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626346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战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20042020)二四年十一月目录前言第一篇规划总论一、规划名称二、规划范围三、规划期限四、规划编制依据五、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基本原则第二篇大同市商业发展状况分析与趋势预测一、大同市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概况二、大同市商业发展现状分析三、大同市商业发展预测分析第三篇大同市商业发展战略目标一、发展战略总目标二、关键指标体系第四篇大同市商业发展战略重点一、建设一个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二、建设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商贸圈三、建设和完善三个繁荣兴旺的大型商业中心区四、建设四大物流配送中心五、构建五类富有特色的商业街第五篇大同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发展项目一、

2、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二、商业发展项目指导目录第六篇大同市商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流通秩序二、优化网点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三、加快国企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五、实施科教兴商战略,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六、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实施商业名牌战略七、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八、着力发展新型业态,提高企业组织度和市场集中度九、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十、构筑大商业发展平台,促进商贸、旅游、工农业协调发展第七篇规划的实施一、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保障规划正确实施二、强化政府调控职能,建立业务监管程序三、制定专项规划,推动战略规划有效实施四、

3、加强市、区、县协调,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五、开发人力资源,奠定实施规划的人才基础六、实事求是,适时、合理地修订完善规划附件一、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专家论证会评审意见附件二、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课题组成员附图:大同市行政区划及商业布局规划图大同市城区社区便民商贸服务中心网点规划图大同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图大同市口泉及周边地区商业网点规划图大同市御东区商业网点规划图大同市现代商业设施效果图1、南城现代物流中心2、教场街现代商业街3、国际文化中心4、御东新区迎宾大道5、北方国际商厦6、国际会展中心前言商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商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各

4、产业门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商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商业发展规划是政府部门在城市现有商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为实现商业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种长远的战略性安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商业规划对城市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是符合国际经济运作规则的政府调控方式,也是城市优化资源能量,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制定商业发展规划促进商业发展推动城市整体发展实现经济腾飞,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际经济一体

5、化的条件下,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新的商业发展与竞争形势,制定商业发展规划,显得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同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本着振兴大同经济的使命感,高度重视商业发展和商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市政府专门组成“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领导组”,并通过招标委托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工作组编制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中国商业联合会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专家工作组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依据国家有关部委文件和大同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在大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论证,前后历时半年多,完成本规划的编制,得到委托方的认可。规划的编制采用了国内外编制发展规划的新理念、新方法,专

6、家工作组也进行了创新性的思维和策划。规划的实施还需要大同市政府和人民努力奋斗、克服困难,不断完善与创新。鉴于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处于编制、论证和报批阶段,尚未正式定稿,本商业发展规划虽尽力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并力争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但不尽完善之处在所难免,需要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灵活地适应发展形势,给予与时俱进的调整和适时修订。当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网络化的市场经济社会。多变的环境和经营城市的理念对规划提出了更高也是更现实的要求实现规划的灵活性与弹性。所以,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经营城市的理念,将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型规划转变为以价值手段为主的市场

7、发展战略策划型规划,力图将以往缺乏与时俱进理念的刚性规划转变为灵活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弹性规划。在规划编制中我们紧密结合大同的市情,试图充分体现出商业发展战略策划的内涵;试图突出建设“北方商埠”中国北方富有影响力的商业重镇这一战略重点;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形成本规划编制的特色。本规划专家工作组尽可能为大同市的商业发展贡献力量,并衷心祝愿大同市的商业发展和市域经济的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第一篇规划总论一、规划名称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20042020)二、规划范围大同市城区及大同市所辖区、县三、规划期限近、中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四、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

8、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3、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244号)4、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383号)5、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6、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7、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8、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01-2020)(送审稿)(2003年4月)9、大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10、关于编制“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招标公告、大同市商业发

9、展规划编制说明(大同市商贸委2003年11月16日)五、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贯彻商务部、建设部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一都、一埠、三地”(即煤都、北方商埠、电力基地、制造业基地、旅游胜地)的名城品牌战略奋斗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商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大同市的“名城、资源、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化的大同市商业体系,促进大同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而奋斗。(二)基本思路以构建具有大同特色并在中国北方具有重要地位的新型商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

10、商业,促进市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大同市商业发展战略方针。紧密配合全市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营经济、集体经济为支撑,依托并拓展老城区的商业体系,发展矿区、新城区和农村的商业体系,整合、搭建物流交换平台,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零售批发业、服务业、加工业、与旅游文化相关的商贸业等,积极构建规模型、规范型、辐射拓展型的批发贸易市场体系、特色专业市场体系、社区服务市场体系、加工辐射市场体系、超级连锁市场体系,建设丰富多彩、高效快捷、诚信安全、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北方商埠”。现代化北方商埠的功能定位是:成为

11、我国北方具有重要地位的国际化、区域性现代商业重镇。建设好北方商埠,关键是要拓展市场辐射功能,结合大同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实施“东融西拓”的辐射战略:向东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占领环渤海大市场的一定份额;借道渤海湾出海,业务连接国内市场、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向西加入西部大开发、拓展西北大市场;业务辐射至西、中部市场、俄、蒙市场、中亚及中东市场。(三)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务实高效。开放型城市商业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为广大城乡居民和外埠顾客服务的功能。要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找准商业发展的切入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促进商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也只有从市场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12、,才能实现商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同市商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名城、资源、区位”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体系,把商业的发展与旅游文化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满足本市购物需求和向华北地区、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拓展结合起来,形成辐射拓展型的商业发展体系。同时要注意到大同市在环境、水资源、绿化、气候、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不足之处,注意扬长避短,逐步做到化短为长,促进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篇大同市商业发展状况分析与趋势预测对大同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商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趋势等,认真、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从中把

13、握大同市商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切合实际的分析与评价,是编制大同市商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一、大同市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概况(1)社会发展概况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的三角地带,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接河北省南部,西部则与山西忻州地区、朔州市相邻,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市辖四区七县,四区分别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七县分别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总面积为14112平方公里。2003年总人口为305.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8.53万人,占总人口的45.41%,这表明大同市的城镇化水平不高。此外,还有近3

14、0万外来人口。(2)国民经济概况2003年大同市国民经济发展较上年相比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财政总收入完成36.2亿元,增长23.0%;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19.4%;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增长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亿元,增长14.8%;外贸进出口总额7573万美元,增长53.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0元,较上年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较上年增长8.8%。上述经济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同期相应指标的全国平均增长率,特别是与“九五”时期相比,大同市在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

15、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额、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速度,除农民人均收入外都从一位数上升为两位数增长,具有明显的加速增长倾向。这表明大同市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增长的快车道。(3)产业结构特征从2003年大同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上看,在地区生产总值251.2亿元中第一产业完成14.65亿元,只占5.8%;第二产业完成142.91亿元,占57%;第三产业完成93.62亿元,约占37%,分别比上年增长7.1%,75.5%和9.2%。此可见,大同市的产业结构中工业经济特别是煤炭、电力所占的比重大,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就全国而言处于中上水平,比全国第三产业的平均值(约30%)高出近7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又落后至少10个百分点。从山西省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排序看,除省会太原外,位居第二位(86.13亿元),且远高于第三名临汾市近14亿元(72.7亿元)(见大同统计提要2002年),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但从三次产业对大同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看,分别为第一产业占2.8%,第二产业占76.1%和第三产业占21.1%,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并不突出。此外,从2003年112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