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xyz****21 文档编号:136641916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8-2019 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解析版) 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共 8 页, 22 大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S32 Al27 K39 Mn55 Fe56 Ag108 第 I 卷(选择题,共54 分) 本卷共 18 题,每题3 分,共 54 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19 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150 周年。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第 35 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

2、B. 位于第四周期第A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 第 84 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 D. 第七周期0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35 号元素是溴元素,单质Br2在常温常压下是红棕色的液体,A项合理; B.位于第四周期第A族的元素是砷元素(As) ,为非金属元素,B项合理; C.第 84 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A族,为钋元素(Po) ,由于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该元素最高化合 价是 +6,C项不合理; D.第七周期0 族元素是第七周期最后一个元素,原子序数为118,D项合理。 故答案选C 。 2.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标

3、准状况下,0.1mol Cl 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 1mol Na2O2与足量潮湿的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C. 25 1LpH=5 的 CO2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的数目为 110 -5N A D. 0.1 mol H2和 0.1 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总数0.2NA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0.1mol氯气溶于水,只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所以转移的电子的物质 的量小于0.1mol ,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故 A错误; B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氧 元素由 -1 价歧化为 -2

4、价和 0 价,故 1mol 过氧化钠转移1mol 电子即 NA个,故 B 错误; C 251LpH=5 的 CO2溶液中, 由水电离出的H +的浓度为 110-5 mol/L , 但溶液体积未知, 无法确定H +的数目, 故 C错误;D 氢 - 2 - 气和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原理是:I2(g)+H2(g) 2HI(g) , 0.1 mol H2和 0.1 molI2于密闭容 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HI 分子个数小于0.2NA个,但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为0.2NA,故 D 正确;故 答案为 D。 3. 短周期元素W 、 X 、Y和 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

5、子数之和为21。 下列关系正确 的是( ) W X Y Z A. 氢化物沸点:W Z B.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 W C. 化合物熔点:Y2X3 X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W 、X为第二周期, Y、Z 为第三周期,设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则 W的最 外层电子数为n+2、 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3、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4, 则 n+n+2+n+3+n+4=21, 4n=12, n=3, 则 Y为 Al 元素, W为 N元素, X为 O元素, Z为 Cl 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 识解答该题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 O

6、 、 Y为 Al 、Z 为 Cl 、W为 N元素; AW为 N元素,对应的氢化物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沸点比HCl 高,即沸点: W Z,故 A正确; BY为 Al ,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碱,W为 N,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呈酸性,则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性: YW ,故 B错误; CAl2O3离子化合物, AlCl 3为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熔点较高,则熔点:Y2X3 YZ3,故 C错误; DX为 O 、Y为 Al ,对应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则简单离子的半径:YX,故 D错误;故答案为A。 4. 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 - 3 - 粒子半径:K

7、Al3S2Cl 氢化物的酸性:HClHBr HI 离子的还原性:S 2ClBrI 氧化性: Cl2SSeTe 酸性: H2SO4H3PO4H2CO3HClO 非金属性:O NPSi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粒子半 径: S 2- Cl - K +Al3+,故错误;氢化物的酸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酸性: HClHBrHI,故 错误;单质的氧化性Cl2Br2 I2 S,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离子的还原 性: S 2- I - Br - Cl - ,故错误;非金属性:

8、Cl SSeTe,氧化性: Cl2S SeTe,故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碳酸与NaClO可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则酸 性: H2SO4H3PO4H2CO3HClO,故正确;同周期非金属性O N、PSi ,同主族非金属性为N P,则 非金属性: ONP Si ,故正确;正确,故答案为C。 5. 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放电时,两极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均降低 B. 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 2OH = 2H2O C. 电池的总反应是2H2O2 = 2H2O D. 电解质溶液中Na 向右移动, ClO 向

9、左移动 【答案】 C 【解析】 【分析】 - 4 - 由电子流向可知,左边吸附层为负极,发生了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是H2-2e -+2OH-2H 2O ,右边吸附层为正 极,发生了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2e -+2H+H 2,结合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解答该题。 【详解】 A放电时左侧发生电极反应为H2-2e - +2OH -2H 2O,右侧发生电极反应为2e - +2H +H 2,则两极电解 质溶液的酸碱性均降低,故A正确; B由电子流向可知,左边吸附层为负极,发生了氧化反应,电极反应 是 H2-2e - +2OH - 2H2O,故 B正确; C负极电极反应是H2-2e - +2

10、OH - 2H2O ,正极电极反应是2e - +2H +H 2,电 池的总反应无氧气参加,故C 错误; D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电解质溶液中 Na +向右正极移动, ClO4 -向左负极移动,故 D正确;故答案为C。 6. 将 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 已被腐蚀而变 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铁片腐蚀过程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4Fe+6H2O+3O2 =4 Fe(OH) 3 B. 液滴之下氧气含量少,铁片作负极,发生的还原反应为: Fe2e =Fe2 C. 液滴

11、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H2O4e =4OH D. 铁片腐蚀最严重区域不是生锈最多的区域 【答案】 B 【解析】 【分析】 NaCl 溶液滴到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在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 被腐蚀变暗,实际上 是发生了吸氧腐蚀,铁片作负极,发生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 -=Fe2+,液滴边缘是正极区,电极 反应为:O2+2H2O+4e - =4OH - ( 发生还原反应), 在液滴外沿, 由于 Fe 2+2OH-=Fe(OH) 2, 4Fe(OH)2+O2+2H2O=4Fe(OH)3 形成了棕色铁锈环(b) ,铁片腐蚀过程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4Fe

12、+6H2O+3O24 Fe(OH)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铁片腐蚀过程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4Fe+6H2O+3O24 Fe(OH)3,故 A正确; B铁片作负极,发生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Fe-2e -=Fe2+,故 B 错误; CO 2在液滴外沿反应,正极电 极反应为: O2+2H2O+4e -=4OH- ( 发生还原反应 ) ,故 C正确。 D铁片腐蚀最严重区域不是生锈最多的区域, 而是液滴中心区,故D正确;故答案为B。 7.2SO2(g)+O2(g)2SO3(g)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 E2表示无催化剂时逆反应的活

13、化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5 - A.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 500 、 101kPa 下,将 1molSO2(g) 和 0.5molO2(g)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3(g) 放热 akJ,其热 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2a kJ mol -l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 H=E1-E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 子的百分数,A正确;

14、 B. 500、 101kPa 下,将 1molSO2(g) 和 0.5molO2(g)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 a kJ ,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得不到1mol SO3(g) ,所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 的反 应热不等于 -2a kJmol -l ,B 不正确; C. 该反应中为放热反应,其H0)且又熵减小(即S0, 即在任何温度下该过程都是非自发的,所以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A项正确; B.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又都不能独立地作为自发性的判据,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 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放热过程( H 0) 且熵增加 (

15、S0) 的过程一定是自发的,B项错误; C.CaCO3(g)=CaO(s)+CO2(g) ,该反应H0 且 S0,升高温度(即T增大)可使H-TSc(Cl-)c(OH-)c(H+) C. c 点溶液中c(NH4 +)=c(Cl- ) D. d 点代表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常温下, 0.1 mol L -1 的氨水溶液中c(H +)=10-11mol/L ,则 c(OH - )= 14 11 10 10 mol/L=0.001mol/L, Ka= 4 32 c NHc OH c NHH O = 33 1010 0.1 mol/L= 110 -5 mol/L ,所以 A选项是正确的; B.a、 b 之间的任意一点,溶液都呈碱性,则c(H +) c(OH-) ,结合电荷守恒得 c(Cl -)10-7 mol/L ,c(OH -)10-7 mol/L ,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得:c(NH4 +) c(Cl-) , - 13 - 故 C错误; D.根据图像推断,d 点溶液中c(H +)=10-7 mol/L ,常温下c(H +) c(OH - )=Kw=10 -14,所以 c(H +)= c(OH- ) ,溶 液呈中性,如果氨水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