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646750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团队建设)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申报表附件20:学科门类(二级类):_药学_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高向东 所在院校: 中国药科大学 推荐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年一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

2、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一)历史沿革年代团队组成团队建设成果1978年团队负责人:吴梧桐教授团队成员:孙承琦、董纯定、李继珩、何执中1、创立国内第一个“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组建以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2、深入制药车间总结生产经验,编写生化药物制备技术讲义,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创建国内首个生物制药本科专业。1980年2000年团队负责人:吴梧桐教授团队成员:李继珩、何执中、王旻、高向东、姚文兵、谭树华、刘煜1、创建国内首个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点和博士点。2、校企合作办学,与原常州生化制药厂、原南京生化制药厂合作建立国内最早的“生物制药”专业本

3、科生实习基地。3、主编出版国内首部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带动和促进了国内兄弟院校相关课程的设立和建设。4、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教材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5、成员获全国医药科技先进个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高校先进工作者、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江苏省产学研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普通高校“红杉树”园丁奖、南京市千名岗位能手等。2000年团队负责人:高向东教授团队成员:郑珩、何书英、劳兴珍、吴梧桐、王旻、姚文兵、孔毅、谭树华、刘煜、赵虎、冯磊1、承担部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8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

4、2项、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等部省级以上教学奖61项,主干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2、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获江苏省精品教材,为“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团队成员还主编其它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4本,获全国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医药局优秀教材二等奖等。3、团队成员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等。4、创办“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医药点),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基地5、

5、创建生物制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由我国著名的生化药学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吴梧桐教授创建,目前在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高向东教授带领下,已经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为先导,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中坚,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后备的教学团队。团队先后获得部省级以上教学奖励61项,多人次分别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红杉树”优秀园丁奖等荣誉称号,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国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同类型院校的团队建设、课

6、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1979年为适应生化制药人才培养所需,我校在国内率先创建“生物制药”专业,由吴梧桐教授带领组建了教学团队,将“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设置为该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核心专业课程,奠定了我国“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创建了国内首个生化药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进一步促进了教学团队的发展,并率先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了本科生实习基地。90年代,主编出版我国首部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和生物制药实验讲义,形成了以“生物制药工艺学”为核心课程、上下课程紧密衔接的完整的教学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学校专业发展和生

7、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团队与学科共建设同发展,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2009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团队负责的“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建设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新型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两项教学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药学的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与改革成果”两项教学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培育出一批德才兼

8、备的优秀青年教师,共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部省级以上教书育人奖30多项。团队成员三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骨干,在业内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团队建设宗旨:将生命科学、现代生物技术与药学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共同发展,产学研紧密合作,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优秀教学梯队,为生物制药产业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全国形成示范。团队在国内的地位:团队为国内首创,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核心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团队成员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教育部青年教师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出版国家“十五

9、、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先后接受北京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等30多家兄弟院校60多位教师来团队进修和学习,为同类型院校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团队依托: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生物医药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验区”; 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制药实验教学中心”;常州千红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的实践平台。团队的科研力量:“十五”、“十一五”期间团队成员主持完成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专项及部省级科研项目46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40多

10、篇,其中80余篇被SC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4项,已授权17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二)人员构成已形成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多人次获得部省级教师奖。团队主要的核心成员有: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 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高向东女 1963.7教授/博导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理论课及实验课的主讲教师,编写教材,负责教学改革,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等 郑 珩 男 1974.2副教授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理论课及实验课的主讲教师,编写教材,本科生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等何书英 女 1966.6副教授生化药理理论课及实验课的主讲教师,编写教材,本科生导师,指导大学

11、生创新实验等劳兴珍 女 1978.11 讲师 生物工程 理论课及实验课的主讲教师,编写教材 吴梧桐 男 1937.8教授/博导 药学 理论课,指导、编写教材 王 旻男1956.2教授/博导生化药学理论课,编写教材,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等姚文兵男1962.6教授/博导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负责校企合作办学,编写教材,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等孔 毅 男 1968.4副教授 药物分析理论课及实验课的主讲教师,编写教材,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等谭树华男1965.7教授生物技术实验课,负责双语教学,编写教材刘 煜女1969.7副教授生化药学实验课,编写教材赵 虎 男 1967.8讲师 生物技术实验课,编写教材冯 磊男1

12、979.2讲师生物工程实验课团队负责人高向东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药学组委员、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高校“红杉树”园丁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团队成员中有教授5名(博导4人),副教授4名,讲师3名,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6.7%,有9人具有博士学位。团队成员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其中有8名教师曾分别在美国维普敦斯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德州大学、日本

13、长崎大学、岐阜药科大学等进修或留学,另有2位教师有在制药企业生产一线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实现了学历、学缘构成、职称、年龄的合理配置。团队不仅在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部省级以上教学奖励61项,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五”“十一五”期间团队成员主持完成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及部省级科研项目46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40多篇,其中80余篇被SC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4项,已授权17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建设成果1、国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凝聚团队数十年教学成果团队承担的核心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获国家级

14、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团队主编的教材生物制药工艺学为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获全国药学教材编写委员会优秀教材一等奖。团队成员主编的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制药概论、生物工程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979年团队首创“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与配套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课程上下衔接,构成了生物制药专业(现扩展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完整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我国“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主编的生物制药工艺学是国内首部“生物制药”专业统编教材,近3年印刷册数已超过3万,被国内30多家院校相关专业所采用,也是生物医药行业员工常用的参考书,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2、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的获得彰显团队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级、部省级教改课题18项,负责的“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建设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新型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3、团队与重点学科、品牌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