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620548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21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设计)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组织设计)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组织设计)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组织设计)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组织设计)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设计)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设计)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研究研究方向: 营销与战略管理学 科: 企业管理学校代码: 10248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年6月7日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or Doctoral DegreeMaintaining Inter-Organizational Exchange Relationships:The Role of Commercial Frien

2、dships -Friend Image ConversionSupported by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70472029)Ph.D. Candidate: Zhai SenjingStudent Number: 0061209018Supervisor: Prof. Huang PeiFocus Field: Marketing and Strategy ManagementMaj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Code: 10248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3、and Management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June 7, 2012摘 要I摘 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大量商业组织(“商业组织”以下简称“组织”)都超越单次交易,与合作者建立起了长期交换关系。如何在关系维持中获取更多收益,是组织关注的焦点。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关系维持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进行关系维持,就是对处在维持阶段的交换关系进行管理。本文以“显性契约”和“规范契约”为标识,将组织间交换关系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建立、发展、维持、结束,指明维持阶段代表了这样一种情形:规范契约代替显性契约,成为了组织解决问题的“首选求助对象”。营销领域内有关组织间交

4、换的文献对于如何管理维持阶段的交换关系即如何进行关系维持,言之甚少。本文在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上构建出了一个组织间关系维持的框架:它以目标组织(交换中的某个组织)传递“商业友情”、塑造“朋友形象”为起点,以对方组织从事公民行为作为终点。该框架有助于改善现阶段组织间交换关系研究内容的失衡,能够为实务界进行关系维持提供切实的指导意见。在构建该框架的过程中,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提出了组织的“商业友情”、“朋友形象”概念,构建出了“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本文指出了 Heide 和 Wathne(2006)在界定“朋友角色”时的两个缺陷:第一,追求经济收益是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它们会

5、天然地以“商人角色”来从事交换活动,而不会扮演“朋友角色”;第二,“朋友角色”表达的是目标组织的“主我”朋友身份,它是自封的、无法体现出对方组织评判的。本文采用“商业友情”来体现组织朋友式的行事风格,以克服第一个缺陷;用表达组织“宾我”身份的“朋友形象”来代替“朋友角色”,以反映对方组织对目标组织的评判,以克服第二个缺陷。以“商人角色”为原点,则目标组织的位置可根据其“商业友情”的多寡而定友情多,距离原点愈远;友情少,距离原点愈近;无友情,则在原点上。对方通过观察目标组织的行为来感受其“商业友情”,进而判断目标组织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朋友形象”,使目标组织的“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得以完

6、成。该转化代表了一个描绘组织间关系的新视角。第二,引入“心理契约”概念,完善了现有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研究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对“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进行了解读。营销学者目前主要采用关系契约视角来开展组织间交换关系的研究。该视角假定组织在长期接触中会达到对“如何与对方打交道”的一致理解,即“目标组织朋友形象义务”与“对方(针对目标组织的)朋友形象期望”会趋于一致。问题是,双方针对对方的期望存在于各自的心理契约之中,无法被对方获知;目标组织认定的朋友形象义务与对方的朋友形象期望多会有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II偏差,目标组织履行义务、传递友情的行为不一定会塑造出对方眼中的朋友形象。本文引入了“心理契

7、约”概念,用“关系契约+心理契约”视角修订了“双方对如何与对方打交道有一致理解”的假定,完善了现有的组织间交换关系研究框架。目标组织的“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体现了对方心理契约的作用,可在完善后的研究框架中获得定位。第三,提出了商业友情的三个维度,实现了对“商业友情”的度量。本文围绕着信息传递,在服务型连锁体系中抽取出了反映组织“商业友情”的三个维度:“自我披露”、“亲密”、“共生倾向”。“自我披露”反映的是加盟商认为连锁商积极进行专有信息传递的程度;“亲密”反映的是加盟商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连锁商通过信息传递在两者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共生倾向”反映的是加盟商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连锁商在信息传递中

8、践行了互惠准则。这三个维度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规范,切合了交换关系维持阶段的特征规范契约是交换双方解决问题的首选求助对象、在交换中起主导作用。本文采用这三个维度作为一阶因子,对“商业友情”二阶因子进行反映。基于从房地产中介加盟商处获取的 156 份有效问卷,本文采用结构建模方法,对此二阶因子模型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显示这三个维度能够反映“商业友情”。第四,验证了传递“商业友情”、 塑造“朋友形象”的作用。本文提出了连锁商“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发挥作用的路径为:(连锁商)商业友情(连锁商、加盟商)朋友形象(加盟商)满意加盟商公民行为。其中,加盟商公民行为包括“信息共享_可理解性”、“信息共享_数量

9、”、“正向口碑”、“留存意愿”,它们不在显性契约之列、可由加盟商自由把握,但却能对连锁商的经济收益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根据从房地产中介加盟商处获取的 156 份有效问卷对此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连锁商的商业友情传递会塑造出“连锁商朋友形象”、会激发出“加盟商朋友形象”。通过这两种朋友形象,商业友情除了不能显著促进“信息共享_数量”之外,会对“信息共享_可理解性”、“正向口碑”、“留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这表明,“商业友情朋友形象”转化发挥作用的路径总体上是成立的,以“传递商业友情、塑造朋友形象”来进行关系维持是可行的。至此,组织间交换关系维持框架得以建立。关键词:组织,

10、交换关系维持,商业友情,朋友形象,心理契约AbstractIIIABSTRACTIn todays dynamic business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s have moved away from singletransactions and toward entering into long-term exchanges, relating their constantly seeking ofgreater benefits with the lasting of their exchange relationships. Maintaining relat

11、ionships has thusbecome a research topic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marketing.To maintain relationships is to engage in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when it has evolved intothe maintenance phase. This dissertation, by employing two variables of Explicit Contracts andNormative Contracts to indicate the way

12、relationships are governed, identifies four distinctrelationship phases: building, development, maintenance, and dissolution, and specifies themaintenance phase as representing a situation where normative contracts primarily govern therelationship in lieu of explicit contracts. Given empirical studi

13、es in the marketing domain haveseldom been done on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buildtheoretically as well as empirically a relationship-maintaining framework. The frameworksunderlying philosophy is proposed to be that by sending out commercial friendships and bui

14、ldingup a friend image, the focal organization could induce favorable citizenship behaviors from itscounterparty.It is argued this framework will not only help to redress the imbalance in extant research, butcan offer useful managerial suggestions to practitioners. In realizing construction of there

15、lationship-maintaining framework, this dissertation could have made four aspects ofcontributions as follows.First, concept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mercial Friendships and Friend Image wereproposed, and a Commercial Friendships-Friend Image conversion was further built up.The dissertation identified two limitations in Heide and Wathnes defining of organizationalroles: (1) business organizations ultimate goal is to pursue economic interests, so that theyinherently play a businessman role, other than a friend role, participating 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