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精编)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46923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练习岳麓版必修1(精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5 课辛亥革命 课后提能再巩固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8 分) 1章太炎说:“长素( 康有为 ) 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 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 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 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章太炎主张革命 康有为认为立宪可经改良实现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 B C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章太炎不认同康有为的君主立宪的主张,认为革命是中国的正确途径。 实行立宪也会像“英奥德意”等国出现流血

2、斗争。由此可知A项正确。 答案: A 2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 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 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 可见,该学者认为 ( )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发了,革命是“被上层顽 固逼迫出来的”,可知清政府的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故B项正确。 答案: B 3三民主义是比较完

3、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要求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 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的发展 A B C D 解析: 本题是对三民主义的积极作用的分析评价,应从政治、 经济、民族和革命等方面 归纳。 答案: D 4 清帝为变端四起人心动摇引咎罪己谕说:“川乱首发,鄂乱继之。今则陕湘警报 2 迭闻,广赣变端又见。区夏腾沸,人民动摇。九庙神灵不安歆飨,无限蒸庶涂炭可虞。此皆 朕一人之咎也。”清帝所针对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解析: “川乱”指的是四川保路

4、运动,“鄂乱”指的是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表明 辛亥革命运动发展,为此清帝下罪己谕,C项正确。 答案: C 5 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 年 1 月该报的 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 A “预备立宪”破产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 清朝统治覆灭D该报为革命派所掌控 解析: 1911 年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1912 年 2 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覆灭,故A、 C两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以至于支持清廷的报纸都改变了立场, 故 B项正确; 1912 年 1 月革命派势力还没有控制北京,D项错误。 答案:

5、 B 6(2018陕西西安一中高一期末)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 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 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 票( 全票 ) 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 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 A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 B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C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 解析: 从材料中的“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 位也很难”“参议院以17 票( 全票 ) 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可知,当时多

6、种力量支持袁 世凯,这迫使革命派不得不做出妥协,A项正确。 答案: A 71913 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 府”,让他“身受苦痛”。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扩大总统权力B维护民主共和 C缩小内阁权力D赞成独裁专制 解析: 从题干中分析得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内容束缚了总统的权力,维护了 共和政体。 A、C、 D三项表述均不正确。 答案: B 3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

7、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解析: 临时约法的责任内阁制是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专制;而袁世凯实行 总统制就是要实现专制。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的更替实质上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答案: B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 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 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解析: 材料意在说明清王朝被推翻后,并

8、未实现资产阶级所预想的民主制度,而是带来 了痛苦和失序。这体现了推翻旧制度固然不容易,但建立新制度则更难。 答案: B 10(2018河南周口一中高一期末)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 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 正确的是 ( ) A“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B“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解析: “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A项错误,符合

9、 题意;其他三项都正确。 答案: A 11(2019江西奉新一中高一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辛亥革命写道“民国元 年,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明的一年,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 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乡 轰动。”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4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才有了材料中“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 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的现象,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B两项错误;辛亥

10、革命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C项错误。 答案: D 12(2018浙江卷 ) 【加试题】 20 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 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 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 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 命。”上述言论意在( )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解析: 根据“ 20 世纪初叶”“我中国今日不

11、可不革命”,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初以 推翻清政府为革命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振奋国民精神, 推动了资产阶级 革命运动的发展,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掀起“二次革命”,排除B;材料反映呼吁我国国 民觉醒,并非唤起“亚洲觉醒”,C错误; 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 13(28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 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 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 的生产。 中国国

12、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机构高达500 余家, 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 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 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 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 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 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5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9

13、 分) (2) 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分) (3)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试结合材料三说明理 由。 (13 分) 答案: (1) 表现: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影响: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 (3) 观点:不赞成。理由:尽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但其仍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a.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 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c. 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有

14、利条件。 14(24 分)(2018 浙江绍兴高一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描述 龚书铎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 清政府, 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及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 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 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

15、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 写出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 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和思想背景。(1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8 分) 答案: (1) 事件:辛亥革命。政治背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辛丑条约 的签订,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预 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思想背景:维新派和革命派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宣传;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或“十六字纲领”) 6 思想;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始终坚持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2) 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是近代中国 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