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6603931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4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pdf(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XXXXXXXX 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运用(30 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或作家。(10 分) (1)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 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吴均与朱元思书) (6)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滕 王阁序) (7)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2、(李商隐 赠荷花)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 子咏梅)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3 分) 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 范进中举 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 “变色龙”的特点。 B.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是一 部纪传体史书。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 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C.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 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说明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 章有马说捕蛇者说莲说。 D.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

3、其固定的格式, 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 称为长短句。 3.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D)。(3 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 之美, 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去掉“通 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 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 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3 C.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 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养成”前加上“是 否”)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国家中的中国留 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教材。(删去 “为”) 4.阅读下面一段文

4、字,完成题目。(14 分) XXXX 年 5 月, 西游记 特种邮票在连云港首发。 自 1979 年以来, 西游记系列邮票一直深受国内外 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青睐和好评。每一张邮票,都讲述 一个脍灸人口、扣人心弦的故事,带我们重温那些经 典的艺术形象:矢志不 y(渝)的唐三藏,明察秋豪的 孙悟空,憨态可 j(掬)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 尚此次发行的西游记特种邮票图案内容分别 为自封齐天大圣、佛祖收孙悟空、发愿取真经、悟空 收心,小型张图案为大闹天宫。邮票按照小说的故事 情节进行 ln(遴)选,再现了西游记的精彩内容。 首发式上,一位资深邮票藏友当场写下一副对联,上 联是:弘扬佛法师徒历经磨难,下

5、联是: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 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2 分) 灸炙 豪毫 4 (3)根据所给上联,补出下联。(2 分) 示例一:再现经典邮票首发港城 示例二: 普度众生三藏原取真经(符合对联的对仗 要求,合乎情景即可) (4)从“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两个故事 中任选一个,概述故事情节。 (4 分) 示例一:自封齐天大圣:猴王因嫌弼马温的官职 不入流, 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 采纳独角鬼王的建议, 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 要求众猴不再称他为大王, 只称他为齐天大圣,表示与天宫分庭抗礼。 示例二:大闹天宫:猴王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宴没 有邀请他而大闹瑶池,

6、 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 带着仙酒,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仙酒会。玉帝派 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 被擒,被送进了炼丹炉,结果炼成了火眼金睛。于是 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破坏得一片狼藉,吓得玉帝狼 狈逃跑。 (5)除了邮票, 西游记的经典形象还常常以各 种艺术形式呈现,写出你知道的两种艺术形式。你认 为西游记的题材广受欢迎的原因是?(3 分) 艺术形式: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雕塑、 泥塑、糖人、根雕、皮影戏、剪纸,等等。 5 原因: 人物形象鲜明可亲, 文化精神传递正能量,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二、阅读赏析(60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57 题。(6

7、 分)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 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5.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 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1 分) 6.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 帘”有何妙处?(3 分) “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 呼应首 联的“寻常百姓家”。 “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 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 “旧帘”与上句中的“新 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 6 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

8、, 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 (答 到三点即可)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 花”的画面。(2 分) 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 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 芳香。(意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15 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 得遗金一饼, 还以与妻。 妻曰: “妾 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 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 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 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 成于机杼。一丝而累

9、,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 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 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 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7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 (2)久行怀思,无它 异也(特殊原因) (3)累寸不已(停止)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被感动)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 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 分)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3 分)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

10、失的金子,回 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 分)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 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 子产生了的影响?(4 分)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 捐金于野, 而远寻师学;还终业, 七年不返。 (三)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 1214 题。(10 分)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的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 8 砚。起身 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 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 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性,磨

11、得 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 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 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 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 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 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 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 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 作。”写罢,掷笔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 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 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 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

12、,一觉直睡到五更。 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当 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 第三十九回) 9 12.这一片段写的是“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作者 借助哪些描写手法使宋江的醉态跃然纸上的?写出其 中两种。 (2 分) 借助了语言、 动作、 心理等描写手法。 13.从选文宋江写下的诗词中, 你能读出他怎么样 的内心状态和情绪?(4 分) 自视颇高,壮志未酬,不满现状,图谋造反。 14.联系水浒传内容,说说宋江“刺文双颊” 是因为哪件事?他又是什么时候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 的?(4 分) “刺文双颊”是因为怒杀阎婆惜。 在攻打曾头市, 晁盖身死,为晁盖报仇并打下东

13、平东昌后,他坐上了 梁山第一把交椅。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12 分)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我 7 岁上学就读书, 一直读了 80 年, 基本上没 有间断, 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 我所读的书, 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 结起来有四 点: , , , 。 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 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 少 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 10 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 阅的。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选 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

14、得 它的 文字, 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 语言有中外之分, 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 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 只在关外指手画脚, 那 是 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 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读书时即 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 话全懂了, 也未必能 知道作书人的意思。 从前人说, 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 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 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 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 言文字, 但有 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如果 只局限于

15、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 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 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 最好扔了 拐棍。 这就是古人 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 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11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 要加一句“意不尽理”。 “理”是客观的道理, “意” 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 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 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 还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 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 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 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 活了。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 活书读死。 把死书读活, 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 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 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XXXX 版,有删改) 15.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 通读全 文,将第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