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32280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案――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岳的形成,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二、山岳的形成,真题1 (2011年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 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 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 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 (2)题。,(1)图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2)与图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点石成金】 第(1)题,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 知,、所对应的地

2、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和断层。第(2)题,图 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乙侧记录密集、从 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 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答案】 (1)C (2)D,真题2 (2011年山东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丙 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及淤地,A. B. C. D.,(2)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

3、形成的是 ( ),A.、 B.、 C.、 D.、,【点石成金】 第(1)题, 该地地处我国北方,沟壑纵横,植被稀疏,说明水土 流失严重。甲地缓坡可平整土地,开垦农田;乙地山麓出口处河流泥沙淤积 应疏通河道,防止洪涝灾害;丙地陡坡山脊应发展林牧业;丁地冲沟出口处可 打坝淤地,防止水土流失。第(2)题,从图可看出、处是沉积岩层,是外力 作用的结果;处是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处侵入岩是由岩浆侵入(内力 作用)造成的。,【答案】 (1)A (2)D,真题3 (2011年广东卷)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 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

4、、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点石成金】 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情况,可知乙处是背斜、丙处是向斜, 甲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即为断层,所以选B项。,【答案】 B,1.褶皱(背斜和向斜)与断层的对比,续表,续表,例1 (2010年重庆卷)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 ),A.页岩 B.板岩,C.石灰岩 D.花岗岩,【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区域植被类型等知 识,根据图文信息较易判定。第(1)题,从图

5、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区的岩层 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山。第(2)题,石芽、溶洞等地形为 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答案】 (1)D (2)C,例2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构造的是 ,判断理由是 。,(2)A处形成山地的原因是 。,(3)已知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条的区域很可能会形成 岩,分析其成因。,【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或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 向斜。第(2)题,A处为向斜成山,这是由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造成 的。第(3)题,石灰岩在接触岩浆的部位经高温、高压作用

6、形成大理岩(或变 质岩)。,【答案】 (1)B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该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A处为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大理岩(或变质岩) 因为石灰岩受岩浆侵入影响,在高温、高压下易发生 变质。,真题1 (2011年上海卷)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 同。,(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 cm/s B.200 cm/s,C.300 cm/s D.400 cm/s,(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 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

7、,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点石成金】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鹅卵石颗 粒直径为6.4 cm,对应在横坐标轴上,则河流流速大于等于200 cm/s才能搬运,鹅卵石。河流搬运物质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石块、鹅卵石、砾石、粗砂、 细砂、黏土。,【答案】 (1)B (2)D,真题2 (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B.,C. D.,(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

8、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点石成金】 第(1)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 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 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 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 故D项 正确。第(2)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喀 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 瘠;由于该地貌地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故C项正确。,【答案】 (1)D (2)C,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

9、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力、流水、冰川 、海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如下表所示。,续表,续表,【思维拓展】 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高山 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 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 碛湖等。,风力作用:

10、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例 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在它们背面。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内外力共同作用 B.乙断层下陷,C.丙背斜顶部侵蚀 D.丁冰川侵蚀,(2)丁地所受侵蚀作用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第(1)题,四地景观分别为长江三峡(巫峡)、喜马拉雅山(珠穆朗 玛峰)、桂林山水和壶口瀑布,其景观形成的内外力作用分别是地壳抬升与 河流下切侵蚀、地壳隆起与冰

11、川侵蚀、流水侵蚀(溶蚀)、河流侵蚀。第(2) 题,黄河夏季水量大,丁地流水侵蚀最强。,【答案】 (1)A (2)B,真题1 (2011年大纲全国卷)读下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点石成金】 第(1)题,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 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直接来自地幔。第(2)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 程中,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答案】 (1)D

12、 (2)C,真题2 (2009年江苏卷)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 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 回答(1)(2)题。,A. B. C. 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 B.,C. D.,【解析】 本组题以物质循环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 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题,昆仑玉和大理岩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 属于变质岩类。表示变质作用过程。第(2)题,在外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过程中,古生物容易进入,最后形成沉积岩中的各类化石。表示沉积物固 结成岩过程。,【答案】 (1)D (2)A,(1)

13、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及用途,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 岩三大类。三大类岩石的比较如下表所示。,续表,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1.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技巧,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判读时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岩浆只能直接生成岩浆岩,所以岩浆箭 头指向的一定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

14、的“归宿”,三类岩石都有可 能重熔再生成岩浆。,(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4)三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思维拓展】,成的。,2.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1)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 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岩浆喷出 通道所切穿的岩石,侵入岩的形成晚于被侵入岩石。,(3)变质岩是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 于其相邻的岩浆岩或侵入岩。,(5)注意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环

15、境: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 岩是已经形成的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已生成岩石经变质作用 (高温、高压)形成的;岩浆是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形,例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表示岩浆、沉积物、沉积岩、侵入 岩、喷出岩、变质岩中的某一项),回答(1)(2)题。,(1)可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分别是 ( ),A. B. C. D.,B.沉积岩、变质岩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岩,C.岩石圈变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岩石圈物质循环只能反映出内力作用过程,【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为岩浆,为侵入岩,为喷出岩,为沉 积物,为沉积岩,为变质岩。第(2)题,岩石圈变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答案】 (1)B (2)C,(2)下列关于三大类岩石转化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浆岩、沉积岩转化为岩浆,必须先转化为变质岩,第二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真题1 (2010年福建卷)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 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 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完成(1)(2)题。,(1)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