评价“性刚才拙”表示赞同,认为这

5、种毛病自己也有,只是未能如渊明“黾勉辞世”,以致招来灾祸。D. 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4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3分) (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2分)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

6、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简要分析。(3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完成题目(分)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注】咽:声音哑咽这首诗在表达技巧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赏析。(5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0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诸葛亮病危,禳星祈寿失败,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蒋琬,并做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奉后主命赶到,诸葛亮推荐姜维、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B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令他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同管

7、国事。司马懿死时,交代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应独揽朝政,趁机夺取政权,废魏立晋。C邓艾攻破绵竹,后主惊慌投降并敕令姜维早降。姜维假意降钟会,利用钟邓二人的矛盾加以挑拨,以图恢复蜀汉社稷。后姜维鼓动钟会造反,困魏将在宫中欲坑杀,不料消息走漏,魏兵来救,姜维又心疼病发,无力突围,遂自刎。D刘禅当了亡国之君。在司马昭的宴会上竟然丝毫不思亡国之痛,甚至“嬉笑自若”。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故国时,他甚至乐不思蜀。后来郤正教他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他转过头来就把郤正出卖了。E司马昭收川后,封为晋王,正欲篡位,突然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即晋王位,在贾充和裴秀的胁从下,逼迫魏主曹奂重修受禅坛

8、,退位禅让。魏遂亡。8简答题。(5分)唐朝刘禹锡诗云:“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此诗讲的是西晋灭东吴旧事。请概述西晋灭东吴的主要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10分)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孟

9、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孟子离娄上)9(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没有直接告诉戴不胜应如何使宋王向善,而以楚大夫之子学说齐国话来设喻。B孟子认为,让楚国孩子每天接受齐国语言的熏陶,假以时日,就能学会说齐国话。C孟子否定了戴不胜让善士薛居州住在王宫中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无法使宋王

10、向善。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子认为,如果宋王身边都是善士,宋王自然就能够向善。(2)从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出成语 ;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 的建议。(4分)(3)成语“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也是源于孟子,孟子以此来比喻 ,说明 的道理 。(3分)三、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意象与意境是诗歌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术语。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

11、,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作者营造出艺术氛围,读者感受这种艺术氛围,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意象与意境。 凡是诗一般都存在意象,否则就没有诗味,但不是所有的诗都能创造意境美。意象美比较容易感受,而对于意境则不容易体悟,感受意境美对欣赏者的修养、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李白的诗歌多意象美,而杜甫的诗歌多意境美,这也是李白的诗歌较受欢迎的一个因素。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多为超越现实的,奇丽雄浑又飘逸不群。读李白的诗会获得精神的极大自由,是对生命的超越。李白的注意力多落在奇峰险山,云海大川,想象超越天际,神鬼难及

12、,感情恣意喷发,跌宕起伏,一泻千里。 李白的诗歌中的山给人很强的亲切和归属感,多奇丽雄伟,高入云霞,飘然如神仙之境,大川的意象则波澜壮阔、蔚为壮观,表现了李白蓬勃激昂的精神世界。李白诗歌中意象总是鲜活的,充满力量。山如果是李白诗歌意象的伟岸气质,而大川就是李白胸中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世尊诗圣,李白的飘逸不群值得欣赏,杜甫的为人和苦吟也值得尊敬。但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也许杜甫更胜一筹。杜甫的诗歌相对于李白的诗歌更耐读,很值得细细推敲品味,越读越有意境。 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杜甫的诗多表现对生命的怜悯,杜甫本人与广大人民同悲同苦。杜甫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作者的人格力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顾天下”,杜甫无论穷达都兼善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念及苍生,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描绘着一个苦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