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docx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6594941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外国音乐第一章 古希腊到中世纪第一节 古希腊音乐 古希腊音乐应用广泛,宗教仪式、大众娱乐和戏剧配乐等方面都有体现。一、古希腊的音乐实践古希腊最初的音乐是对神的崇拜。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集体性的节庆活动和竞技比赛,往往伴有丰富的音乐表演。古希腊音乐都是诗、乐、舞一体的。早期的民间行吟歌手主要传唱关于神话英雄的史诗,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到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开始产生表现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歌,代表作者有泰尔潘德及女诗人萨福。合唱诗的代表作家是品达罗斯。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代表着希腊本土乐器,代表是里拉琴和基萨拉琴。古希

2、腊最重要的管乐为阿夫洛斯管。二、古希腊的音乐理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用自然科学来解释音乐现象的人,他把音乐的节奏、形式等与数学理论联系起来,对西方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具有很强的理性思辨特征,阿里斯多塞诺斯是这一派的代表之一,他著有和谐的要素,是古代西方音乐重要的文献。古希腊哲学和美学家开始强调音乐的道德功能和使命感。如柏拉图认为音乐可以训练心智。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伦理价值取向,可以影响人的品格和意志。第二节 古罗马音乐 古罗马音乐基本是古希腊音乐的表现和发展。不过后期,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强大,基督教会音乐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一、古罗马的音乐生活 古罗

3、马音乐较古希腊音乐出现的改变:1、古罗马音乐缺少了古希腊音乐中的高雅品格和艺术情调而代之以大型化和直白化。其时实用性和仪式性音乐非常多,集体性的军乐及仪式和游行音乐在当时十分普及。2、与音乐的演奏规模相适应,古罗马乐器体型也相应增大。3、除了社会音乐活动,家庭音乐开始流行,熟悉音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4、皇室贵族对音乐的热爱促成了音乐的职业化。二、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基督教的崛起促成了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犹太教及叙利亚等东方宗教音乐的特征,如祭祀祈祷,诵经布道及教堂赞美诗歌唱等,发展出一种凝静、肃穆,成为拯救人类精神工具的音乐,此后主宰了中世纪大部分时期。第三节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

4、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随着罗马教会势力扩大,各地教会仪式得到统一,确立了格里高利圣咏为标准的教会礼仪音乐。2、10-13世纪,世俗音乐开始蓬勃发展,各地形成明显的地域特色,产生了复调音乐。3、14世纪到15世纪初,被称为“新艺术”时期,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这一时期是一个音乐革新期。一、中世纪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教会圣咏中世纪直到11、12世纪,教会圣咏都在西方音乐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并且由罗马教皇确立了统一的圣咏形式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一般特征是:内容主要来自圣经,音乐服从于唱词,用拉丁文演唱,旋律比较平缓,曲调具有柔和优美的线条起伏,追求静穆、超脱的境界。其歌唱方式包

5、括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歌唱;按旋律风格又可分为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在发展过程中,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音乐形式,如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格里高利圣咏主要应用于日课和弥撒这两类基督教仪式中。世俗音乐 拉丁歌曲是11世纪开始流行的一种世俗音乐,包括孔杜克图斯和戈利亚德歌曲。中世纪世俗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方言歌曲。目前所知最早的方言歌曲是“英雄业绩歌”,它以歌颂骑士英雄为主要内容,通常是民间说唱形式,音乐简单,其最著名的作品是产生于11世纪后半叶的罗兰之歌。中世纪方言歌曲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法国游吟诗人歌曲上。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巴多”或“特罗维尔”,他们的歌曲题材众

6、多,包括爱情、政治、道德等。中世纪最著名的法国游吟诗人是贝纳特德文塔多恩,代表作品为我看见云雀扑打翅膀。二、复调音乐的兴起与发展早期复调音乐早期复调音乐包括奥加农和华丽奥加农。奥加农出现于9世纪,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12世纪在奥加农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复调形式第斯康特,它在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结构的特征,节奏更为灵活多变,标志着现代意义的复调音乐的诞生。复调音乐的高峰经文歌 经文歌,产生于13世纪,是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流行的复调体裁。它最初产生于法国,很快在整个欧洲流行。经文歌最初是三声部,上方声部附加有拉丁文的歌词,后来经文歌的歌词开始使用方言,内容也逐渐出现世俗化倾向。

7、由于其在宗教环境和世俗社会都可以使用,不受固定模式束缚,因此很好地促进了作曲的发展。三、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法国新艺术 “新艺术”作为一种音乐风格,产生于14世纪初期,盛行于14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和意大利。“新艺术”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音乐家菲利普德维特里提出。与其有关的最早的文献是长篇讽刺诗福维尔传奇。新艺术音乐的重要特征是大量的音乐创作和礼拜分类,音乐创作空前世俗化,音乐形式和技巧出现了一系列变革,最突出的是新记谱方式的出现和技术的革新,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曲式组织方式等节奏技术。法国新艺术音乐的代表人物是纪尧姆德马肖。意大利音乐 与法国比较,意大利音乐世俗化倾向更大,其在旋律的流畅和

8、歌唱技术上倾注了更大的心血,内容上更多的与城市市民的现实生活有关。意大利音乐的主要体裁包括猎歌、牧歌、巴拉塔三种。其音乐代表人物为盲音乐家弗朗切斯科兰迪尼,他的音乐作品以巴拉塔为主,他的独特的音乐风格被称为“兰迪尼中止”。四、中世纪的器乐和音乐理论中世纪的常用乐器是管乐和弦乐。弦乐有里拉琴具有“典型的中世纪乐器”之称的竖琴、索尔特里琴等。管乐器主要为笛类和双簧类。中世纪的音乐理论家继承前人观点,仍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和在宗教礼仪中的预示功能及道德影响功能。音乐理论家波埃休斯将音乐分为三类:天乐、人乐和器乐。中世纪关于音乐实践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记谱法、教会调式和六声音阶。音乐理论家归多在前人基础上

9、总结了四线谱,为后来的五线谱打下了基础。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节 文艺复兴早期的音乐一、英国音乐 英国音乐与民间风格联系密切,其倾向于大调性、主调风格、丰满的音响,自由运用三度和六度音程。15世纪英国的音乐主要收集在奥尔德霍尔藏稿中,其中近五分之四是常规弥撒配乐,其余为经文歌、赞美诗和继叙咏。作品的风格多为第斯康特风格。此时期英国的音乐还有法伯顿和圣诞颂歌。 这一时期英国主要的作曲家有利奥纳尔鲍尔和约翰邓斯泰布尔。后者是15世纪最早创作弥撒套曲的作曲家之一。二、勃艮第地区的音乐勃艮第乐派指文艺复兴早期聚集于北欧勃艮第地区的一批音乐家。他们的音乐作品主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代表音乐家为迪费

10、和班舒瓦。迪费,勃艮第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经文歌最近玫瑰开放,弥撒曲脸色苍白。三、佛兰德乐派佛兰德乐派是15世纪中叶对欧洲大陆北部的一系列音乐家的统称。他们分布范围较广,时间跨度较大,因此音乐风格并不十分统一。奥克冈,佛兰德乐派早期代表,主要成就在弥撒曲,代表作任何调式弥撒曲等,另有尚松作品我的嘴在笑等。若斯坎,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包含着新时代的音乐特征。他的弥撒曲代表作为不幸向我袭来、唱罢,歌喉,经文歌代表作为圣母歌。奥布雷赫特,代表作品至上圣母的抚爱、在你的保护下。伊萨克,代表作康斯坦茨众赞歌。维拉尔特,16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代表作啊十

11、字架,光辉地照耀着。第二节 文艺复兴中期的音乐 16世纪后,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等民族音乐兴起,器乐也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一、各国家的民族音乐意大利意大利在16世纪出现了一种在欧洲具有广泛影响的世俗音乐体裁牧歌,它是以诗歌为词谱写的复调歌曲,内容多表现伤感和爱情,风格比较贵族化,韵律自由。诗歌类型包括十四行诗、巴拉塔、坎左塔等。意大利牧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意大利牧歌以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为中心,主要是主调风格,开始融入少量复调等模仿,代表作作曲家科斯坦佐费斯塔。中期牧歌以威尼斯为中心,音乐以五声部居多,代表作家有奇普里阿诺德罗勒。晚期牧歌转入罗马、曼图亚和费拉拉,这一时期的牧歌已开

12、始大量运用音乐色彩的对比,音乐与歌词的戏剧性效果得到重视,形式更为精致。代表作曲家贾切斯德韦尔特等。法国 法国进入16世纪发展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体裁法国尚松。它是一种轻松快速、节奏强劲的四声部歌曲,大部分是主调音乐,内容包括社会、爱情各方面,语言简洁幽默,具有鲜明的法兰西语言的风格。法国尚松的代表作曲家有塞米西和雅尔坎。雅尔坎有作品战争、云雀等。德国 德国在15世纪出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复调世俗歌曲利德,到16世纪发展成熟,大多是四声部,其中三个声部围绕主声部编织成复调体。代表作曲家伊萨克、芬克和森尔夫。西班牙15、16世纪,西班牙的世俗音乐体裁是维良西科,内容以田园或爱情为主,通常采

13、取分节歌形式,风格真挚、热情,代表作曲家为莫拉莱斯。英国 英国世俗歌曲的繁荣出现在16世纪末,主要形式有牧歌和琉特琴歌。牧歌代表作曲家为莫利,琉特琴歌代表作曲家为道兰德。二、改进发展的各种器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管乐器主要有竖笛、肖姆管、克鲁姆双簧管、横笛、小号、萨克布号。其中竖笛和肖姆管都形成了从高声部到低声部的成套乐器。键盘乐器有楔槌键琴和羽管键琴。弓弦类乐器有奥尔琴,已接近提琴。在家庭中最流行的是琉特琴。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主要有三种体裁:从声乐中分离出来的器乐音乐、来源于舞蹈音乐的器乐音乐、即兴器乐音乐。从声乐中分离出来的器乐音乐以意大利的坎佐纳最为典型;从舞蹈音乐中则形成了组曲;即兴音乐有

14、前奏曲、幻想曲、里切卡尔和托卡塔。第三节 文艺复兴晚期的音乐一、宗教改革的音乐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德国宗教改革,把音乐作为改革的重要一部分,形成了新教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众赞歌。路德亲自创作的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成为象征新教精神的战歌。换词歌是众赞歌的一个重要部分,多以宗教歌词取代世俗歌曲中的世俗歌词,最著名的是哈勒斯的我的平静心情被打乱被填入宗教歌词我心里充满渴望。16世纪末,新教作曲家还以众赞歌为基础进行创新,创造了“众赞歌经文歌”。二、天主教会的音乐 针对宗教改革运动,罗马天主教在16世纪中叶开始了反改革运动。在音乐方面,他们强调保持教仪音乐的纯粹性和歌词的清晰。这时最著名的音乐家为帕

15、莱斯特利那,他的创作以弥撒曲居多,代表作品有马尔切里教皇弥撒曲。三、威尼斯乐派 威尼斯乐派指16世纪在威尼斯的音乐流派,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比较开明,音乐为教会服务也为皇权服务。代表音乐家有维拉尔特、扎利诺、加布里埃利叔侄等。扎利诺著有音乐理论著作和声基本原理。第三章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第一节 巴罗克音乐西方音乐史的巴洛克时期通常指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与文艺复兴音乐的逻辑性和庄重感不同,巴洛克音乐宏伟壮观,追求新奇和夸张,强调情感表现,热情奔放且具有戏剧性。巴洛克时期打破文艺复兴时期以声乐为主的局面,声乐和器乐并行发展。声乐方面,诞生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新的体裁;器乐中的管风琴和小提琴音乐得到极大提高。一、歌剧的诞生及发展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主要用音乐来表现戏剧,全部或大部分需要歌唱,还需要用音乐来服务于剧情,兼以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等的辅助。欧洲最早的歌剧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名为“卡梅拉塔”的艺术团体创作的。“卡梅拉塔”的主要成员有作曲家卡契尼、诗人利努契尼等。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