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 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46153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语文 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中语文 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中语文 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中语文 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中语文 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语文 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语文 1.6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完成12题。1“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句只是单纯地写景吗?_答案:这句诗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着诗人的衣襟。这似乎只是在写自然景色,但实际上,景中有人,不仅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气氛,而且更点出景中人的心境,这比直接写人的心情更加高妙。2“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一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_答案:这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不仅写出了凄清的环境,而且衬托出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此外,该句还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孤鸿是诗人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悲慨无处诉说。(二)阅读杂诗十二首

2、(其二),完成34题。3这首诗从傍晚写到_,从明月的冷寂写到_的悲凄。全诗反映了诗人_之情。答案:天明内心有志难酬的苦闷和悲愤4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应如何理解?_答案:“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直抒诗人悲怀,为全诗之诗眼。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诗人渐渐感到生命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不禁满怀苍凉悲慨。这体现了诗人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的忧患意识。(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57题。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5诗中的二、三句描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它们暗示着什么寓意?_答案:诗歌的二、三两句截取的是“破吴”后的两幅画面:一幅

3、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拥簇着、侍候着越王,在宫里恣情欢乐的情景。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王宫中挤满了如花的宫女。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6诗歌的最后一句写眼前所见,与二、三两句所写景物有何不同?诗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据此可以想到什么?_答案:最后一句写今日的凄凉:只有几只鹧鸪鸟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与二、三句所写的昔日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此,诗人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之情。再往深处想: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盛衰得失无不同出此理,统治者更应以此为鉴!7一般的绝

4、句在结构上是四个层次:起、承、转、合。首句为起句,点题;二句为承句,是诗意的发展;三句是转句,是诗意的转折;四句为合句,是诗意主题的总结。而本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别具一格之处,它表现在哪里?_答案: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歌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也就是说,这首诗没有“合”,或者说“转”中有“合”。也可以说诗人把“合”留给了读者。读者能在“转”前、“转”后景象的鲜明对比中“合”出许多世事变化的道理。(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题。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5、头,却上心头。8简要分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在全词中起的作用。_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9词的上片与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_答案: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写了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为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展开。(五)阅读今别离(其一

6、),完成1011题。10在你看来,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两句?为什么?_答案:“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两句。它凝练地表达了全诗的主旨: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度产生出一种神奇的“力”,导致时空高度压缩,加倍地增添人的离别体验。11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_答案:对比手法。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古代乘车舟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

7、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_答案: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13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_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14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_答案: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二)读下面的诗,完成1516题。归园田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