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6587765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让世界更美好。每个单元下设了

2、二到三个主题,共10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

3、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三、教学目标1. 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2. 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3. 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

4、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4.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5. 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四、重点难点1. 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2.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3. 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反对邪教。五、教法学法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

5、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

6、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附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1.学会尊重 2课时2.学会宽容 1课时3.学会反思 2课时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4.地球我们的家园 2课时5.应对自然灾害 1课时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6.探访古代文明 1课时7.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1课时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1课时9.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2课时10.我们爱和平 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