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管理 )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

上传人:梧*** 文档编号:136589457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创新管理 )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 创新管理 )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 创新管理 )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 创新管理 )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 创新管理 )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创新管理 )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创新管理 )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管理)年第期求是诸城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创新实践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诸城市实践最显著的成就是城乡和谐发展。推动城市的要素和资源流转到农村,使农民不离乡土就地实现城镇化。一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格局。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社区经济,形成了城乡经济互相支撑、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2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其中镇街经济总量占全市的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是1.86:1,远远低于全国3.33:1的比例。二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创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诸城市着力推进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和农村社区功能城市化,倾心打造高效便捷的“

2、2公里服务圈”,依托设在社区中心的服务平台,使政府公共服务普惠于广大农民群众,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诸城市实践最突出的亮点是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把主城区改造、农村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城市和社区建设生态化,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先后关停42家污染企业,淘汰小锅炉800多台、落后设备420多台(套);碳排放、二氧化硫削减指标均处全国领先水平。以打造水生态和绿色生态为切入点,先后对全市12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主要流域水质平均达到三类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诸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

3、茂密的林网和花草掩映的楼房;走进农村社区,一栋栋楼房坐落在绿树丛中,呈现出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的现代城市景象,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人居环境。二、经验与做法诸城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完善功能、培育文化等举措,走出一条城乡和谐发展的新路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扭住发展主题不放松。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始终坚持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一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夯实以工促农基础。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形成经济发展靠支柱产业拉动、支柱产业由骨干企业带动、骨干

4、企业靠品牌产品支撑的工业经济格局。200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63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23家。二是发展壮大城市经济,提高以城带乡水平。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100多家规模以上城区企业将生产链条延伸到农村,带动镇、社区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使15万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了产业工人。三是创新发展镇域经济,做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节点。2007年初,诸城市就提出并实施了扩权强镇战略,把城市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互动发展。目前,镇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四是培育壮大社区经济,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大力加强农业龙头企业

5、建设,全市发展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00多家,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220多家。大力发展农村社区产业园,共兴办特色产业园区300多个;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在全市社区中心兴建服务网点700多处。狠抓机制创新不停步。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制度建设是根本。诸城市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城乡和谐发展培育源头活水。一是着力构建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政府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把医疗卫生、教育就业、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法律咨询等服务延伸到农村,使农民群众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及时便捷的公共服务。二是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以现代化大中城市的标准建设中心城区

6、,以现代化小城市的标准建设镇街,以现代化城镇的标准建设农村社区,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累计投资40多亿元,基本实现了城乡道路、供电、供气、供水、供热、治污、数字网络等基础设施一体化,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三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老人供养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消除了“农村人”与“城里人”的身份界限,实现了城乡劳动者在身份地位上的平等。四是优化农民居住条件。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群众自愿”的原则,在社区建设风格各异、结构合理、设施

7、完备的城市化住宅新区,鼓励支持农民进楼居住。同时,出台政策,推动城乡住房同证同权、农村资产资本化,有效保障了社区居民的财产权利。构建精神家园不懈怠。推进农村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观念和思维。诸城市把文化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命脉和灵魂,着力突破,强力推进。一是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和融合。近3年来,已投资10多亿元用于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中心的文体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社区学院等文化载体,既教授各种知识和技能,又传播新思想、新理念,提升了农村社区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二是大力培育新思想

8、、新文化、新风尚,造就新型农民。在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用现代化的新思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造农村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和落后的封建宗法观念,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及健康向上、文明进取的社会风气。三是抓好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承现代新文明。现有21家文化社团和1500多支民间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城乡社区。为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氛围,市财政拿出600万元,设立了大舜文化奖。四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乡现代文明水准。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带镇街、镇街带社区、社区带农户的精神文明“三带联创”工程,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大力弘扬以上古

9、明君虞舜、宋代大文豪苏轼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等,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三、思考与启示诸城市委市政府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共同繁荣,为广大农村实现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统筹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用发展的手段破解“三农”难题,经济的大发展是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活力源泉。诸城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培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根基,统筹发展城市经济、镇域经济、社区经济

10、,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为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动力。只有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上着手,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保障体系,才能从全局上、根本上突破城乡分割的藩篱,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诸城市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机制支撑。先进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灵魂。培育先进的、现代的、文明的思想文化,大力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才能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内在支撑。诸城市创建了以市级公

11、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文化站为骨干、社区文化服务阵地为支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了城乡和谐发展的文化品位。改善民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发展城乡一体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棵参天大树才会枝繁叶茂。诸城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惠民工程,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党建工程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力保障。诸城市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重新构建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组织方式,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班子软弱涣散、公共服务难到位等问题,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空间,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引领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城乡居民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先锋。(执笔:孙梽文刘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