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复习》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32388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复习》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14届《高考复习》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14届《高考复习》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14届《高考复习》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14届《高考复习》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复习》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复习》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件编辑说明,本课件是用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 第31讲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第十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 人类活动,返回目录,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纲概览,1.结合具体实例对区域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的考查是常见的命题形式。 2.区域环境差异的分析是近年来高

2、考命题的重点,分析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是主要考查方向。 3.结合世界热点地区和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地区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着眼点。 4.明确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返回目录,考向定位,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划分出来的。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_,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内部某些特征_,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地理环境差异,指标,界线,相对一致,3划分

3、(1)指标:可采用_指标,也可采用_指标;可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 (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_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归纳总结 “区域”与“地域”的异同 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只是“区域”是泛指;“区域”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综合,单一,因地制宜,二、区域的类型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相对一致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然,人文

4、,紧密相连,内在联系,2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具有_。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_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技巧点拨 区域的特征与区域地理特征的区别 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是不同区域的共性特征,而区域地理特征是指某具体区域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和人口、城市、人类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相对一致性,孤立存在,四、区域差异 图301,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海陆位置,五、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岛

5、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_。 (2)差异性:,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温暖湿润,高原,西风带,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都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煤、铁、石油,水力资源,流量平稳,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种植业,太平洋沿岸,畜牧业,临海型,资源型,特别提示 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方法:首先是地理位置的比较,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其次比较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再次是比较人类活动,包括工

6、农业发展水平、城市、人口、社会发展状况等。 六、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地势:西高东低,呈 _分布。 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 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三级阶梯状,2划分指标: _。 3具体划分(如下图): 图302,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地形和气候,(1)三大自然区名称: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界线 a与b界线A大致与 _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a与c界线B大致与 _吻合。 b与c界线C大致与 _一线吻合。,返回目录,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基础自主梳理,40

7、0 mm,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探究点一 区域内涵的剖析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3)区域的划分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4)区域的划分具有层次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例1 2012上海地理卷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回答下列问题。 图303,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1)“塞上江南”是宁夏

8、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地势平坦 光照资源丰富 降水丰沛 灌溉水源充足 A B C D (2)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 A游牧畜牧业 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 D水田农业,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3)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 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 B C D 解析 (1)D (2)C (3)A 第(1)题,考查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的区域优势。“塞上江南”地区位于西北内陆,由等降水量线判读降水量较少,但光照强,沿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引黄河

9、水灌溉,水源充足,所以其优势条件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第(2)题,考查“塞上江南”农业地域类型。宁夏平原虽然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但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黄河流经此处,灌溉水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很好,主要以旱地种植业为主,因此选C。 第(3)题,考查宁夏农业地域类型南北差异变化。宁夏地处黄河流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南部降水超过400mm,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为半湿润地区,农业多以种植业为主,越往北,降水愈少,逐渐变为半干旱、干旱地区,农业也转为畜牧业为主,因此A项正确。,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 探究点二 区

10、域三大特征的实践意义,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例2 2011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图304,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

11、自然原因。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304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答案(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4)保

12、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 (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绘制即可。但绘制剖面示意图要注意找准起点、终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数值。 第(2)题,辽河支流西辽河流经广阔的高原沙地,植被覆盖率低,河水含沙量较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因此素有“西沙”之称;辽河东侧年降水量多于西侧,流域内地势较低,植被覆盖率高,加上森林涵

13、养水源的能力较强,使得东侧支流含沙量小,径流量大,故有“东水”之称。,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第(3)题, 地下水不再补给辽河应从地下水位和河床高度相对变化思考。不断增多的人口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自然和人为原因相结合,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增多,河床抬高。一低一高使得辽河某些河段,地下水位在河流枯水期仍低于河床高度,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第(4)题,“丁坝”是由堤岸向河流中部伸出的垂直河流的直墙,能够减轻对堤岸冲蚀,减少河床中部泥沙的沉积,提高枯水季节水位,有利于河运。第(5)题,回答本题可从水资源决定的河流开发方向思考,但要以解决水

14、资源短缺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为思考核心。,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 探究点三 区域发展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发展差异比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各要素的分析内容见下表: 1自然地理要素,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2.人文地理要素,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方法 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区域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产生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纬度位置温度带、

15、降水、光照、温差等气候条件的差异; (2)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屿)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3)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4)相邻位置区际联系的差异; (5)交通位置对外联系的差异。,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例3 2011山东卷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图305,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0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