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综合素质检测(4月)理综生物(解析版)(精编)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47232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综合素质检测(4月)理综生物(解析版)(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综合素质检测(4月)理综生物(解析版)(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综合素质检测(4月)理综生物(解析版)(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综合素质检测(4月)理综生物(解析版)(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综合素质检测(4月)理综生物(解析版)(精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绝密 启用前 2020 年安徽省“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检测 理综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作答时,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l2 N14 O16 Na23 Cl35.5 Cr52

2、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中许多重要细胞器的形成以膜的分化为基础 B.细胞核通过mRNA 和核糖体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控制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均需要内质网参与 D.细胞骨架由纤维素构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下列有关人体精原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 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会产生4 种精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核DNA 含量、染色体数相同 C.DNA 的复制使减数第一次分

3、裂后期出现2 条含相同基因的染色体 D.1 个精原细胞经两次分裂产生4 个相同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3.某实验小组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 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下表为添加一定量化 合物后 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注:忽略 Cl 对酶活性的影响。 - 2 - A.实验中 Na 、Ca2 、Mn 2、Fe3均对 葡聚糖酶具有显著激活作用 B.Cu 2可能通过改变该酶空间结构抑制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 C.若分别增加Mg 2和 Ca2的浓度,则它们 对酶的激活作用也将会增强 D.KI 和 KH2PO4,中酶活性不同是因I 抑制了 K对酶活性的促进作用

4、 4.秀丽线虫细胞中有一类单链piRNA ,它能使入侵基因序列沉默而无法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秀丽线虫细 胞的内源基因中具有某种特殊的DNA 序列,可帮助其抵御piRNA 的沉默效应,从而实现相关基因表达。 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特殊 DNA 序列识别piRNA 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B.秀丽线虫细胞中piRNA 的合成需要RNA 聚合酶的催化 C.特殊 DNA 序列和 piRNA 中相邻碱基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D.piRNA 作用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基因组的表达机制 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5、的是 A.实验 1 处理应为培养液5 mL,加入干酵母0.1g,环境温度28 C B.实验 2 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其对应的实验结果为曲线a所示 C.b 组前 6 天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增加培养液后曲线与a 一致 D.计数时,若视野内酵母菌数目太多须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稀释度再进行统计 6.植物根尖感知土壤水分梯度,向较高水势侧生长的现象被认为是根的向水化。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正 常植株根部较低水势侧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而细胞分裂素缺陷体(MIZ1) 无根的向水化现象。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A.实验表明细胞分裂素的不对称分布是控制根的向水化现象的重要决定因素 B.水分胁迫导致低水

6、势侧分生区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使根向较高水势侧弯曲 C.若用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不对称处理MIZ1 地下根,则其根可表现出向水化 D.植物根的向地性和向水化现象作用机理不同,但都体现了激素作用的两重性 29.(10 分)植物的花、果实等器官能够储存有机物,但储存能力有限,当植物不能完全容纳源器官(如叶 )光 - 3 - 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时,过多的有机物就会在源器官内累积,引起反馈抑制。某实验小组研究CO2浓度和 氮(N)含量对非洲菊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期间呼吸速率基本恒定,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 题: 注: CO2400N15 指大气 CO2浓度 (400 molmol 1)正常氮

7、水平 (15 mmol L 1), CO2800N15 指 CO2加富 (800 mol mol 1)正常氮水平 (15 mmol L1 ),其他同。 (1)实验中丁组的处理为。 (2)CO2在光合作用中通过直接参与(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由实验结果可知, CO2加富对非洲菊叶片Pn 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的趋势, N 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 度上能起作用。 (3) 提 高N水 平 有 利 于 促 进 植 株 的 光 合 作 用 , 使 植 株 总 生 物 量 增 加 , 分 析 其 原 因 最 可 能 是。 (4)实验小组对90 150d 的非洲菊各组叶片淀粉含量检测时

8、,发现丁组净光合速率都高于丙组,但淀粉含 量低于丙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30.(9 分)情绪应激是指动物或人在诸多外界应激源的强烈刺激下而产生的情绪变化。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恐 惧情绪应激状态下神经系统对体液免疫的作用,建立了电击装置诱发的情绪应激动物模型,将 40 只生理状 态相同的大鼠经1 周适应期饲养后,注射某种抗原,并进行如下实验: 电击组:大鼠免疫后2 周内,每天无规律给予10 分钟的足底电击,连续处理6 天,其余时间内无处置。 电击恐惧情绪应激组:在电击组的基础上,。 对照组:仅在其他组大鼠电击的当天被置于电击装置中10 分钟而无电击。 实验在每天8:009:00 间进行且各组动物被

9、交替置于电击装置中,2 周后对所有动物进行相应处理,测 定相关数据。实验期间对各组大鼠均保证正常的饲养条件。 回答下列问题: (1)电击恐惧情绪应激组的实验处理为在电击组的基础上,。 (2)实验在每天8:009:00 间进行,目的是。 - 4 - (3) 抗 原 引 起 大 鼠 免 疫 反 应 时 , 抗 原 刺 激 大 鼠T细 胞 产 生 的 物 质 及 其 在 体 液 免 疫 中 的 作 用 是。 (4)研究发现免疫器官如(写两种 )上均存在着与神经纤维的直接联系,淋巴细胞内环 磷酸腺苷 (cAMP) 水平降低, 可促进 B 细胞的激活和抗体形成,提高免疫功能。 该研究小组通过实验得到恐

10、惧 情 绪 应 激 状 态 下 神 经 系 统 对 体 液 免 疫 具 有 抑 制 作 用 , 推 测 其 作 用 机 理 是。 31.(8 分 )2019 年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持续发生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图表示该生 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AD 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B 为食草动物,则代表碳元 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五种成分构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没有标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是。 (2)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形式在AD 之间流动;图示可以发生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的过程是 (填图中序号 )。 (3) 根据图中营养结构,若要使D同化的能量增加10

11、0kJ,则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提供的能量为 kJ;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动去向是。 (4)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持续发生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运用恢复生态学重建了该森林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 32.(12 分)果蝇的有眼和无眼受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 棒眼和圆眼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 现让亲 本无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获得的F1全为棒眼果蝇,让 F1相互交配, F2表现型及比例为棒眼雌果 蝇:棒眼雄果蝇:圆眼雄果蝇:无眼雌果蝇:无眼雄果蝇6:3:3:2:2。回答下列问题: (1)有眼和无眼中显性性状是, B

12、、b 基因位于(填“常”或“ X”)染色体上。 (2)亲本的基因型为;让F2中的棒眼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F3中无眼雄果蝇所占的比例 是。 (3)已知染色体缺失会导致基因丢失,若同源染色体均不携带控制眼形的基因时,胚胎致死。某实验小组发 现 F2中出现一只圆眼雌果蝇, 现要探究该雌果蝇产生的可能原因,请以实验中所出现的个体为材料设计最 简杂交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 5 - 实验思路:; 实验结论:。 (二)选考题:共45 分。请考生从2 道物理题、 2 道化学题、 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 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3、(15 分 ) 土壤中含有多种微生物,某研究小组欲分离能在Fe 2污染的土壤环境下生存的希瓦氏菌; 进行了相关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 加入牛肉膏、 蛋白胨、 琼脂、 NaCl、H2O 及等并灭菌; 该培养基按功能划分, 属于培养基。 (2)分离希瓦氏菌:将10 g 土样溶于90 mL 蒸馏水中,再稀释成多个倍数,取多个稀释倍数的土壤样品液 0.1 mL 分别接种到多个平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一段时间后,A、B 研 究员在 10 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A 涂布 4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0、178、259、310;B 涂布 4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2、

14、165、 175、 184,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希瓦氏菌数量最可能为 个。 (3)进一步纯化希瓦氏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域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 落,第二划线区域上几乎无菌落,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两点 )。 (4)研究人员还欲采用测定ATP 含量的方法估算希瓦氏菌数,该方法的依据是,此方法与显微 镜 直 接 计 数 相 比 , 得 到 的 希 瓦 氏 菌 数 目( 填 “ 多 ” 或 “ 少 ” ) , 原 因 是。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VNN1 基因 (1542bp)与炎症相关性疾病有关,GFP 基因 (4735bp)控制绿

15、色荧光蛋白的合成,该蛋白可在相应 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某研究小组进行鼠源GFPVNN1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回 答下列问题: (1)为构建重组质粒,研究小组从数据库查找到VNN1 的 DNA 序列,并设计引物。上游引 物: 5 AAGCTTCCGCTGCACCATGACTACTC 3(下划线为HindIII酶切位点) ,下游引物:5 GGATCCGCTCGAGCTACCAACTTAATGA 3(下划线为BamH I 酶切位点 ),之后进行PCR 扩增, PCR 的 原理是。扩增后的VNN1基因要与含GFP 基因的载体连接,需用 (填具体酶 )切割 VNN1 基因和含GFP 基因的载体,再用酶处理,构建重组质粒。 (2)GFP 基因在重组质粒中可作为,其作用是。用之前相同的 限制酶对GFP VNN1重组质粒切割后,进行电泳鉴定时得到如图1 所示的部分条带,结果表 - 6 - 明。 (3)IL 6 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炎症反应。图2 为 GFPVNN1 重组质粒对 细胞分泌IL6 的影响, 由此说明;同时发现与正常组比较,空 质粒 转染组IL6的表达有轻微升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是。 生物 -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