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626402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战略)开发区发展规划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20112015)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二一一年八月目 录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序 言- 1 -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条件- 1 -一、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 -(二)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科技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2 -(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承载功能稳步提升。- 3 -(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产业集群初步显现。- 4 -(五)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5 -二、发展环境- 6 -(一)发展机遇- 6 -(二)面临挑战- 8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

2、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思路- 10 -三、基本原则- 11 -四、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 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 18 -一、培育产业集群,加快高新区规模扩张- 18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高新区综合竞争力- 20 - 20 -三、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高新区生态化建设- 22 -四、提升承载能力,推进高新区城市化- 23 -五、完善服务功能,提升高新区现代化水平- 24 -六、集约利用土地,打造精细化专业园区- 25 -七、强化辐射带动,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6 -第四章 空间战略布局- 26 -一、核心区- 26 - 27 -(一)中心区- 27 -(二)银东片区- 27 -(三

3、)刘川片区- 27 -二、辐射区- 28 -(一)平川中区工业园区- 28 -(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28 -第五章产业战略定位- 29 -一、化工及精细化工支柱产业- 30 -(一)发展目标- 30 -(二)发展领域- 31 - 30 -二、新材料产业(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非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 36 -(一)发展目标- 36 -(二)发展领域- 36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含医疗器械产业)- 41 -(一)发展目标- 41 -(二)主要领域- 41 - 42 -四、现代服务业- 43 - 44 -(一)发展目标- 43 - 44 -(二)发展领域- 43 - 44 -第六章 战略

4、支撑体系- 45 -一、科技创新体系- 45 -二、功能承载体系- 45 - 46 -三、人才保障体系- 46 - 47 -四、融资服务体系- 47 - 48 -五、公共服务体系- 47 - 48 -六、园区文化体系- 48 - 49 -第七章 规划实施- 49 -一、加强组织领导- 49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49 - 50 -三、落实目标责任。- 49 - 50 -四、开展中期评估。- 49 - 50 -序 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白银市贯彻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城市转型、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升级后迎来全面发展

5、的重要时期。为了不断扩大高新区规模,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推进高新区城市化水平,积极为产业集群发展搭建平台,促进白银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划精神,结合白银市情和高新区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条件2001年10月,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与白银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组建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200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2010年9月,国务院批准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区自2001年组建到2010年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年间,得到了国务院及

6、有关部委,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甘肃省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确定的7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之一;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基地、工信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全国三个智能园区试点之一;中国科学院将白银高新区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给予重点支持。白银高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连接甘、青、宁、新的交通枢纽,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已经成为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

7、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基地,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重要的产业技术密集区和经济增长极,高新区比较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在白银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银高新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服务企业为主线,努力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培育产业,高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日益显现。(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01亿元,2010年达到60.3亿元,增长19.03倍,年均增长82.12%;销售收入2005年2.78亿元,2010年63.16亿元,增长了21.72倍,年均增长86.76%;固定资产投资200

8、5年2.98亿元,2010年15.12亿元,增长了4.07倍,年均增长38.38%;2010年高新区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高速增长,高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图1 【十一五期间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速图】(二)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科技引领作用日益突出。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中科院科技力量的参与有力提升了高新区的技

9、术创新能力,科技力量显著增强,形成了以中科院科技力量为引领,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及技术研究中心为骨干,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等为基础的科研体系,已成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高新区作为白银市的高新企业集中区,崛起了一批新兴的工业企业。10多位“两院”院士主持了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发。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研制的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于2011年4月在高新区投入电网运行,是全世界唯一的配电级全超导变电站。长通集团与中科院电工所合作的高温超导电缆研发是国家“双高一优”计划项目,成功开发我国第一个75米、10.5千伏/1.5千安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白银扎布耶锂资源开发产业化示范工程,年产精制碳酸锂5000吨,填补了我国盐湖提锂技术空白。银光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年产5万吨TDI和MDI技术攻关,解决了260多项难题,成为该领域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聚银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的重大产学研项目聚碳酸酯(PC)研发项目,目前已圆满完成500吨中试和2万吨工艺包,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长期垄断。白银中科宇能公司已全面掌握多个系列的风电叶片设计制造技术,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叶片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叶片模型、叶片模具和叶片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雏形

11、,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发展,院地、院企合作日益密切。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迅速兴起,一批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成果正在涌现,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承载功能稳步提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努力优化投资硬环境,实现了资源供给保障有力,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规划布局整齐有序,景观绿化同步发展,服务设施日益齐全,各项硬件功能不断增强,整体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已建成一期和二期3.5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全面实现了“七通一平”,确保了入区企业的建设和生产。三期建设已全面启动,开发面积5.6平方公里,预计2012年全面建成,为更多的企业落

12、户拓展新的空间。规划并开工建设银东片区和刘川片区,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大平台,有力提高高新区承载能力。(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产业集群初步显现。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 “项目配套招商”、“产业链条招商”、“产业聚集招商”、利用“对外窗口招商”、“小分队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参加中小企业博览会、广交会、高交会、兰洽会等重点节会,前往北京、江苏、上海、浙江、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一批重大项目入驻建设,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引进了刘化集团白银工业园、西藏扎布耶锂业公司碳酸锂深加工、北方三泰公司10万吨烧碱、中科宇能科技有限公司风电叶

13、片、雨润集团150万头生猪屠宰线、蒙牛集团奶制品基地、颐通管业公司年产4万吨PE实壁管、金轮针布公司纺织针布、白银棉纺公司5万锭棉纺生产线、甘肃汇慈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然浓缩汁产业化、甘肃新天际钢铁热高频焊管和精密铸件、甘肃康视达眼镜有限公司软性亲水镜系列产品、甘肃国凯新能源有限公司风电塔架生产线、甘肃亿维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节能低耗变压器、甘肃阳明银光化工公司DEAP和海绵生产线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以及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超导变电站、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基地、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中试基地、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白银建材化工基地等一批科研项目。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框架,化工及精细

14、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以银光集团为核心的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发挥银光集团特种化工核心技术和TDI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加强聚银公司、刘化集团、北方三泰阳、明银光公司等配套企业间的协作联合,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以甘肃稀土集团为核心的稀土产业,充分依托稀土集团稀土分离加工技术和“熊猫”品牌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实现由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的战略转变,打造新型稀土新材料产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以扎布耶锂业公司为核心的锂产业,以工业级碳酸锂为基础,发展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锂、高纯碳酸锂、金属锂,正朝更高层次的锂盐深加工产业集群发

15、展。以金轮针布公司、中科宇能、颐通管业、辰旭医科等为主题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快速聚集。高新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图2【“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图】(五)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活力明显增强。高新区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运行体制,通过构筑技术开发、资本运作、政策服务、园区文化“四个平台”,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简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氛围。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政务大厅入驻开发区办公,实行 “一站式”服务,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职能日益健全,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做法,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高新区投资综合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政务环境好,已经成为众多投资商“抢滩登陆”的理想之地。形成了人人关心投资,人人参与项目的创业热潮,经济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 专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