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646218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22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25页
(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25页
(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25页
(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25页
(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训体系)培训师成长手册 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各行各业。这些年来蓬勃发展的培训行业,也不例外。很多企业都纷纷缩减了外派培训费用,但对企业内训的期望和要求更高了,也认识到:危机是企业修炼内功,进行培训的绝佳时机。于是,培训费用缩减,但培训效果不能打折扣。这,就成为众多企业、培训机构最头疼的事情。因为“培训无用”论,正在蔓延,而出路在哪里呢?大家在困惑中。以前靠“一招鲜吃遍天”或靠忽悠生存的培训机构或培训师,开始感受到了危机。这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培训行业的现状决定的。一、培训内容:市场跟风现象极其普遍,课程内容同质化倾向异常严重。 什么流行做什么培训界盛行“拿来主义”

2、,找些资料,删删改改,就是一套课件。二、培训师:由于进入门槛很低,讲师队伍鱼龙混杂:过度包装,让人们炫目,不知如何取舍?培训现场娱乐化,也导致了“上课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层出不穷。三、企业和培训机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培训机构不知道自己提供什么。企业有问题才找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用止疼药包治百病,不考虑企业和学员的需求。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包装课程、推广培训师上面。企业重视培训的课堂效果,忽视培训后的应用和绩效改善;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忽视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培训与员工职业发展分割开来等等。而培训机构也往往就课程谈培训,一味地讲我们的讲师如何优秀,课程如何实用,价格如何优惠,而不去思考培

3、训到底要为企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至于培训行业监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凸显出的问题,就更加不一而足。目前网络信息的发达以及各种各样培训书籍的出版,为这些困惑的人们提供了不少可供参考的蓝本以及素材,但,在书市上转一圈抑或是在培训网站上稍微留意下,不难发现,这些信息有两个特点:1、缺乏通用性:大多是XX公司方案,XX集团规划书,XX年或XX月培训计划等等;这样的“成品”可以参考,却决不能“拿来主义”。2、重复性,雷同性: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大部分资料,读来总有那么些似曾相识,乱花渐欲迷人眼,反而使培训从业者和内训师们丧失了清醒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将自己数十年心血独创的培训工具著作成书,也许在培训行业不是

4、第一例,但绝对是屈指可数的。为什么?1 将自己独创的工具写出来,供大众观;是需要勇气的,大众不仅会观,而且也会有质疑,有批判;非对自己的工具千锤百炼,有一定程度的自信者,难当此举。2 毫不藏私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共享,是需要胸襟的,中国有句古话:“文人相轻”;近来也有时髦的词儿:知识版权。不管怎样,愿意将自己的心血和独创,秉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宗旨,以“分享是最大的快乐”著书,当能给读者以切身的感受。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师成长手册正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从内容上的不同点着手,从著作者自身不同寻常的经历着手,将大量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与现实相结合,娓娓道来;读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加之采用大量的对话

5、形式,简笔画插图,重点提示,小结,培训工具总结,方法点评;手把手地教会培训从业人员与内训师实际操作经验。本书的著作者,苏平老师,为国家注册企业培训师,拥有十五年企业管理实践,十二年咨询式讲师经验,一直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原则,为企业量身定做课程,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在反复推敲中开发出“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干部管理技能提升的九大套餐等具独创性及实用性的课程体系。本书主题之一,则详细描述了其核心独创工具之“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最近几年,培训界从“课程超市”到“咨询式培训”,就是从“讲师和课程为中心”到“学员为中心”的转变。学员是培训效果的载体,只有坚持“学员为中心”为中心,培训才能有效果,这

6、也是未来培训的趋势。.对于企业内的培训从业人员,以及为数不少的企业内训师们,将来面临的是一道富有挑战性同时也相当棘手的难题!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培训费用缩减,但对培训效果要求却更高,“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本书的主题之二,则通过作者本人的经历以及对这些案例的剖析和点评,关注培训师从入行到熟悉的心路历程和实操经验。书中收录的大量案例以及点评,有针对性地解决培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项“病症”。两个主题,工具加案例,相辅相成,既能满足已经具备一定培训经验的人士不断充电和提高的需要;亦能解决徘徊在门外,或者刚进门还在困惑和摸索的新手们的难题。同时对于广大HR从

7、业者,甚至是从事其它行业,但有兴趣或有志于探讨培训行业知识的人员,也提供了一个最为快捷和实用的了解入口。培训师成长手册第一章 困惑篇新手上路 缘起 - 现实到网络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 职业生涯规划 高空走钢丝 - 如何缓解紧张情绪? 龙头加凤尾 - 有效开场和结尾 斗智又斗勇 - 如何应对不同学员?缘起: 从现实到网络 去年4月的一个早晨,阳光已经洒满了房间。8:30分,我照例合上书,登录QQ。刚上线,滴滴的声音响起。打开对话框,又是张芸的留言,还是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运用时的问题。这让我回想起这个特别的女孩子。我跟张芸的认识,正是不打不相识。记得今年1月份我应邀去他们公司做企业内部讲师培训

8、场景一、初次交锋在整理课前需求问卷时,我就发现这位叫做张芸的学员,在回答关于培训技巧方面的开放性问题时,有一定理论基础。培训现场,我就特别留意了一下。在破冰时,我请每个小组统计工作年限和培训年限合计,她看到结果后,马上大声说:“老师,这不公平!我们组的培训年限最低,这样的竞赛本身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我笑着说:“张芸很善于思考!这是培训师最基本的一个素质,非常棒!请大家顺着她的思路,再想想:我们这两天的培训,目标是什么? 是赢得竞赛的胜利?还是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在我的引导下,大家一致同意:目标是后者。我再问:“那我们再思考一下:今天这样的场合,对于培训经验少的朋友而言,真的是损失吗?我们

9、的提高,是否只能跟培训师学习呢?”学员们很快就说出来了我想要的“人人皆可为师”的理念,也认为经验少的人,只要积极参与,会收获更多。最后,苏平“感谢张芸的提示,让我们有了达成共识的机会!”,在大家的掌声中,我进入了主题。场景二、烽烟又起这次课程,是在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后,综合了学员的共同需求基础上,量身定做的课程。问卷中,有70% 的学员勾选了“上台前非常紧张”,我便在课程中设计了这方面的内容。培训进行中,请大家分组讨论“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张芸又说话了:“老师,这个问题也太小儿科了吧?”我知道她已经担任内部讲师1年了,就说:“哦?看来张芸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她有点得意,大声说:“那当然了!”

10、我向她伸出大拇指,接着说:“前面我们说了:分享是最好的学习!那您是否可以将自己这些经验先分享给小组成员?等讨论结束后,您再作为小组发言人,来分享您的经验和集体的智慧?”她小声说:“好吧”讨论结束后,我针对每组的讨论发表进行鼓励和点评。他们是最后一组,我注意到,我点评前面几组时,她很专注。轮到他们组时,她请其他小组成员上台发表。场景三:惯性作怪在进行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演练时,我在现场巡回指导学员们。给大家的时间是1个小时,才30分钟,张芸就说:“老师,我完成了!”我忙走过去,一看,原来她跳过了前期的问题分析和大纲设计阶段,直接跳到课程开发阶段。我说:“您很高效!这个课程是您平时的主打课程吧?她笑

11、着说:“是啊!我讲了1年,早就轻车熟路了”我说:“真是熟能生巧!看来不断演练的确很有助于效率提升!同时,也很抱歉,可能是我刚才没有说清楚,请大家按照 发给大家的3个步骤顺序进行课程开发。因为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首先需要我们放弃太多的主观臆断,从问题的分析开始,找到主要原因后再确定培训主题和大纲,以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是无用功。”她听我这样说后,不太情愿地重新回到第一步。我先到其他学员处看看,然后回来,一步步指导她。开始她很坚持,认为自己对课程很了解,没有必要去分析问题,我又重申了问题树是以“学员为中心”,而非“以课程和讲师”为中心。慢慢地,她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场景四: 网络续缘两天的课程很快结

12、束。回来第二天,培训师沙龙QQ群里进来了新朋友。她主动加我QQ说:“苏老师,我是张芸”。 培训师沙龙QQ,是我两年前创建的。当时就是有感于其他QQ群中广告、图片太多,没有专业交流氛围。所以,我们从创建起,就确定了宗旨:打造最纯净的专业交流平台!还制定了严格的群规,禁止发这些影响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和图片。秉持着“分享是最好的学习”这个理念,大家每天都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和感悟,在群里与大家分享。张芸也常将自己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跟我沟通。 培训师成长手册第一章 困惑篇新手上路 缘起 - 现实到网络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 职业生涯规划 高空走钢丝 - 如何缓解紧张情绪? 龙头加凤尾 - 有效

13、开场和结尾 斗智又斗勇 - 如何应对不同学员?第一节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 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月后的一天,张芸突然在QQ上问我:“苏老师,您觉得我应该转行吗?”我有些意外,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苏平:“你不是做得挺好的吗?怎么想到要转行呢?”张芸:“我跟您一样,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不少诱人的工作机会,进这家外企做了专职内训师。企业有自己的课程体系、教材,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如:TTT(Train The Trainer)、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我是销售培训师,还被派到一线去实习了3个月。有了内训师的头衔,在让人羡慕的外企工作,最初我很开心。但现在我越来越不明白:我每次都很

14、认真地准备课程,为什么学员不积极?公司这么肯花钱,给他们做培训,为什么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还要我们求着他们来上课。真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的?”苏平:“您是否了解过为什么会这样?”张芸:“问了,他们说我的课程都是理论,他们只想听回去马上就能用的方法。这可是我的弱项。因为我只去门店实习了3个月,他们个个销售都比我厉害!所以,我想是否应该转行去做销售? ”苏平:“为什么想到要去做销售呢?”张芸:“以前我以为自己是一步到位。现在真的做了内训师,才知道自己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自己没有底气,学员也不服气,培训效果不会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培训师。”苏平:“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培训师是个需要厚积薄

15、发的职业,也是个需要曲线救国的职业,没有捷径可走。”张芸很惊讶,问:“曲线救国? ”苏平“是的!因为企业培训师不同于学校的教师。考上师范,毕业后就可以做老师。但没有任何院校,能够直接培养出企业培训师。原因就是您刚才说的:企业培训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张芸问:“苏老师,您也是曲线救国的吗?”苏平:“没错!我虽然跟您一样,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但在企业工作了积累了近10年,才真正走上了职业培训师的道路。”张芸顿时来了兴趣,说:“真的?您能跟我讲讲吗?我打电话给您”于是,我就跟她讲起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而张芸听得很认真,常忍不住“采访”我。我的曲线救国经历我从小有两个理想:做老师和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当老师的梦想跟张芸一样,不同的是我的曲线救国经历。因大学不是师范专业,我毕业后南下广东。做过直销、业务、管理过商场、推广过电子商务,也做过HR和管理。近十年的时间,我不断积累,终于在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