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篇)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

上传人:梧*** 文档编号:136599978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篇)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战略管理篇)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战略管理篇)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战略管理篇)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战略管理篇)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篇)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篇) 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策略南江县付家小学 习继伟摘要 我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对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一个整体。所以要想使儿童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就需要三方面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以此形成合力,使青少年从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在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保证新一代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 同责任。关键词青少年 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问题 原因 策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我们的儿童,就是我们的晚年。正确的教育,就是我们幸福的晚

2、年 。不良的教育,就是我们未来的痛苦,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在举国面前的罪过”。这话深刻地说明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为未来的优秀公民,培养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 接班人,我们每个家庭,每所学校,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早期思想品德教育。本文就青少年德育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原因、青少年精神世界出现的新的特点以及德育教育的策略等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一、 青少年德育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一)改革时代的社会现实与学校德育传统教育内容观念之间存在落差。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学校的教育改革却没

3、有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同步配套进行,致使中小学德育教育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延袭过去的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学校热衷于政治活动多,报告作得多,大道理讲得多,而针对实际的东西少,教育内容空洞、抽象、缺乏较强的层次性、针对性,难以进入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是淡化政治、放松思想教育,以考试为核心,以考代教,只要学生能考好,不论实际表现怎样都过关,典型的放任自流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统计,认为学校德育教育效果好的仅占25左右,对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感到枯燥乏味,听不进去,为了应付考试才听的占70,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改革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4、,增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现代市场经济出现的新观念、新知识的传播。(二)学校德育育人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反差越来越大。 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物质需求上舍得大量投资,为了使孩子考出好成绩,又请家教,又是上补习班,而另一方面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和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却关注不够。一些家长要求子女一心搞好学习,别的事都不要过问,使家教中对学生思想的灌输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矛盾突出。学生在校学雷锋、做好事,讲文明、懂礼貌,在家却是当小皇帝,小公主,专横跋扈,唯我独尊,这种人格品质培养上的反差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一些青少年劳动观念淡漠,动手能力差,不懂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依赖性强且集体观念淡薄,集

5、体荣誉感差,不愿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三)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和社会负面的不良影响之间存在反差增大。 当代中小学生身处开放和变革的社会之中,每天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新的世界,身处世纪之交,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交替之间,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学校德育教育,相对而言,无论是教育手段,还是教育内容,都是几十年不变,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就显得苍白无力。不良的音像书刊、银屏镜头、电子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颇深,事实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已经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据调查,仅20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友好互助关系,50的学生认为是相互利用关系,30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是金钱关系,社会风

6、气、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二、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社会现象层面看主要是出现了六个多样化;从社会运转机制层面看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变化。这些社会变化,就是新的社会现实,就是分析青少年思想产生变化的基础和根据。(一) 社会现象层面出现的六个多样化。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 主要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私营经济出现并急剧发展起来。他们活跃了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增加就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出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思想和声音。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青少年及其教育者必

7、须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青少年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组织形式多样化 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城市的社会组织多种多样。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与过去不同了。人们头脑中单位的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众多类型的组织的管理,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就业方式多样化 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分配、包就业的做法,实行了自谋职业、双向选择、聘任制、合同制等就业方式。青年自谋职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减少,同时对政府的认同度也会随之淡化。加之大量下岗、失业大军的背景,加大了对青少年家庭背景的压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化的学生甚至较差的

8、学生,凭着家长的权势和熟人关系,很早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这个复杂的结局显然对学生教育工作不利。 利益关系多样化 使得人们利益方向的不一致成为事实。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引发了青少年追求方向的分离。为了不至于落到社会底层的状况,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发展的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同利益的要求在青少年生活中和不同的工作领域中都会表现出来。调整这些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加重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分量。 分配方式多样化 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一部分人发财致富的积极性,激活了人才流动,同时也激化了矛盾,引导了追求 物质利益的片面性。特别是允许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引发了理论上的混

9、乱,冲击和消解着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最大的物质利益获得者,不一定是诚实劳动致富的工农劳动群众。众多的百万富翁和贫富分化趋势的出现,严重冲击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生活方式多样化 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闲暇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增多,使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带来的好处。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发展不平衡,激化了欠发达地区的矛盾。某些模糊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社会丑恶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某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方式,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走向堕落,在青少年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损害了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形象和党的威信。(二)社会内在机制的新变化

10、 1.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杠杆发生变换。在毛泽东时代,在保证人们的基本物质利益的前提下,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主要是精神鼓励。新时期,在邓小平同志大胆启动了个人物质利益作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极大地调动了各个方面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积极性,也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集体主义被质疑,个人主义大声张,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见利忘义的风气难以挽回。 2.。市场经济搞活了市场。但由于政策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使一些人打着各种旗号,利用权力攫取了人民的公共财产。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 3.信息传播方式的变换改变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从60年代到90年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

11、了三次革命:60年代无线电广播的普及,80年代电视广播网络的普及,尤其是90年代中期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信息单向传播的局限,信息传播的互动超越了时空限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抛弃了往日的繁文缛节和无用的官腔客套,更加追求新颖、真实、及时、富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流。四:德育教育的策略(一)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以前,学校德育工作,蒙上了政治运动的色彩,忽视了科学性。当前的德育改革,应当在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上下功夫。科学性是指德育的体制、内容、方法,应当符合客观实际;而思想性是指德育以什么思想为指导。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实践中有机的结合和统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

12、果。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对他们进行科学人生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行为教育。其次,要尊重科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育人的客观规律,逐步做到系列化、网络化、制度化;坚持以激励诱导为主,批评处分为辅的育人原则,分层施教,因人制宜,逐步实现中学生德育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二)坚持德育目标管理和智育目标管理的统一一个时期以来,学校的教育工作严重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以智代德、重智轻德的现象一直存在,致使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一些重大是非问题认识模糊。为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必须把德育目标管理和智盲目标管理结为一体,实行两个目标管理的统一,即平日结合教

13、学常规的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应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有效的渗透措施。学生政治课学习优劣的考核,也不能单看考试成绩而应与考核学生能力和思想行为相结合。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除对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外,应着重从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思想政治小论文的写作讲演、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等方面进行。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考核,可通过考核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五大部分内容来进行。(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统一青少年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效应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愈来愈多。因此,我们应在坚持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前提下,把德育工作延伸到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的活动时空

14、环境进行整体优化,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必须争得社会各界、家庭的支持和参与,使其共同担负起这一责任。不然学校教育再好,家长是学生最直接的教师,学生品德往往受家长的影响,家长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可成立“家长学校”、“学校家庭联谊会”等,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学校可联系社会各界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青少年教育联合委员会”等,定期召开会议,吸引他们支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听取学校工作报告,研究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探索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德育教育形式,反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信息,从

15、而把全社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共同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四)坚持“当前性与趋前性”的统一所谓“当前性”,就是德育的内容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反映时代的特点,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道德素质的要求,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注重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学生与时代精神一致的现代观念,如民族观念、创新观念、经济观念、时间观念、民主观念等。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并贯穿于全部德育工作过程之中。所谓“超前性”,即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形成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我们是为下一世纪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着

16、眼于未来,帮助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涵义,树立成才报国的志向。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不仅要为今天培养一批合格的劳动大军,而且要为学生进入明天社会,成为高科技人才作好思想准备。中学生现在的思想道德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民族的素质。所以,要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使当前性和超前性统一。(五)要坚持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的统一传统教育中有不少优秀的方面,如: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我们应继承这些好的传统,并赋予它时代气息。但也有许多弊端,如对学生的教育,采劝高压”政策,“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等,造成学生接触社会少,实践活动少,师生关系淡化,学生智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也受到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