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6呼吸系统讲解材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27166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6呼吸系统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人体解剖6呼吸系统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人体解剖6呼吸系统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人体解剖6呼吸系统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人体解剖6呼吸系统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6呼吸系统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6呼吸系统讲解材料(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概述 肺外呼吸道 肺 胸膜和纵膈,一、概 述,1、呼吸系统的组成,肺外呼吸道,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构成。,鼻Nose 咽Pharynx 喉Larynx 气管Trachea 主支气管Bronchi,鼻Nose 咽Pharynx 喉Larynx,上呼 吸道,气管Trachea 支气管Bronchi 主支气管 肺内支气管,执行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此外,鼻还有嗅觉的功能,喉还有发音的功能。,2、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二、肺外呼吸道,肺外呼吸道,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构成。,鼻Nose 咽Pharynx 喉Larynx 气管Trachea 主支气

2、管Bronchi,1、鼻 Nose,外鼻 external nose 鼻腔 nasal cavity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鼻中隔,呼吸道的起始部, 又是嗅觉器官。,外鼻是指突出于面部的部分。由骨和软骨为支架,外面覆以皮肤构成。,(1)外 鼻 external nose,鼻尖两侧向外方膨隆的部分叫鼻翼。,上端较窄,位于两眼之间叫鼻根,,下端高突的部分叫鼻尖,,中央的隆起部叫鼻背,,被鼻中隔 nasal septum分为 左、右二腔, 向前以鼻孔nares通外界, 向后经鼻后孔choanae通于咽腔鼻部。,(2) 鼻 腔: nasal cavity,由骨和软骨围成空腔,内面

3、覆以粘膜和皮肤构成。,鼻阈之前,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 鼻前庭以后的部分,向后借鼻后孔通咽。有上、下、内、外四个壁。,鼻前庭 Nasal vestibule 固有鼻腔 Proper nasal cavity,以 为界,每侧鼻腔可分为:,鼻阈nasal limen,鼻腔有四个壁: 上壁筛板ethmoid plate, 狭窄,嗅神经经此通颅前窝; 下壁口腔顶,由硬腭构成;,外侧壁最复杂, 由上而下为上、中和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间隙为上、中和下鼻道。,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内侧壁鼻中隔,前下部 有一个易出血区 (Little 区);,上鼻甲,上鼻道,中鼻甲,中鼻道,下鼻甲,下鼻道,上、中鼻

4、道均有鼻旁窦的开口, 下鼻道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鼻腔粘膜的分部: 呼吸区Respiratory region 占大部分,嗅部以外的部分,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嗅区Olfactory region上鼻甲以上及其相对的鼻中隔 部分,淡黄色或苍白色,内含嗅细胞,能感受气味刺激。,蝶窦 开口于 额窦 上颌窦 开口于 筛窦前、中小房 筛窦后小房 开口于,鼻旁窦的开口,蝶筛隐窝,中鼻道,上鼻道,(3)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 :由位于同名骨内的骨性鼻旁窦衬以粘膜而成,均开口于鼻腔,对发音起共鸣作用。,肺外呼吸道,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构成。,鼻Nose 咽Pharynx 喉La

5、rynx 气管Trachea 主支气管Bronchi,2、咽 pharynx(见消化系统),肺外呼吸道,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构成。,鼻Nose 咽Pharynx 喉Larynx 气管Trachea 主支气管Bronchi,3、喉 larynx,(2)结构: 由软骨、软骨的连结、喉肌和粘膜等构成。,(1)位置: 颈前部正中皮下, 喉咽的前方。 第4、颈椎体之间 第颈椎体下缘,喉软骨 laryngeal cartilage:主要包括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一对杓状软骨。,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位于舌骨下方,构成喉的前壁、侧壁。 由两个对称的方形软骨板构成,两板前

6、缘愈着处形成向前的纵行隆起,称为前角。 喉结:甲状软骨前角上端向前的突起。,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呈环形。其前部低窄呈弓形,称环状软骨弓,后部高宽呈板状,称环状软骨板。,喉软骨的连结:环甲关节、环杓关节、弹性圆锥。,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 其下缘附着于环状软骨上缘,上缘游离,张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之间,称为声韧带。,会厌,喉肌:为骨骼肌,能调节声门裂的大小,声带的张 驰以及喉口的开合。,前庭襞,声襞,喉前庭,喉室,声门下腔,气管腔,前庭裂,喉中间腔,声门裂,喉腔:为喉口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内面衬以 粘膜。,喉腔的结构:,喉前庭,声门

7、下腔,1、两对粘膜皱襞: 上方前庭襞Vestibular folds 下方声襞Vocal folds,2、裂隙: 前庭裂Rima vestibulithe : 两侧前庭裂之间的裂隙; 声门裂Fissure of glottis :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之间的裂隙。,、三部分 喉前庭Laryngeal vestibule 喉中间腔Intermedial cavity of larynx 声门下腔 Infraglottic cavity,喉中间腔,前庭襞,声襞,喉室,喉腔的内部结构,肺外呼吸道,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构成。,鼻Nose 咽Pharynx 喉Larynx 气管Trachea 主支气管

8、Bronchi,4、气管trachea & 主支气管principal bronchus,均以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粘膜构成。,气管,右主气管,左主气管,软骨为半环状的气管软骨,缺口向后,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封闭。,(1)气管 trachea:,位置: 气管上端平第颈椎体高度起自环状软骨,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分叉处称为气管杈。,气管软骨,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前面,后面,气管杈,形态结构:为后壁略平的圆筒形管道, 由1416个气管软骨构成。,气管软骨,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前面,后面,气管软骨呈“”形,其后壁的缺口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壁

9、所封闭。,气管杈,形态: 左主支气管-长、细、较水平。 右主支气管-短、粗、较陡直。,(2)主支气管principal bronchus : 位置:指气管杈至肺门之间的支气管。,前面,后面,气管杈,气管异物容易落入右主支气管。,肺外呼吸道,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构成。,鼻Nose 咽Pharynx 喉Larynx 气管Trachea 主支气管Bronchi,三、 肺 Lung,幼儿肺:淡红色 成人肺:暗红色 老年肺:蓝灰色,胸腔内, 纵隔两侧, 膈肌上方, 左右各一, 被胸膜覆盖。,、位置:,2、形态和结构:,近似圆锥形,分一尖 apex、 一底 base、 两面 surface(内、外)

10、, 三缘 border(前、后、下),肺底,肺尖:钝圆,高出锁骨内 侧段上方23cm。,肺底:贴膈,向上凹陷。,外侧面:与肋和肋间肌相 贴。,三缘:前缘和下缘较锐利,前缘左侧下半有心切迹;后缘钝圆。,肺尖,上叶,外侧面,斜裂,心切迹,下叶,上叶,水平裂,斜裂,中叶,下叶,肺底,肺门,内侧面:即纵膈面。对 向心及其大血管。中央 有肺门。,两肺内侧面观,肺门肺内侧面中央凹陷处,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和淋巴管通过。 肺根出入肺门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绕成束,称。,肺门,3、肺的分叶,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四、胸 膜 和 纵 隔,一、胸 膜,基

11、本 概 念 胸 膜:被覆于胸廓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 分部 壁胸膜 脏(肺)胸膜 胸膜腔: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围成的密闭的腔隙。负压,成对。,胸 腔: 由胸廓和膈围成,容纳所有胸腔脏器,中部为纵隔,两侧是肺。,2、壁胸膜的分部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胸膜的分部,1、脏胸膜:与肺实质紧密结合,且深入肺根,构成肺外膜。,肋胸膜 : 覆盖于胸壁 内面的部分。 膈胸膜: 覆盖于膈上 面的部分。,纵隔胸膜:覆盖于纵膈两侧的部分。 胸膜顶:包围肺尖的部分,由肋胸膜和纵膈胸膜向上互相延续而成。,壁胸膜,脏胸膜,肋膈隐窝 胸膜腔最低处。 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潜在性腔隙,呈半环行,凹向上。

12、,胸膜腔,肋膈隐窝,胸腔:由胸廓和膈围成,容纳所有胸腔脏器,中部为纵隔,两侧是肺。,1、位置:矢状位,是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间隔,呈矢状位,上窄下宽。 前界为胸骨, 后界为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界至胸廓上口, 下界达膈。,二、纵 隔:是两侧纵膈胸膜间所有器官和组织 结构的总称。,mediastinalis,、纵隔的区分,上纵膈,后纵膈,中纵膈,前纵膈,胸骨角第四胸椎体下缘,上纵隔:有胸腺、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迷走神经、膈神经、胸导管。 下纵隔: 前纵隔: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 结。 中纵隔:主要有心、心包和出入 心的大血管根部。 后纵隔:主要主支气管、食管、 胸主动脉、奇静脉、胸导 管、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等。,谢谢大家,同学们辛苦了.,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