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疾病防治教学案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32207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常见疾病防治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羊常见疾病防治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羊常见疾病防治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羊常见疾病防治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羊常见疾病防治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羊常见疾病防治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常见疾病防治教学案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羊场常见疾病防治,卢水根 13657056564,2、消灭传染源 病羊隔离,流产的死胎、病死羊尸体深埋; 病羊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无害化处理。 3、消除传染媒介 高危人群(养羊者、收羊及屠宰者、兽医等),动物(如狗猫、老鼠)、昆虫(如苍蝇、蚊子)等都是活的传染者。 污染场地的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圈舍等都是传染物。,二、坚持卫生消毒制度,1、卫生 定期进行清扫卫生工作,不留死角。 2、做好消毒工作 (1)羊舍消毒 羊舍除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和夏凉以外,平时还用做好消毒。羊舍及运动场应每周进行1次消毒,整个羊舍用2%4%氢氧化钠或用20石灰乳消毒,带羊消毒用1:2000的百毒杀。 (

2、2)空栏消毒:转群或出栏后,要对整个羊舍和用具进行2次全面的消毒,空栏一段时间后,方可进羊。,(3)粪便消毒 羊的粪便消毒方法有多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生物热消毒法,即在距羊场100200m以外的地方设一堆粪场,将羊粪堆积起来,喷少量水,上面覆盖湿泥封严,堆放发酵30d左右,既可做有机农家肥,用于种植业。,三、做好免疫预防工作,1、羊痘:用鸡胚化弱毒苗免疫,预防绵羊、山羊痘。每年45月份免疫,免疫期1年; 2、口蹄疫:利用流行全毒株灭活苗,每年免疫23次; 3、羊口疮:口唇粘膜注射羊口疱弱毒细胞冻干苗; 4、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用氢氧化铝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期1年; 5、羊梭菌病:三联四防菌

3、苗用于羊快疫、羊猝疽、羊毒血症、羔羊痢疾。肌肉或皮下注射,每年免疫12次。 6、链球菌病: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免疫。,四、做好药物预防工作,1、消化道疾病(肠炎、腹泻) 可以选择硫酸新霉素或粘杆菌素2040g/100kg饲料; 2、呼吸道疾病(咳嗽、喘) 可以选择泰乐菌素或氟苯尼考2040g/100kg饲料;,五、做好药物驱虫工作,可选用以下驱虫药定期预防或治疗 1、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每年进行2次驱虫,按每公斤体重15-20毫克,1次灌服,3日后重复1次,防治绦虫、肝片吸虫病 ; 2、左旋咪唑,8mg/kg口服,防治捻转胃虫病等线虫病; 3、伊维菌素注射液,0.3mg/kg,皮下一次

4、注射 ,隔710天需要重新注射次。防治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病。,坚持定期驱虫 一般是每年的3、6、9、12月份各进行1次全群驱虫,驱虫药物根据本地寄生虫流行情况进行选择。 从外地引进的羊驱虫后再并群 3.驱虫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如在羊场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药物或不合理用药,可使寄生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会造成驱虫效果不理想。,布鲁氏菌病,羊布鲁氏菌主要感染绵羊、山羊,也能感染牛、猪、鹿、骆驼等;人的感染以羊布鲁氏菌最多见。 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来源,特别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其流产或分娩时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大量的布鲁氏菌,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乳汁、粪、尿及感染公畜的精液内都有布鲁

5、氏菌存在。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可经皮肤、黏膜、交配感染。吸血昆虫可传播本病。,症状:主要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妊娠后34个月,流产前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羊流产前23d食欲减退,沉郁,口渴,体温升高,阴道流出黄色液体。还可能出现乳房炎、关节炎、滑膜炎及支气管炎。病公羊常见睾丸炎、附睾炎及多发性关节炎。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 防治:1定期检疫,至少每年检疫1次,一经发现,立即淘汰。防止本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种时,需经过隔离饲养两个月,并进行两次检疫均为阴性,方可混群.,2发病羊群 要贯彻以免疫(使用布鲁氏菌猪2号弱毒菌苗-简称S2苗) 、检疫、淘汰病羊和培育健康羊群为主导的综

6、合性预防措施。,羊链球菌病,新发病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常发地区为散发。发病率1524,病死率80以上。潜伏期27天,少数可达10天。 最急性型:病羊初发症状不明显,常于24h内死亡,或在清晨检查圈舍时发现死于圈舍内。 急性型:体温41以上,精神沉郁,垂头、弓背、呆立、懒动。食欲减退或绝食,反刍停止。结膜充血,流泪,随后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汁。咽喉肿胀,咽背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流涎、咳嗽。粪便带黏液或血液。孕羊阴门红肿,多发生流产。有的头和乳房肿胀。病程23天。,亚急性型: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流黏液性透明鼻汁,咳嗽,呼吸困难。粪软稀带黏液或血液,喜卧懒动,步态不稳。病程

7、12周。 慢性型:轻度发热、消瘦、食欲不振、腹围缩小、步态疆硬。有的咳嗽,有的出现关节炎。病呈一个月左右死亡。 防治:应建立和健全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接种可有效的控制羊链球菌病,在发病季节之前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免疫,不分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ml,3个月龄以下的羔羊,在第一次注射后23周再注射一次,用量3ml。免疫期半年以上。 治疗病畜可用头孢曲松、氟苯尼考或环丙沙星注射,早期治疗可有满意效果。,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烂肺病”,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山羊或绵羊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阴雨连绵、寒冷潮湿、羊群密集、拥挤等因素有利于传染的发生,羊缺乏营养、容易

8、受寒感冒,因而机体抵抗力降低,较易发病,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发病率可达87%,死亡率达34.5%。 临床症状:病羊高热,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C,呈现稽留热或间歇热,病羊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但饮欲随病程的发展而增强,呼吸困难,有时呻吟,气喘,湿咳,初期流浆液性鼻涕,1周后变为脓性,铁锈色。按压羊只胸壁表现敏感疼痛。,剖检病变:病变多局限于胸腔,肺脏、胸壁和支气管。剖开胸腔可见大量含纤维素蛋白和液体,肺脏病变多见单侧或双侧纤维素性肺炎,可见大小不等的肝变区,呈红色至灰黄色,切面是大理石状花纹。胸膜增厚,粗糙乃至粘连,粘连处有明显的白色胶样浸润。支气管内含有粘液与气泡,其淋巴结肿大,有水

9、肿或出血。,剖检病变,诊断:由于本病的流行规律,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都很特征,根据这三个方面,不难作出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 防治:确诊后,健康羊和病羊隔离饲养。羊舍、食槽及周围环境应用20%石灰乳消毒。 预防: (1)严禁从疫区购买或引进羊,引进的羊要隔离观察1个月。 (2)疫区注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预防免疫。大羊每只5ml注射,小羊每只肌注3ml。 (3)污染过的圈舍、用具可用23%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喷洒消毒。,治疗: (1)阿奇霉素注射液,肌注,0.2ml/kg/次,每天1次,连用3天; (2)10氟苯尼考注射液,肌注,0.2ml/kg/次,每天1次,连用3天; (

10、3)丁胺卡那霉素,肌注,20mg/kg/次,每天1次,连用3天; ; (4)病羊群可用泰乐菌素、左氧氟沙星按每天每kg体重20毫克,分2次口服。,山羊巴氏杆菌病,山羊巴氏杆菌病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 流行特点:各种年龄段的羊都有易感性,当年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由于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圈舍通风不良、阴雨连绵、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渡疲劳、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诱因,而使其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即可乘机侵入体内。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家畜,或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的媒介和

11、皮肤、粘膜的伤也可发生感染,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一般为散发性,有时也可能 发病、呈流行性。,临床症状:发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粘膜发绀、体温升高至41C,咳嗽、伸颈呼吸、心跳、呼吸频率加快,鼻腔中流出粘液,病程2-5天死亡,个别病程短的仅几小时,尤以羔羊症状明显。成年羊较羔羊病程长。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血样。慢性病主要表现肺炎、胸膜炎、胃肠炎症状。 病程剖检:病变主要在胸腔器官和肝脏上,胸腔中积有大量淡黄色浆液,肺充血、淤血、颜色暗红,体积肿大,肺切面外翻,流出淡粉色泡沫样液体。肺门淋巴结肿大有点状出血,心包腔内积有混蚀的黄色液体,有针尖状出血点。肝脏淤血,表面散有白色

12、坏死灶。胆囊充盈,肠壁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水肿。,防治: (1)头孢曲松注射,1g/50斤体重,每日1次,连用23天; (2)氟苯尼考20mg/kg,地米4mg/只,每天1次,3天1个疗程,同时全群用左氧氟沙星10g/100kg饮水。 (3)丁胺卡那霉素联合用药肌注,20mg/kg 体重,肌注每天1次,3天1个疗程。,羊梭菌性疾病,羊梭菌性疾病是由几种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羊的一组传染病的统称,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等。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对羊的危害大。,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尤其是回肠)发生溃疡为特征。 羊猝狙是

13、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毒血症,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为腹泻、惊厥、麻痹和突然死亡,死后肾脏多见软化如泥。 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其特征是肝实质坏死病灶。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防治 预防:每年秋季注射四联苗,产前2-3周再免疫一次。 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灌服青霉素0.15-0.2g,每日一次,连服三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治疗 :

14、土霉素0.2-0.3g,或加胃蛋白酶0.2-0.3g,加水灌服,每日两次. 注射青霉素; 肌肉注射左氧氟沙星;灌服新霉素、碳酸氢钠,每日2次。,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混浊或呈孔白色,严重者导致失明。 流行特点:本病目前一般认为主要由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自然传播的途径还不十分明确,可以通过直接或密切接触(例如头部的相互磨擦和通过打喷嚏、咳嗽)而传染。 本病主要发生于天气炎热和湿度较高夏秋季节。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流行性,刮风、尘土等因素有利于病的传播。 临床症状:潜伏期约为1周左右,

15、多数病初一侧眼患病,后期为双眼感染。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羞明)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有分泌物。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有的病羊发生眼房积脓,有的病羊发生关节炎、跛行。,治疗: (1)3%-5%硼酸水浴液冲洗患眼,拭干。 (2)涂红霉素或四环素,或金霉素软膏,每日3次。 (3)注射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日1次。,羊大肠杆菌病,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和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周龄内的羔羊,多发于冬、春季节,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症状: 潜伏期可为数小时或1天。()败血型:主要见于周龄的羔

16、羊。病羊高烧,精神委顿,结膜潮红,呼吸浅表,脉快而弱,表现神经症状,多于发病后小时死亡。 ()肠型:主要见于日龄的羔羊。体温升高。后出现拉稀,粪便呈黄糊状,个别病羊粪便中带有黏液、血液或脓液,严重病例粪便中带有肠黏膜。病羊迅速消瘦、衰弱、脱水。病羊精神委顿、磨牙、卧地不起、瘤胃急剧臌胀,如不及时治疗,在病后小时内昏迷死亡,病死率为。,预防: ()加强母羊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增强羊的体质和抗病力。()使羔羊及时吮吸初乳,断乳期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保持羊舍干燥卫生,减少病原菌的感染。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保温设施: 治疗: (1)选择敏感的药物治疗,头孢曲松、丁胺卡那、氟苯尼考。 (2)常用新霉素、粘杆菌素预防。,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流行特点: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常为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同样易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本病多发于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