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资料教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6631371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资料教程(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员工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高峰强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乌鲁木齐阳光妇科医院好不好: 乌鲁木齐人流医院哪家好: 乌鲁木齐妇科医院哪家好: 乌鲁木齐无痛人流医院: 乌鲁木齐妇科医院: 乌鲁木齐阳光妇科医院:,概 要 (七部分),压力的相关概念 企业员工的工作及其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对企业员工健康的影响 提高企业员工心理调适能力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心态决定成败 健康生活方式减缓压力 常用减压方法,社会压力,人格因素与压力,家庭压力,工作压力,环境压力,21世纪压力时代,角色模糊 人际应激 职业发展 组织结构 家庭与工作 技术应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 剥夺个性的发展,噪音污染 空气污染 过度拥挤,缺

2、乏相互独立 缺乏交流沟通 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A类型行为模式 高血压人格 抑郁型人格 癌症敏感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压力的含义是: 第一,它是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第二,它是一种主观的内部心理状态。 第三,它是人体对需要和威胁的一种生理反应。,压力源,任何需要耗费精力、时间去处理的事件都可能是潜在的压力源。 压力管理的范围:可包含正面的、负面的。指各种需要消耗个人时间和精力付出内外在刺激。,压力源:来自职场的压力,来自岗位的压力 (胜任 能力) 来自同事的压力 (竞争 合作) 来自领导的压力 (任务 评价) 来自发展的压力 (晋升 前景),压力源:来自家庭的压力,夫妻关系 亲子

3、关系 亲友关系,压力源,本周的例行文件还没有处理完毕 + 需要赶快整理明天的会议数据 + 需要构思明天的会议应如何打扮 + 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说要带礼物造访 = 瞬间的大量压力源,压力源,生理上的反应,思想上的反应,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肌肉紧绷,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指让工作者感到需要付出较大努力的工作要求以及由于适应要求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当压力源出现时,个体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这些反应能够调动和唤起机体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但过重或持续的压力则可能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工作压力,特瑞彼和约翰牛芒对已有的工作压力研究进行元分析后,从三个方面描述了

4、工作压力的后果:心理症状、生理症状和行为症状。 其中有研究证明压力会引发心脏和肠胃系统问题,身体疲劳、易受伤、失眠症状往往也是随压力而来的。,短时间,长时间,影响严重,影响轻微,1、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肠胃失调,如胃痛、溃疡; 3、急躁; 4、攻击性行为。,1、容易疲劳、感觉压抑; 2、自信心不足; 3、习得性无助; 3、退缩和抑郁; 4、厌烦和工作不满; 5、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 6、服药、冒险行为增加; 7、去医院增加。,1、焦虑、紧张、迷惑 2、经常头痛 3、肌肉紧张、疼痛; 4、睡眠质量差; 5、注意力分散; 6、工作拖拉、效率低。,生理反应为主,心理反应为主,行为反应为主,创

5、伤后应激障碍,压力管理,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 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消极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缓解。,压力管理 首要原则要对压力有觉察,肌体对压力往往有一种天生的吸收缓冲机制,一般的生活压力会被身体转化成活力与激情。 有两种压力可能使肌体调节失常,一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二是持续不变的低量压力。前一种压力使人压力调节机制瓦解,后一种压力可能逃避正常的肌体反应,造成压力的蓄集。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流动的,不停变化的压力丛中,他的肌体不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饱满能量的。压力过小的生活让人消沉,昏昏欲睡,肌体懈怠,思维变慢。 觉察压力有三个层次: 1.稍微过多

6、的压力引发纷乱的情绪。 2.较大的压力带来躯体各种不适反应。 3.过大的压力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心身处于崩溃的边缘。,压力管理 第二原则平衡,躯体与精神两种压力有点像翘翘板,躯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会慢慢增大,反之亦然。通过放松来释放躯体压力,精神的压力也会得到适当的缓解。 当我们集中心智工作太久,或者长期处在竞争的事态中,我们可以通过肌体的放松来释放内心压力。当我们懈怠太久,无所事事之时,可通过肌体的运动来保持精神的活力。,压力管理 第三原则处理压力的技术,如写压力日志、生物反馈、肌肉放松训练、冥想与想象、倒数放松、自我催眠、一分钟放松技巧等。 并按照各种生活场景给予恰当的提示与指导

7、,人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压力管理的手册,遇到问题时翻开看看,快速查找,选择对策。,压力管理 第四原则保持积极心态,良好的心态提高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态本身就像一团乱麻,干扰人的内心。 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对压力有正确的观念,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压力有不恰当的观念与反应。 越怕压力的人每天都生活在压力的恐惧中,喜欢压力的人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游刃有余。(越是困难越向前),返回概要,第二部分 工作压力对企业员工健康的影响,(一)影响职员的工作状态 (二)影响职员的认知水平 (三)影响职员的情绪调节 (四)影响职员的日常生活 (五)影响职员的身心健康,(一)工作压力影响职员的工作状态,长期

8、的工作压力对企业员工工作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工作绩效降低 众所周知,日常工作的体能消耗与心理消耗并不均衡,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少职员在平时工作中必须全神贯注,因为丝毫的失误就会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严重后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许多员工并不是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是由于平时巨大的心理消耗造成的压力导致了许多员工常常为一些工作的处理方法感到困惑和不尽人意,甚至导致工作失败。,2.人际关系紧张 企业员工在平时工作中累积的工作压力如果不能得到适时宣泄,久而久之积聚起来的能量就会不断影响情绪,使他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抑郁,甚至有时富有攻击性。具体的日

9、常表现有: (1)直接宣泄愤怒 愤怒是最不理性的情绪活动,愤怒与理性成反比,当你“怒不可遏”的时候极易造成恶劣的影响。 (2)转嫁郁闷情绪 稍具忍耐性的职员可以暂时地忍耐工作压力,尽管并未表现在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处理上,却极易将消极郁闷的情绪转嫁给顾客,对前来办理业务的顾客态度冷淡、故意刁难这是最常见的转嫁方式。,(二)工作压力影响职员的认知水平,工作压力对银行职员认知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其自我效能的方式来完成。所谓自我效能就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能否操作、完成某个行为的自我预期。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已证明:工作压力影响自我效能,并可能进一步影响职员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企业员

10、工因工作压力而造成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信息的技能不足,工作中易出现失误。 2.决策能力下降。 3.不适应感、无能感进一步弥散。因工作压力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自信心不足,这种信心的不足又致使分析信息和决策能力下降,而当决策失误引起苦恼时,又反作用于自信心,使先前的无能感更加强烈,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三)工作压力影响职员的情绪调节,工作压力对企业员工的情绪影响主要是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否认 当工作压力程度较轻时,职员会对因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持否认态度,以达到文饰和心理防御的目的,试图阻止自尊心的下挫。自欺欺人 2.阿Q精神 所谓阿Q精神

11、即一种自骗性心理防卫机制,当职员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时,不但不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反而为自己找到各种理由加以合理化。我们通常所说的酸葡萄和甜柠檬心理就是这种心理防卫机制的典型代表。不思进取,3.责备他人 随着工作压力的累积,责备就会取代原先的防御。一般表现为出了问题总认为是别人的错、一味地谴责别人。这种情况易发生在具有偏执型和攻击型人格特点的职员身上,前一种职员极度敏感,而后一种职员情绪行为明显冲动、极易兴奋。 4.自我贬损 这种负性情绪一般会因工作压力而发生在回避型人格的员工身上,此类员工处事内敛、事必躬亲,对自己要求极严。他们一旦长期处于自我贬损的负性情绪中就会产生持续紧张、忧虑的心理

12、感受,同时自卑心理占据上风,导致沮丧感。,(四)工作压力影响职员的日常生活,工作压力如果长期累积得不到宣泄还容易产生许多对生活有负面作用的行为: 1.易沾染低俗嗜好 长期处于巨大工作压力下的职员心理上总是希望找到一个能够替代专业工作的追求来填补心理上的空白,而所选的嗜好却往往为社会所禁忌,如赌博、网游等。 2.酗酒 中国文化背景下有“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饮酒风俗,有喝酒习惯的职员,一旦工作压力过大,就很难把握饮酒的“度”,借酒消愁,形成酗酒。吸烟也在此列。 3.健忘 所谓健忘,又称为暂时性记忆障碍,即大脑的思考能力(检索能力)暂时出现了障碍。严格来讲,健忘并不代表记忆力差,而是信息提取、检索

13、能力差。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人的心态越好,精神越愉悦,记忆力就越好,而处在紧张、焦虑的工作状态中的职员根本不能投入很大的注意力,也就容易产生健忘。,(五)工作压力影响职员的心身健康,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虽源于心理疲劳而非身体疲劳,但是与生理健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对生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最常见的就是疲劳综合症。 1.病理疲劳 由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人体疲劳,其特点是持续疲乏,且不易恢复,多数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 2.脑力疲劳 长时间伏案工作,过多脑力劳动,使血液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脑细胞兴奋与抑制失衡,产生疲劳感,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思维混乱等。 3.精神疲劳 这种疲劳本质上

14、属于脑力性疲劳,但其具有浓厚的精神因素和感情色彩。当压抑的感情而不能得到宣泄时,就会从肉体上出现疲劳的症状,或因受强烈持久的刺激而产生心理上的扭曲、变态,而诱发精神疲劳。,返回概要,第三部分 提高职员心理调适能力的主要途径及方法,(一)企业员工的认知调适 (二)企业员工的情绪调适 (三)企业员工的意志调适 (四)企业员工心理调适的其他途径和方法,(一)企业员工的认知调适,认知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涉及到知识的获取、使用过程,包括感觉与知觉、注意与表象、学习与记忆、思维与想象及言语活动等。各种刺激、事件并不直接引起个体的反应。 认知上的歪曲与局限则会导致情绪的紊乱和行为的适应不良。造

15、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个体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思维方式和个体所持有的错误信念、思想,因此,心理调适的关键在于调整人的认知。,常见的认知调适理论与方法有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和归因训练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汀格(Festinger)认为,当认知出现不协调时,除了设法减少它以外,人们还可以主动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四种: 第一,改变认知。如果两种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它与另一个相一致。比如“我吸毒”与“吸毒有害”。 第二,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如果两个不一致的

16、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如认为“我很聪明”但又“考试常不及格”的人,可以通过找各种借口(比如强调自己运气不好或复习时没有抓住重点等)来消除不协调感。,第三,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以权衡,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比如,强调吸烟的重要性,“吸烟使我脑子灵光,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能为了将来可能的危险而放弃它”。个人也可以强调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因素,即“肺癌真的很可怕,吸烟虽然提神、解乏,但是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还是尽快戒掉吧”。这两种认知改变都可以使认知达到平衡。 第四,改变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如一个人知道了“吸烟可能导致肺癌”而把烟戒了。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二)企业员工的情绪调适,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意识到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根据内经的见解:“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情绪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喜伤心、怒伤肝、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