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使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27481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酒》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饮酒》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饮酒》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饮酒》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饮酒》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酒》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使用(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饮 酒,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选自钟嵘诗品),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

2、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 忘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的应酬和车马的喧闹。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

3、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解释:,叙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解释:,绘景,议论抒情,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2.

4、“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心 远,赏,心 远,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返回,“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

5、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研习第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

6、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一品佳句炼字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与“望”,“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二品佳句意境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至情言语即无声

7、,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艺术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诗的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关于酒的诗篇,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也可增兴。能否想出一些关于诗人与酒的诗句或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曹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李白) 李白

8、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杜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曲 王翰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王维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陆游 俗语:酒后吐真言。,陶渊明的其他诗文,或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陶渊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陆游,课后练习,1.“悠然”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 2.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是( ) 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C.“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课后练习,1.“悠然”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2.对饮酒

10、赏析有误的一是( B ) 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C.“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课后练习,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

11、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课后练习,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课后练习,4、前人在评论

12、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课后练习,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课后练习,6、本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对此应如何评价?,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就是乐于隐居,陶醉自然。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可取一面,也流露出作者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对于前者,我们应当汲取,对于后者,我们应扬弃。,练习: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 )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8、人闲( )花落,夜静春山空。 9、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