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汇编课件--高中语文精品126页PPT

上传人:Sky****er 文档编号:136589340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PPTX 页数:126 大小:1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课件--高中语文精品126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课件--高中语文精品126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课件--高中语文精品126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课件--高中语文精品126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课件--高中语文精品126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课件--高中语文精品126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汇编课件--高中语文精品126页PPT(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目录,壹 19年高考题,贰 课内,叁 课外,教育科举 名号成为 官职官制 风俗礼仪 地理常识 历法刑罚 服饰器物 文学常识 音乐娱乐,必修一 | 必修五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肆 练习巩固,19年高考真题,壹,(全国一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真题示例,(全国二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B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真题示例,(全国三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C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

3、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真题示例,课内梳理,必修一 必修五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必修一,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

5、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必修一,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

6、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必修一,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

7、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必修一,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无规定, 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

8、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必修一,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必修二,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

9、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必修二,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10、,“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必修二,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

11、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必修二,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8.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必修二,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

12、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

13、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有地位的人才有谥号),必修二,(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

14、,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必修二,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

15、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必修二,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

16、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必修二,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