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0104061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619487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设计)0104061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设计)0104061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设计)0104061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组织设计)0104061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组织设计)0104061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设计)0104061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设计)0104061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研究*此项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00CJL010)沈坤荣 李剑*沈坤荣,1963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剑,1978年生,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邮编:210093电话: (025)3602215 Email: (南京大学商学院, 210093)摘要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由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要素决定。这种要素之所以占支配地位,是因为它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的两个阶段(Solow阶段和Romer阶段),指出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具有内生性,且不同的增长阶段有不同的

2、推动力。因此支配要素的变化也具有内生性,从而证明了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关键词 组织结构 资本 知识 Romer阶段 Solow阶段1 引言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和过去传统工业时代的组织结构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组织结构的这种变化的研究却大都停留在变化结果和趋势的探索上,并没有深入研究变化的内在动力。例如,众多文献立足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的信息化趋势,概括了几条组织结构变化的趋势,诸如扁平化、柔性化和网络化趋势。至于信息和知识到底怎样促使组织结构变化,这些文献都没有探讨。所以,一些认为知识经济可能是泡沫的学者进而怀疑组织结构变化的这些趋势是否具有现实性和普遍性。本文则从最基本的生产技术出

3、发,揭示了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阶段:Solow阶段和Romer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增长动力分别来自资本积累和知识创新。因而从逻辑上推出资本在Solow阶段占支配地位,知识在Romer阶段占支配地位。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当经济体跨越不同发展阶段的时候,支配要素的变化引起了组织结构变化。从而论证了组织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是源于经济体自身,即组织结构变化的内生性。2 Solow 阶段和Romer阶段 此处所用分析框架主要来自Kiminori Matsuyama(1999)。为了证明一个经济体中资本和知识要素的支配地位的变化,我们使用了一些通常的假设: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最终产品。它可以

4、被消费,也可以被投资;劳动力在每期都具有无弹性的供给L;如用Kt-1表示t-1期没有被消费的最终产品,则Kt-1将被转化为在t期的投资。为了考察知识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我们不能使资本Kt-1直接进入生产函数,而用一系列的中间产品代替资本Kt-1进入生产函数。中间产品的种类增加就代表了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因而,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1)其中(1,+);Y(t)为t期的最终产品的产出;L为劳动投入;X(t, j)为t期第j种专业化中间产品的投入;N(t)为t期的中间产品的种类。类似地, N(t-1)为t-1期的中间产品的种类。因而,N(t)-N(t-1)就是t期的知识进步所表现出来的新创造的中

5、间产品的种类。假定中间产品可以用共同的物质单位来度量,则由于中间产品是对称进入生产函数的,故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如下形式 (2)如果每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成本为a单位资本,创新的成本为常数q 0,资本的价格为常数r。创新者的新产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被别的竞争者模仿。因而最初新产品的垄断地位会逐渐丧失而变成完全竞争。在此模型中,从1到N(t-1)种中间产品已成为完全竞争产品。但是,t期新创造的N(t)-N(t-1)种中间产品却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我们研究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垄断和竞争复合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复合市场结构中的生产函数可以分为两部分 (3)其中Xc(t)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种中间产品的数量,共N

6、(t-1)种;Xm(t)表示在垄断市场上一种中间产品的数量,共N(t)-N(t-1)种。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根据MR=MC,可以得到Xc(t)的价格为Pc=ar。在垄断市场上,创新者制定垄断价格Pm以追求垄断产品的未来利润贴现值最大化。一种创新产品的未来垄断利润贴现值为 (4) 最终产品的生产者的利润为 (5)由于最终产品的生产者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故视工资和资本的价格为给定。根据边际产品等于要素价格,我们可以得到 (6) (7)将(7)式代入(4)式,对V(t)最大化就可以得到创新者制定的垄断价格 (8)根据式(6)、(7)和(8),我们可以得到 (9)创新者在t期的垄断利润为PmXm(t)

7、raXm(t)+q,如果t期的垄断利润为负,即 (10)创新者就没有足够的刺激去创新,因而N(t)N(t1)=0;当出现创新产品的时候即N(t)N(t-1),自由市场的力量使得创新者处在临界点,超额利润为零,即 把上述条件总结一下就是 (11)在t期的资源约束条件为 (12) 利用(9)和(11)式,该约束条件就可以写成 (13)其中=(1-1/)1-,在1,e取值。根据(11)和(13)式生产函数就可写成 (14)我们发现当时,相对于已有的中间产品种类而言,经济资源K(t1) 显得太小,因而没有知识技术的创新基础,从其生产函数来看,经济体具有典型的Solow特征,增长主要推动力是要素的积累。

8、这种情况对应于传统的工业经济阶段。这一阶段中资本的积累起着关键作用,因而资本要素在传统的工业经济阶段占据支配地位。当时 ,相对于已有的中间产品种类而言,经济资源K(t1) 足以支撑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因此创新活动盛行。从其生产函数来看,经济体的增长具有内生性。增长的源泉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因而具有典型的Romer特征。这种情况对应于现代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以知识和创新为驱动力的经济阶段。这一阶段中知识要素起着关键作用,因而知识要素在这一经济阶段占据支配地位。在不同的国家中,由于经济参数的不同,支配要素的转变特征也不同。而且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支配要素的支配地位也不是不变的。正如下文所分析,支配要

9、素的变化必然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 3经济体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为了分析组织结构的变化,我们将组织结构分解成制度结构、层级结构和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用来描述整个群体共有的正式关系;层级结构用来描述组织中个体之间的正式关系;文化结构用来描述组织中的非正式关系 陈传明(1999) 。我们假定积累率为一个固定常数s。根据Kiminori Matsuyama(1999)的研究,经济体动态变化有三种情况:1. s1时,经济体单调收敛于Romer阶段;2. s1时,经济体单调收敛于Solow阶段; 3. 1s1时,经济体的稳态在Romer阶段。因此,经济体如果最初处在资本主宰的Solow阶段,由于积累

10、率s比较高,因而能支撑后续的巨大创新成本。经济体的内在力量会拉动经济体单调收敛于Romer阶段。所以,资本的支配地位最终被知识自然取代,所以组织制度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企业中不同参与者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某种要素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而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就决定了制度结构的特点。所以占支配地位的要素决定了制度结构最本质的特点。因而经济体的这种演变决定了支配要素的演变,进而制度结构也发生自然演变。这表现为知识所有者取代了资本所有者的统治地位,分配重心也转向了知识所有者。从直观上看,当知识向资本挑战时,资本只能接受知识的领导。因为如果资本拒绝接受知识的领导,那么知识就会寻找别的自愿被领导的资本。

11、在Romer阶段,知识的丧失是无法和资本的本性相融的。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增殖。经济体从Solow阶段单调收敛于Romer阶段的过程同样引起了层级结构的变化。层级结构是描述和反映组织中个体之间的正式关系。个体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信息的流动。Solow阶段(如传统工业时代)的层级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它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这些特征表明信息在金字塔中的流动不可能是迅速而及时的。这种缺陷在工业时代并没有特别显著地表现出来。这是因为信息的缓慢流动和Solow阶段资本的缓慢积累并不矛盾。但是当经济体收敛到Romer阶段后,知识占居支配地位,企业获得知识

12、的速度以及知识创新的速度对其市场竞争力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Romer阶段,信息的流动呈现出高速特征。这种高速特征要求原先的层级结构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就开始出现扁平化趋势、柔性化趋势和网络化趋势。 “扁平化趋势”是指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 扁平化使得企业大大缩减了组织中原有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的中间层次,以减少信息流动的障碍。“柔性化趋势”表现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立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构,而代之以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显然柔性化使得企业组织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具有适应能力。企业的信息处理中心也从原先的一元化(金字塔结构的信息处理中心在塔顶)转向多元化(网络

13、组织的特征),以便能对千变万化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这便是“网络化趋势”。从资本到知识的内生性转变还引起了组织文化结构的变化。 文化是用来指导组织成员的非正式关系。它是在制度和层级不能触及的地方发挥作用。组织文化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它的作用必须和制度结构、层级结构保持一致,而不可能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它们都必须反映支配要素所有者的意志。在Solow阶段,资本占支配地位以及金字塔结构特征使得组织文化呈现出一元化和记忆型特征。组织文化结构的一元化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组织文化倡导一种被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以及由这种价值观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异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被排斥的。这种一元化特征是和工业时代中的等级指挥、统

14、一标准相呼应;记忆型特征是指组织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是通过岁月流逝逐渐积累而成的。这种记忆型特征是和工业时代中资本的缓慢积累和信息缓慢流通一致的。但是当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后,信息的高速流动使得企业不能再像传统工业时代中那样缓慢积累而形成企业文化,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他的文化,必须不断创新。这就使组织文化由记忆型转向了学习型。学习型特征表明组织文化不再具有排它性,因此也不再具有一元化特征。所以组织文化也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当s1时,经济体单调收敛于Solow阶段。经济体不能收敛于Romer阶段最主要的原因是积累率s太小。因为创新活动的成本q通常是非常大的,太小的积累率无法支撑创新活动的巨大成本。所以经济体永远也不会进入Romer阶段。这就决定了经济体中的生产要素资本永远占支配地位,组织结构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它永远体现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当1s1时,经济体在Solow阶段和Romer阶段之间徘徊,不存在稳态。这其中的原因是积累率不是太小,没有低到s1,因而经济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