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与营养的关系 2教材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626833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烹调与营养的关系 2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烹调与营养的关系 2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烹调与营养的关系 2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烹调与营养的关系 2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烹调与营养的关系 2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烹调与营养的关系 2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烹调与营养的关系 2教材课程(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烹调与营养的关系,合理烹调 指根据不同原材料的特点和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合理地采用烹调加工方法,使菜肴既在色,香,味,型等方面达到烹饪工艺的特殊要求,又要在烹饪工艺过程中尽量保持营养素,消除有害物质,容易消化吸收,更有效的发挥菜肴的营养作用。 合理烹调的意义; 1,杀灭原料中的有害生物。 2,除去或减少某些有害化学物质。 3,尽可能保存原料中的营养物质。 4,改善的感官性质,使之易于消化吸收,营养素在烹饪中的变化,在烹饪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pH值、渗透压、机械作用等原因可使食物发生一些理化变化,从而改变食物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食物的感官性状和营养素构成发生变化。 食品的生物性变化 食品原料中

2、的酶促反应对原料营养有一定影响。(有利;肉的软化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不利;呼吸作用致使蔬菜水果失水,萎焉或腐烂。 食品的非生物性变化 烹调过程中可发生蛋白质的变性,淀粉的糊化,油脂的乳化和自动氧化,焦糖化作用。(有利;产生菜肴的色香味成分。不利;严重食品价值。) 影响烹饪加工中营养素变化的是最大因数 烹饪的温度和烹饪的时间,营养素变化对菜肴营养价值的影响,(一)营养素发生各种变化直接影响食物的 营养价值 1,营养素的流失; 淘洗,盐渍,研磨等处理会造成营养素的流失。(如大米经淘洗后维生素丢失30%-40%,矿物质丢失25%。) 2,营养素被破坏;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变

3、化,使营养素分解或转化,失去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如水果加工后的褐变是黄酮成分与维生素C氧化导致,会降低水果的营养价值。油炸造成硫胺素的损失。),一、蛋白质在烹饪中的变化及其应用,1,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变性是烹饪加工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变化。它是指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严格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若干理化性质改变和丧失原有的生物功能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变化,只是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从原来较为紧密的状态转变为疏松伸展的状态。由于变性蛋白分子结构伸展松散,变性蛋白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如易被蛋白水解酶分解。所以只有通过蛋白质变性,才能消除食品蛋白质原有的生物特

4、性(如抗原性、酶活性和毒性),蛋白质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保证安全无毒。,(1)加热对蛋白质的作用,温度是影响蛋白质变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加热、冷冻都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尤其热处理是最常用的烹饪加工手段。如煮、蒸或炒鸡蛋时,都会使蛋清、蛋黄发生凝固。瘦肉在各种加热的烹调方法中,都会发生收缩变硬。不同的蛋白质变性温度不同,一般在45时开始变性,55变性加快,温度再升高便会发生变性凝固。蛋白质变性的温度与蛋白质自身性质、蛋白质浓度、水分、pH值、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等有关。已发现蛋白质的疏水性愈强,分子的柔性愈小,变性温度就愈高。蛋白质中含半胱氨酸愈多,其变性和热凝固温度愈低。牛奶酪蛋白和豆浆球蛋白含半胱

5、氨酸少,热变性温度高,且不容易热凝固。水能促进蛋白质的热变性,所以烹饪中增加食物水分,可降低蛋白质变性温度,使烹调加工温度降低,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有利于保留营养成分。,(2)酸和碱对蛋白质的作用,常温下,蛋白质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可保持其天然状态,否则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大多数蛋白质在pH46的范围内是稳定的。在有酸或碱的情况下加热,蛋白质热变性速度加快。用蛋白质的酸凝固作用可生产酸牛奶、酸奶油、凝乳。我国传统食品皮蛋加工用碱是使蛋白质变性的典型例子,(3)盐对蛋白质的作用,盐对蛋白质的作用表现为盐析。即在蛋白质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使蛋白质从水溶性中沉淀析出的现象。豆腐制作

6、利用的是盐(石膏和盐卤等)使蛋白质变性的作用。豆浆中加入氯化镁或硫酸钙,在70以上即可凝固。在腌咸鸭蛋时,因为盐对蛋白和蛋黄所表现的作用并不相同,食盐可以使蛋白的黏度逐渐降低而变稀,却使蛋黄的黏度逐渐增加而变稠凝固,蛋黄中的脂肪逐渐集聚在蛋的中心,使蛋黄出油。另外盐的存在还可使蛋白质的热变性速度加快。蒸蛋羹时,如果不加盐,蛋白质变性的速度较慢,同时不容易凝固,蛋不易蒸好。在煮肉汤、炖肉时,要后加盐,原因就是一开始加盐,会使肉表面蛋白质迅速变性凝固,蛋白质凝固时,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既不利于热的渗透,也不利于含氮物的浸出。烹鱼时,先用盐码味,鱼体表面的水分渗出,加热时使蛋白质变性的速度加快,

7、鱼不易碎,也有利于咸味的渗透。面团加入少量盐,可使面团筋力增强。,4)有机溶剂对蛋白质的作用,烹饪上最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乙醇(酒精) 酒精用于消毒就是因为它可使蛋白质变性,使微生物死亡。 在烹饪上,酒精除用于增加菜肴风味,去除异味外,还可促进蛋白质变性,如烹鱼时常用料酒(黄酒的一种)码味目的在与此。又如四川叙府(宜宾)糟蛋和浙江平湖糟蛋就是利用了酒精使蛋白质变性的作用。在制作过程中,因乙醇生成的同时,有醋酸生成,可使蛋壳中的钙的溶解度增加,其钙的含量较鲜蛋高40倍。,5)机械作用对蛋白质的影响,强烈的机械作用可使蛋白质变性(如碾磨,搅拌或剧烈振荡)。用筷子或者打蛋器搅打鸡蛋清,蛋液起泡成白色泡沫

8、膏状。这是由于在强烈的搅拌过程中,蛋清液中充入气体,蛋清蛋白质变性伸展成薄膜状将混入的空气包裹起来形成泡沫,并有一定的强度,保持泡沫一定的稳定性。 6)冷冻条件下蛋白质也会变性 鱼蛋白经冷藏后肌球蛋白变性,会降低持水性。蛋白质的冷变性程度与冻结速度有关,冻结速度越快,冰晶越小,挤压作用越小,变性程度越小。这就是速冻可减少营养成分丧失的原因。,2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水解是烹饪加工中重要的化学变化。 在各种烹调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蛋白质可水解为眎、胨、肽、氨基酸及相应的非蛋白物质,如糖类、色素、脂肪等。恰当的水解有利于食品的品质,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增强食品的风味,提高人们

9、的食欲。如烹饪吊(熬)汤时,原料中蛋白质主要就是发生水解反应,让不溶性蛋白质变成低分子可溶成分,从而产生鲜味,而且这些低分子水解产物还能进一步发生反应,使菜肴风味更加多样。而肉皮冻的制作,则是利用了胶原蛋白能水解生成明胶的性质。,3蛋白质的其他化学变化,强热下,蛋白质分子可通过氨基酸残基上的羟基、氨基、羧基之间的脱水缩合而交联。温度高,时间长的烹调(如油炸)会促进这种反应,温度越高,凝固越紧,食品质感越老,蛋白质消化率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蛋白质营养价值 。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其中的半胱氨酸(胱氨酸)或羟基氨酸,可发生消去反应产生脱氢丙氨酸残基,该残基还可与赖氨酸反应生成对人体不利的赖丙氨酸,

10、使可利用的赖氨酸含量降低,严重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氨基酸的异构化和裂解反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和游离氨基酸在100以上强热或在强氧化剂,强碱下都会发生裂解反应。烹饪中的煸,爆等强热加工会有这种反应,它使食品散发诱人的浓烈气味。但若温度越过200以上煎炸,烧烤食品,尤其是肉,鱼等高蛋白质的食品,其氨基酸可发生一些环化反应,生成复杂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其中杂环胺是一种有强致突变作用的化合物。,二,脂肪在烹饪中的变化及其作用,(一)脂肪对菜品风味特色的影响 烹饪中常把油脂作为加热介质,用于煎,炸,炒等烹调方法中,它比水或蒸汽使食物成熟更快,可使烹调时间,速度加快,成菜时间缩短,让某些质地脆嫩的原

11、料在加热过程中减少水分流失,避免一些营养素随水分流失而遭到损失。 使用不同的油温烹制菜点,能使菜点形成不同质感,嫩,滑,松,酥,脆等。如油炸食品具酥,脆或外酥里嫩的质感,同时高油温炸制时还会使食品产生诱人的色泽和香味。,(二)油脂在烹饪中的变化,1,脂肪的水解和酯化 脂肪在受热或酸,碱,酶的作用下都可发生水解 反应。在普通烹饪温度下,有部分油脂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脂肪酸和甘油,使汤汁具有肉香味,并有利于人体消化。当脂肪酸遇到料酒等调味品时,酒中的乙醇与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芳香气味的酯类物质,因酯类物质比脂肪更容易挥发,所以肉香,鱼香等菜肴的特殊风味,必须在烹调过程中或菜肴成熟后方可嗅到

12、。,2,高温加热对油脂的影响,在烹饪中常用油炸制各种菜点,油脂在炸制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低级的醛,酮,醇等短链化合物和大分子聚合物,使油脂个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炸油反复高温加热后,会发生色泽变深,黏度变稠,泡沫增加等老化现象,并产生有毒物质(如环状物质,二聚甘油酯,三聚甘油酯等,其中二聚甘油酯毒性最大),这些有毒物质对身体组织,器官有破坏作用,并对癌症有诱发作用。因此在烹饪时应尽量避免持续使用过高的油温(控制在220以内)和油脂的反复使用,以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3,油脂的酸败,油脂或含油脂较多的食物,在储存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日光,微生物,酶等作用,产生不愉快的气味,味道苦涩,甚至具有毒性,这种

13、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1)油脂发生酸败的危害 油脂营养价值降低,并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物质,油脂中的必须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遭到破坏,还会破坏食物中的其它营养素,对机体几种重要酶系统有损坏作用,长期食用,可出现呕吐,腹泻,重者肝脏肿大现象。 (2)油脂发生酸败后的变化 a, 蛤刺味 b,会使食物色泽发生变化,三,碳水化合物在烹饪中的变化和作用,(一)淀粉在烹饪中的变化和作用 1,淀粉的糊化作用 淀粉在适当温度下(60 -80 ),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现象。糊化后的淀粉易被淀粉酶作用,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烹饪过程中的挂糊上浆,勾芡,煮饭,粉皮,凉粉,烤面包的制作都是利用了淀粉的糊化作

14、用。如在做米饭时,淘米后是适当浸米,可促进米吸水,煮饭时不易夹生。,2,淀粉的水解 淀粉在酸,酶和高温作用下可发生水解,产物主要有糊精,麦芽糖,麦芽糖可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在发酵制品中(馒头,面包),面团中的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为糊精,麦芽糖,麦芽糖在酵母分泌的麦芽糖酶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酵母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是发酵制品体积膨大,组织疏松的主要原因。 烹饪原料经烹饪加热,其部分淀粉水解,有利于其营养价值的提高,3,淀粉的老化 淀粉溶液在冷却放置一定时间后会变成不透明状甚至产生沉淀,淀粉制品表现为口感变劣,干硬,易掉渣,这种现象称淀粉老化。 老化的淀粉粘度降低,食

15、品口感变硬,酶的水解作用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它的消化吸收率。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 (1)淀粉的种类 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老化,糯米含支链淀粉多不 易老化,玉米,小麦含直链淀粉多容易发生老化 玉米 小麦甘薯土豆粘玉米大米糯米,(2)含水量 含水量低于10%-15%时,不易发生老化,如饼干长期存放可保持酥脆;含水量30%-60%时,易老化,面包含水量30%-40%,馒头44%,米饭60%-70%,易老化。 (3)温度 在高温下淀粉发生糊化,不会发生老化。 淀粉老化最适宜2-4 超过60 或低于-20 都不易发生老化现象 烹饪中有少数利用老化现象的例子 如制作粉丝,粉皮。,4,焦糖化作用,焦糖化作

16、用是指单糖和多聚糖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至其熔点以上时,会变为黑褐色的一系列化学变化。 烘焙,油炸,煎炒会发生焦糖化作用,增加食品的风味和色泽。 不同的糖对热的敏感性不同,果糖熔点为95 麦芽糖102-103 ,葡萄糖146 ,这三种糖对热非常敏感,易形成焦糖。因此含有大量这三种糖的饴糖,转化糖,果葡萄糖,蜂蜜,在西点使用时,常作为着色剂,加快食品烘焙的上色速度,促进制品颜色的形成。,四,无机盐和维生素在烹饪中的变化,(一)无机盐的变化 无机盐性质相对稳定,在烹饪中不易流失,但不当的加工方式(长时间浸泡,原料先切后洗,与空气接触面大等)都会造成无机盐流失。 涨发海带时,用冷水浸泡,清洗三遍,就有90%的碘被浸出,用热水洗一遍就有95%的碘析出。因此涨发海带时,水不要过量,浸泡时间不要太长。 烹饪原料中的一些有机酸或有机酸的盐,能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盐或化合物,影响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