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测试七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46851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测试七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测试七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测试七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测试七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测试七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阶段测试七 (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 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50 分) 1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 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 ) A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对抗 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 解析: 选 C 意识形态仅仅是影响国际关系,不起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杜鲁门的政 策是为了本国利益,不是其政策的摇摆,故 B项错误; 材料中由准备承认到朝鲜战争后的对 立,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 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国际格局对国家关系的影响,故 D

2、项错误。 2“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下列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 交政策体现此精神的是 ( )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选 B 材料中“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不承认国民党 政府的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故 B项正确; “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 故 A项错误; 不结盟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的具体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 C项错误; 清除帝国主义特权体现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D项错误。 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

3、到:“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 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新中 国成立初期,与该论述基调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解析: 选 B “一边倒”指的是外交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 题”无关, A 项排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 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符合毛泽东这段话的含义,故选B 项; C项是 1955 年周恩来针 对万隆会议上的争议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D 项是 1953 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

4、府 代表团时提出的,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无关,排除。 41950 年,美国操纵第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向新中国禁止运输武器、弹药、原子能 2 材料、石油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有用的物资的决议。材料表明 ( ) A新中国外交环境较恶劣 B美国对华政策开始变化 C西方达成联合制华共识 D联合国未能促进世界和平 解析: 选 A 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华不利的决议,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是 很恶劣的, 故 A项正确; 美国对华政策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变化的,故B项错误; 美国操纵 联合国大会导致西方联合制华,不是西方的共识,故 C项错误; 虽然联合国在某个特定时期 被大国操纵,但联合

5、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故D项错误。 5毛泽东认为:“ 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 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 政策 ( ) A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B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C最终实现了地区和平 D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型 解析: 选 B 根据“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 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体现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故选 B项;材料只体现了与苏联 结盟,没有体现包容性和开放性,排除 A项;材料内容为毛泽东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认识,不能显示外交政策的结果,排

6、除C项;此时中国的外交仍为革命外交,排除D项。 61951 年,政务院和外交部制定的对外宾交际须知规定:宴会请柬应提前一周发 出,宴会人数避13( 西方人士忌讳 ) ;尽量关照自己右手边的女宾;不打听私事,不问女人 年龄等。这些规定( ) A体现出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遵循了中华文化的传统 C反映出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D参照了国际外交礼仪规范 解析: 选 D “避 13( 西方人士忌讳) ;尽量关照自己右手边的女宾;不打听私事,不问 女人年龄等”, 体现了我国外交礼仪中充分考虑了国外的礼仪习俗,故选 D项;题中只是强 调外交礼仪,并不涉及外交政策的调整,排除A 项;“避13( 西方人士忌讳

7、) ;尽量关照自 己右手边的女宾”并非中国传统文化,排除 B项;新中国最初建交的国家中,既有欧洲国家, 也有亚非国家,不能反映出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排除C项。 7据下表可知,当时我国 ( ) 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组织、公约 ) 特点 3 1949 年 11 月 12 月,中国政府在北京主办并 参加了亚澳工会代表会议 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1950 年 5 月,中国宣布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组织 1952 年,中国宣布加入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 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的议定书 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公约 A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外交政策原则性灵活性并存 C打破了“一

8、边倒”方针的束缚 D积极为加入联合国做准备 解析: 选 B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国际会议,体现了在“一边倒”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在坚持 外交政策原则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故 B项正确; 这一时期我国仍坚持“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故C项错误;我国已经是联合国成员国,故D项错误。 81954 年 4 月 30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 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协定达成直接 相关的是 ( ) A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

9、决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中国实施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解析: 选 A 1954 年中印谈判达成协定是由于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 正确; 印度支那问题与印度无关,故 B项错误;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 年, 故 C项错误;中国实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D项错误。 91954 年 10 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 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 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 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 ) A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 B延续了革命年代的思维方式 C冲破

10、了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 D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 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 我们也欢迎”, 可知新中国外交不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故选 A项;同理,意识形态的 4 革命外交发生改变,排除 B项;建国之初, 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对打破西方国家的包围 封锁起了积极作用,但并没有冲破, 排除 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 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排除D项。 10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一个两句话的临时提案。第一句是:与会国成员 愿意为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继续努力;第二句是: 恢复谈判的时间和

11、地点另行商定。这 次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会议D二十六届联大 解析: 选 A 由题干中“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可以判断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 印度支那的日内瓦会议,故A项正确, B 、 C、D三项错误。 11“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 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 ) A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 B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 D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 解析: 选 B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目的 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

12、那问题,故选 B项;针对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 系,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 项; 1955 年,万隆会议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的 联系加强,排除C项;谋求国家不结盟,是1961 年的不结盟运动,排除D项。 12有学者通过比较人民日报中的战争、和平、建设三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来研究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1949 年:“战争”使用频率最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B1950 年:“和平”使用频率较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可 C1953 年:“战争”使用频率最低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1956 年:“建设”使用频率较高社会主义建设

13、需要良好国际环境 解析: 选 D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建设频率较高, 故选 D项;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 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 年,排除B项; 1955 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C项。 5 13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 年的 3.6 亿美元提高到1957 年的 7.67 亿美元。 这一变化主要在于 ( ) A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放松 B中国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中国优先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 D万隆会议拓展了中国国际空间 解析: 选 D 题干中中国与亚非国家贸易额从1950 年到 1957 年翻番,这

14、主要与万隆会 议后中国与亚非国家纷纷建立外交关系相关,故选 D项;西方国家此时正在对中国进行经济 封锁, 排除 A项;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 B项;此时我国优先发展与社 会主义阵营国家友好关系,排除C项。 14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60 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 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选 C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掀起了一股与 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 C项;新

15、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间上与题干不 符,排除A项; 1971 年,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涉及的是西方国家,排除D项。 151969 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 个,到 1972 年底达到88 个。这主要是因为,中 国( ) A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 B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 选 A 根据材料“ 197 2 年底达到88 个”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积极改善同美日 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B项; 1972 年 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

16、、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 项;根据所学,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 16下图为新闻照片乔之笑,它定格的历史瞬间是( ) 6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 解析: 选 B 乔之笑反映的是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的一个场 景。故选B项。 171971 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 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这主要表明 ( ) A美苏关系缓和具有战略意义 B美苏军备竞赛负担沉重 C中美关系改善影响较为明显 D苏联力图破坏中美关系 解析: 选 C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该学者看来,苏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