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11.泻下剂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38901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11.泻下剂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11.泻下剂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11.泻下剂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11.泻下剂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11.泻下剂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11.泻下剂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11.泻下剂教学幻灯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6/30,方剂学,第二章 泻下剂,2020/6/30,方剂学,一、含义:(泻下药、通便攻邪、里实证),二、立法依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 而泻之” 。,三、特点:,1、组方多用大黄。,2、针对肠胃病证。,3、以大便通利为效。,2020/6/30,方剂学,四、作用通便攻邪,1、荡涤实热 2、祛除寒积 3、攻逐水饮 4、润燥导滞,五、适应证肠胃里实证,1、实热积滞证 2、寒冷积滞证 3、蓄水证 4、肠燥积滞证,2020/6/30,方剂学,六、分类,1、寒下泻热通便、活血祛瘀实热积滞证,代表方:一级方、大承气汤 二级方:大黄牡丹汤,2、温下温里散寒、攻积通便寒冷积滞证,代表

2、方:一级方:温脾汤,3、润下润肠通便导滞肠燥积滞证,代表方:一级方:麻子仁丸 二级方:济川煎,2020/6/30,方剂学,七、使用注意:,1、辨表里 2、别虚实 3、中病即止 4、禁慎范围 5、调护,2020/6/30,方剂学,大承气汤伤寒论,一、组成:,1、主要配伍大黄配芒硝,2、厚朴的用量,二、作用泻热通便,行气导滞力强峻下热结,三、主治,1、阳明腑实证 含义 病机 主症 归纳,2、热结旁流:含义 为何能治?主症,3、热厥、痉病、发狂属里热实证者,(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辄辄汗 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2020/6/30,方剂学,四、方解:,2、为何能峻下热

3、结?,1、配伍用药,大黄泻热通便实君,芒硝润燥软坚燥臣,泻热通便强,厚朴行气除满满,枳实下气消痞痞,*行气除痞满,峻下,佐,2020/6/30,方剂学,3、为何不养阴?,4、体现了急下存阴法、釜底抽薪法, 通因通用法。,2020/6/30,方剂学,五、临床应用,1、原则:痞满燥实俱全。,2、现代:广泛用于西医外科急腹症。,3、使用注意:孕妇禁用、得效则止。 煎药法。,4、加减变化方,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味承气汤,: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020/6/30,方剂学,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一、功用:泻热破瘀,

4、散结消肿。 二、主治:肠痈初起(脓未成或脓已成而未溃之证)。 病机:湿热郁积,气血凝滞,阻于肠中,肠络不通。 症状:,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2020/6/30,方剂学,三、方解: 大黄 泻下湿热,祛除瘀血 破瘀泻热 丹皮 凉血行瘀 瘀热同去 芒硝 软坚散结,泻热导滞 桃仁 活血化瘀 冬瓜仁 清利湿热,消痈散结 诸药合用,攻而行之,荡涤湿热瘀血,促进肠痈消散。,臣药,君药,佐药,2020/6/30,方剂学,四、应用: 1、肠痈有湿热瘀滞和寒湿瘀滞之分,本方只用于湿 热瘀

5、滞之肠痈,以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苔薄黄腻,脉滑数为使用要点。 2、重用大黄、冬瓜仁各30克。 3、注意老人、孕妇、体虚慎用。重型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或合并腹膜炎禁用。 阑尾炎诊断要点?,2020/6/30,方剂学,第三节 润下剂 麻子仁丸(脾约丸) 伤寒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因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020/6/30,方剂学,一、配伍意义: 火麻仁 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杏仁 利肺降气,润燥通便 润 白芍 敛阴和里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轻下热结 下 诸药以蜜为丸 润燥滑肠,2020/6/30,方剂学,二、组方特点: 1、在治法上体现

6、润下法,根椐“燥者润之,留者 攻之”而立法。 2、配伍上多用果仁多脂类药与攻下药同用。 3、润不滋腻,下不伤正。 三、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四、主治: 1、脾约便秘证(胃肠燥热,脾津液不足之证) 何谓脾约?,2020/6/30,方剂学,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满而痛,心 烦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床还可用于: 1、热病后津伤、产后妇女,津液不足而致的 大便秘结可用,习惯性便秘也可用。 2、痔疮便秘,若见便血者加槐花、地榆。,2020/6/30,方剂学,黄龙汤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症状: 热结里实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结, 之证 脘腹胀满,腹痛 拒按,神昏肢 气血不足

7、厥,神倦少气,苔焦黒,脉虚 配伍:大承气汤 功下热结,荡涤实热. 人参 当归 生姜 大枣 甘草 补气养血 桔梗 宣肺通腑 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2020/6/30,方剂学,温脾汤千金要方,一、组成:大黄5两 附子2两 芒硝2两 当归3两 干姜3两 人参2两 甘草2两,1、主要配伍:大黄配附子,2、药量特点:温热大于寒凉,姜附归大 于硝黄总量,2020/6/30,方剂学,二、主治脾虚冷积之证,1、病机阳虚生寒、冷积内停、传导失司,2、主症便秘腹痛(脐周或脐下),喜 温不喜按,手足不温,苔白不 渴,脉沉迟。,2020/6/30,方剂学,三、方解:,1、治法攻下冷积,温补脾阳,2、配伍用药,附子

8、 辛热温阳祛寒,大黄 苦寒攻下积滞,相制温阳攻冷积君,干姜 辛热-助附子温阳祛寒,芒硝 咸寒-软坚,当归 甘温-润肠,助大黄攻积,臣,人参 当归甘温益气,合姜附温补脾阳 -佐,甘草 甘温调和药性,且助补中 -使,2020/6/30,方剂学,四、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2、加减,2020/6/30,方剂学,第四节 逐水剂 十枣汤 伤寒论 一、功用:攻逐水饮。,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辄辄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痛,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2020/6/30,方剂学,二、用法: 1、大戟、芫花、甘遂三药等分,研成细末, 装入胶囊中。

9、2、大枣十枚,以水煎汤,用枣汤调服药末。 3、身体壮实者,每次服1克,虚弱者每服0.5 克。 4、清晨空腹服药。 5、药效观察及付作用处理。 6、疗程:每一疗程3至5天,观察2至3天后再服。,2020/6/30,方剂学,三、主治: 咳唾短气,胸胁引痛 1、悬饮 水饮停于胸胁 心下痞硬,目眩干呕 苔滑,脉沉弦 2、水肿 水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病机:水饮内停,上下充斥,内外泛滥。 四、治法: 攻逐水饮,使水饮之邪从大便而去。,7、 体虚无实或孕妇禁用。 8、 反甘草。,2020/6/30,方剂学,五、方解: 甘遂 有毒 善祛经隧水湿,兼利小便。 大戟 性猛 善泄脏腑水湿。 芫花 逐水 善祛胸

10、胁伏痰留饮 大枣 1、补脾养胃,以防三药伤胃气。 2、益气补脾,以制水湿。 3、缓和逐水药毒性,使下不伤正。,2020/6/30,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比较济川煎与麻子仁丸组成、功用、主 治之异同?,2020/6/30,方剂学,随证加减变化成方 刘某,男,7岁。 初起微有恶寒,旋即发烧,体温高达40.6。头痛无汗,微有咳嗽,口渴喜饮,食欲不振,舌苔中心微黄,脉象浮数。(董建华医案),辨证: 治法: 选方:,2020/6/30,方剂学,辨证:风热表证(风温热毒侵袭肺卫)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选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6克、连翘6克、薄荷3克、竹叶10克、荆芥5克、牛蒡子6克、淡豆豉10克、甘

11、草1.5克、桔梗5克、芦根10克、栀子5克。,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2020/6/30,方剂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