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师版综述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63937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师版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师版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师版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师版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师版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师版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师版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一课时四、学法指导1、考试说明: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方法(1) 诗歌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或事物。 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的感情形象,即“意象”。(2) 诗歌语言理解关键词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丰富多彩的形容词(表色彩的词)、生动形象的叠词鉴赏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平实质朴、清新明丽、含蓄委婉、婉约细腻、幽默讽刺、形象生动、豪迈雄奇、粗犷豪放、沉

2、郁顿挫、悲壮慷慨、悲怆幽怨、缠绵哀怨、(3)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A、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直抒胸臆 ) B、描写:渲染、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白描、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表现手法: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铺排、幽默、含蓄、象征、联想、想象;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用典、起兴、借代、对偶、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等。(4) 思想内容: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寄情山水、

3、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感奋振作、激励友人。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5、 自学设计1、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

4、最基本的文学形式。2、 中国古代诗歌大致可分为诗、词、曲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照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自由诗(现代诗)。3、 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圣”。蜀相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

5、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风庸颥,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功盖三分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刘备君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当然都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潮起伏、热泪盈眶。4、 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6、 合作探究1、 (本诗首联采用了怎

6、样的表现形式? 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透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1)“诗眼”分别“自”、“空”。(2) “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3、最能表现出诗人感伤、叹惋感情的是哪些诗句?写了诸葛亮哪些事?包含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句

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事件: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感情: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4、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5、 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

8、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 7、 拓展延伸诗中的“英雄”是指

9、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8、 当堂检测:朗读诗歌,回答问题。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 首联和颔联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两联的意象有何不同?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首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颔联:星、平野、月、大江。首联的意象显的眇小懦弱,颔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大。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通过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令人更加感觉危墙独舟的眇小懦弱,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凉

10、心情。2、 .“天地一沙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一沙鸥在苍茫天地中,突出其眇小可怜,借以象征自己被人排挤的身世处境,抒发对生命的感叹。笔调悲苦 第二课时四、自学检测1、关于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

11、,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2、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3、诗题解读书:即书写,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我心中的愤懑。 4、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气: 楼船夜雪瓜洲渡渡: 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 五、合作探究1、诗人“

12、书”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2、作者忧愤了什么?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

13、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4、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5、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主张抗战,英勇杀

14、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六、延伸拓展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明确: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

15、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7、 当堂检测1、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作者 没有遇到明主而无法实现报国之志 的思想。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一句表达了作者悔恨少年时代不够努力。B第二联惜当时的史事说明自己参加这样的战斗大块人心。C“塞上长城空自许”是诗人认为自己有才能报效祖国,“空”表达了愿望落空。D“镜中衰鬓已先斑”强调为国担忧而头发早白。8、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第三课时 四、自学设计1、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婉约派代表。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风格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2、 写作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